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安慶有皇子前來旲國,姜穎就一直忐忑不安,她近幾日一直在旲國的邊境轉悠,一旦她發現什麼不對她都會立刻採取行動!

仁最核心的思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心比心對待每一個人。而將其蘊意擴大一下就是:用愛來對天下所有的人

在這種理念的支援下,手握兵權的封建時代的君主,一般不會主動地進攻他國,但在中華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上,為了對抗外域民族的侵略,獲得更好的生活資源,他們也會“挾百萬刀兵,聚雷霆於一擊”。

漢武帝懟匈奴,開始在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歷時四十四年之久,漢軍曾對匈奴展開三次重大反擊作戰,這三次反擊作戰分別是:河南,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在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漠北之戰中:霍去病率軍與匈奴左賢王部發生激戰,盡殲其精銳,俘獲屯頭王、韓王以下70400餘人。殺得左賢王棄軍狼狽逃逸,霍去病乘勝追殺,一直殺到狼居胥山,造成了“匈奴遠遁,幕南無王庭”的重大利好局面。

隋朝時,突厥作亂,楊堅沒有忍耐,也沒有采取前漢君主們委曲求全的“和親”政策,他派自已的弟弟衛王楊爽統帥三軍,只用兩三年時間,便將突厥幾十萬大軍殺得望影而逃……楊爽確實生猛,他不僅生擒了突厥大可汗,還端掉了突厥的龍庭,並將突厥人的杭愛山(聖山)焚燒了整整三個月

這場激戰後,突厥人被迫西遷,以至於當地的小孩哭鬧時,只要媽媽對突厥小孩說一聲——楊堅來了,立刻就會嚇得小孩閉嘴禁聲

唐太宗之所以被稱為千古一帝,那絕對是有原因的。公元620年—657年,唐朝曾經與東突厥和西突厥同時進行作戰,這些戰爭包括五隴阪之戰、涇陽之戰、定襄之戰等等,最後,大唐天兵分別擊敗了東、西突厥,而作亂的東突厥頡利可汗和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全被俘虜,導致了突厥汗國的徹底滅亡

滅東西突厥之戰,奠定了大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天朝上國”的思想正式在世界範圍內確立

元世祖忽必烈成為元朝的皇帝,按照慣例,周圍的小國必須都要向元朝進貢,那可是爪哇的君主,覺得距離元朝4千多海里,不給元朝進貢又能咋樣?

元世祖一怒之下,派五千名士兵,乘坐戰船,準備狠狠欺負爪哇國一下,元朝的鐵騎來到爪哇,一舉蕩平了爪哇國的軍隊,後來,投降元軍的土罕必闍耶趁著元軍大戰過後,體力不濟,糧草缺乏的機會,對元軍展開了偷襲,元軍損兵折將,坐船離開了爪哇國

1597年正月,日軍14萬大軍再侵朝鮮,明朝萬曆皇帝派大將李如松為東征提督,統薊、遼、冀、川、浙7萬虎狼明軍參戰,這兩次戰爭,只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李如松只差一點,就將日軍全都趕進海里餵魚去了,最終,萬曆年朝鮮戰爭明軍獲得了勝利

縱觀歷史長河,每一次戰爭都是殘酷的,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姜穎不經的懷念起以前父皇告誡她的話,“如果一個人記不住歷史,那他就沒資格掌控天下,當沒有前車之鑑的人掌了權,那隻會讓歷史重演,受苦的也只會是百姓”

《孫子兵法》在首頁這樣寫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與國家命運,人民的生死緊密相關,故此,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句話:我們不怕戰爭,但也不要輕言戰爭!

姜穎不怕戰爭,但她從未希望戰事生起,但戰爭未必就是壞事,如果旲國是阻擋安慶發展的絆腳石,那她會身著戰甲為安慶奔走在第一線!

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戰事例如,涿鹿之戰是約4600年前發生在河北涿鹿地區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是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部族爭奪中原地帶的決戰。這場戰爭以黃炎部族聯盟的勝利而結束,打敗了蚩尤部族,使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族的根據地。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遠古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促進了各氏族部落的融合和統一,推動了農業、冶金、紡織等技術的發展,奠定了種花民族的基礎

那誰能知道安慶會不會戰勝旲國,擁有一個更強盛國土?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與她上癮

匪醬

平凡生活的瘋魔

時常擺爛的野草

穿成農家女後生活風生水起

蒜蒜真香

帝王業:人間自是有情痴

蕪煙綠

紅綾火火的新書

紅綾火火

愛得靜悄悄

張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