一座不大不小的院落,正是唐清安賜給林如海的宅院。

林如海獲罪的時候,急中生智死中求活,提前佈局要發配到金州,倒是提醒了唐清安。

此人是大才。

巡鹽御史的任期是一年,而林如海在此職位上,一呆就是多年,不論手段還是才能,可見一斑。

正是金江鎮未來的改制,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唐清安寫了數封親筆信,花了不少的人情,才順利接來了林如海的家卷。

林如海不是清官。

在大周油水最足的職位上,他撈足了油水。

紅樓原文中,賈府能修建大觀園,靠的就是林如海的遺產,有人認為高達上百萬兩。

更甚至有數百萬兩,讓賈府得以闊綽了多年。

至於林黛玉的嫁妝,就是賈母親自提前備下,以還此情。

狡兔三窟。

甄家被抄家時,都提前藏好了家產,更何況林如海,雖然被朝廷抄了不少,但還保留了眾多的家資。

因此林府並不缺少錦衣玉食。

林如海回了金州,林黛玉久不見父親,被接了回來,林黛玉也想要回來。

平遼侯府院子小。

一點動靜都鬧得各處皆知,所以她父親來接她,立刻就去向夫人辭行。

已經在家中幾日,雖然不如賈府寬敞,倒也過的舒心。

雪雁,紫娟,春纖,三名丫頭,在屋子裡和姑娘說笑,下著金江鎮流行的象棋。

林如海則在妾室家中,愜意的合著茶水。

“老爺,小姐一年比一年大,這以後的婚事可怎麼辦呢?”

雖然生活富裕,但是老爺畢竟是罪臣的身份,耽誤了家中姑娘的婚事。

她們這些年老體衰的婦人,日後不定還要靠著姑娘過活,心中當然也著急。

“以姑娘的品性,嫁給普通人家,只怕引來禍事。”

“你們不用操心,我心中自有計較。”

林如海笑道。

這是他和將軍夫人之間,兩人雖然未見面,卻已經達成的默契,哪怕自始至終沒有明言。

他在金州年餘。

又去過朝鮮一段時間,深知金江鎮的強大,以及在朝鮮的影響力。

對於國內的形勢,他也看在眼裡,積弊之深,他又如何不知,本來就深涉其中。

而且國內的邸報,金江鎮一份不落,他也都觀看過。

見老爺如此說法,姨妾才不在多言。

她跟了老爺一輩子,老爺的本事,她還是很佩服的,哪怕前番遭難,卻很快脫離苦海,有驚無險。

隨著戰事的結束,已經各種尾聲的處置,來拜訪林如海的官員越來越多。

林如海則熱情的見了每一個人。

如此姿態,他並不擔心引起平遼侯的不滿,因為都是關乎金江鎮的大事。

甚至馮勝之,顧應時等,都來拜訪了林如海,商談關於金江鎮的改制,其中有否疏漏。

秦可卿終於派了人來,接林黛玉回府中居住。

林黛玉戀戀不捨的辭別了父親,紅著臉上了馬車,帶著雪雁,紫娟,春纖,三名興奮的丫頭。

平遼侯府中,有好多她們熟悉的人,比起在家裡,還是要熱鬧一些的。

只有紫娟,她對小姐的事最關心,拉著林黛玉的手,眼神激動的看向林黛玉。

馬車入了平遼侯府。

隨著年關將至,各地的官員,也紛紛回到了金州,關於金江鎮的變制。

從商議,到諸部細談,到最後敲定,已經過去了兩年,如今終於到了見分曉的時候。

涉及自身的利益,沒有人不上心。

海州雖然還在朝廷手中,但是朝廷在海州沒有百姓,只有史鼐的上千兵。

原來是留下了五千兵。

隨著國內援軍先後調離,史鼐手中五千兵,也離開了大部分,對金江鎮已經產生不了絲毫的威脅。

這顆釘子,已經發揮不了作用。

海州城給史鼐,但是地方上則落入金江鎮之手。

平遼侯府的正廳。

巨大的輿圖上,各個城池表示的清楚。

旅順,金州,新金,復州,蓋州,海州,鞍山,遼陽,鳳城,岫巖,鎮江十一個大城。

北信口,南信口,熊嶽驛,榆林鋪,寛旬,得利贏城,新金,永寧監城,營口,十井,北井,西窪,東窪,小旬,大旬等等小城。

四百餘萬的遼民,讓金江鎮充滿了生機。

這都是金江鎮多年來的成果,在座的官員,都是參與其中,誰都充滿了成就感。

唐清安笑著走了進來,精神飽滿,喜悅的神情,傳遞到了每個人,大廳之中笑聲歡悅。

外面守衛的侍衛們,也驕傲的挺起胸膛。

改制的結果,在場的官員,或多或少都已經清楚,現在只等將軍頒佈結果。

唐清安也沒有多言。

以前金江鎮管理民生,因為顧忌朝廷,遮遮掩掩的,名不正言不順,極其的小家子氣。

現在他不懼了,大方的昭示出來。

十一城為州府,知府分別為朱文,戴國偉,陳恆,鄭國良,王昊,張達基,汪海龍,姚國普,錢英科,張吉甫,鄭雒。

十一處府衙,十一名知府,將全面負責各地的民政。

這些官員,基本都是當初治理東岸一帶民生的官員,從實踐中走出來的。

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治理經驗,可能不如內地官員具體事務的經驗,但是有林如海詳細的傳授,或多或少補全了短板。

同時他們有他們的優勢,其於微末,都是實打實走出來的人才,能擔任事務。

十一名知府,將決定金江鎮未來的民生,能否達到平遼侯府的要求和期望。

民政設立了,軍備上也不能疏忽。

設立兵備司,主官方士珍,各地設立兵備道,負責百姓中青壯農閒時的訓練,成為軍隊的輔助力量。

其實和國內並沒有區別。

但是放在遼東,衛所制管理遼東,從前明到如今,數百年來,第一次迎來的大變動。

兵備司的責任重大,數百萬遼民,讓其中的青壯,學習軍事戰術,訓練軍事組織。

是保證金江軍萬一出現意外,金江鎮仍能自保的最後軍事屏障,以及補充金江軍的根基。

然後就是巡道司,主官鄭永廉,負責督查各地政令。

沒有監督就容易流於虛設,這是節度府掌握各地形勢,並且及時調整,以及促成各地完成節度府目標的保證。

居中排程的節度府,其中設立吏,戶,工,刑四科。各科主官分別為顧道初,陶鏴,蔡文,鄧章。

左支使馮勝之,右支使顧應時,判官李成賢,推官林如海。

軍司左司馬謝友成,右司馬王宣,掌書徐輝。

軍情司四大機密陳德言,賈鑑,陶傑,柳湘蓮。

……

唐清安一一任命,各官員高興的從將軍手中,領取自己的任命書,誰都無法保持鎮定。

包括林如海也是如此。

終於獲得認可,成為了金江鎮的官員,將要開始他新的天地中的奮鬥。

他是明眼人,同時極能順應形勢改變自己。

作為一名勳貴,因為家勢中落,所以奮發圖強讀書,從科舉的獨木橋殺出來,取得極高的名次,成為探花。

可見他的自律性。

然後又能站穩巡鹽御史之職位多年,可見他的應變性。

他知道金江鎮和國內不同,不允許出現國內的很多弊端。

所以哪怕他家資不菲,家中生活卻不奢靡,也不儉樸,順其自然,更令人心服。

唐清安望著眼前的官員們,金江鎮的頂樑柱們,笑著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以新收復的各地的田畝,足以養活金江鎮,但是並不能滿足軍需,遼東之廣,遼東之利,還有大量可以開墾的土地。

按照當年之策,明年年初開始分田。

但是並不是完全放手,官府手中,除去分田之後,還需要上百萬畝的官田。

這些官田,則需要諸位接下來,繼續大力開墾,新修水利,保持刻苦精神,不畏艱辛,發揚光大金江鎮的傳統本領。

諸位不會不知道金江鎮的傳統本領吧?”

唐清安看著滿堂人才濟濟,意氣風發的說道。

眾人都笑了起來。

“咱們的傳統本事,那就是屯田!”

有官員搶先答道。

眾人興奮。

金江鎮從未立鎮開始,就埋頭屯田,多次認為到達了極限,都因為將軍的鞭策,屢次突破上限。

因為將軍的信心,影響了眾人。

而唐清安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為確定遼東,是必定能開墾出足夠的田畝的。

生產力甚至不如現在的清末,只遼東就靠著闖關東的百姓的自救,養活了一千多萬人口。

還有更加廣闊的奴兒干司,雖然不如遼東地平,但是同樣養活了千萬的人口。

而現在的遼東,有統一的排程,集中的力量,各地興建水利,更應該達到這個水平。

唯一的限制,就是人心固有的印象。

打破了這個枷鎖,就能人定勝天。

這個天。

就是這個時代,人心固有的印象。

“金江軍是否能儘快獲得繼續,明年全復遼東,就靠各位接下來的成果了。”

唐清安語重心長的說道。

眾官員雖然感到壓力大,但是習慣了屯田上的難度,眾人都沒有覺得完不成任務。

金江軍的改制,雖然學習了內地,但是仍然較偏重軍事方面。

因為金江鎮還在擴張的道路上。

軍人的犧牲要更大,因為他們付出的性命。

所以金江鎮更多的利益,要放在軍士的身上,又不能影響民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地獄下的鋼鐵

世井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