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和鍾離昧一路收集西楚潰敗計程車兵並組織了起來。

隨後各自率軍奔走在江北諸郡縣,和漢軍展開了無數次的激戰。

局勢不利的時候,他們就退守城池阻止漢軍南下的步伐……

不過華北平原上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而且漢軍七十萬大軍所向披靡,幾乎猶如狂風過境。

他們連連喪城失地,最後也只能退守淮河南岸進行防禦。同時還招募了一些鄉勇組成游擊隊伍,在已被漢軍佔領的土地上進行著艱難的鬥爭。

現在他們共有士卒兩萬八千人。在九江郡和東海郡分為東西兩營。

其中鍾離昧率兩萬人,據守東海半郡。稱為東營。

季布則率八千人在九江郡的陰陵一帶和已經渡河的漢軍進行著機動性作戰。稱為西營。

總之是能拖一日是一日,大有垂死掙扎的態勢。

而江淮一帶的許多州縣往往非降即逃,沒有了穩定的後援支援,兩營的糧食供給也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一直沒能和項羽取得聯絡,他們常常會陷入孤立無援的情況。

直到聽說項羽在鄣城組織新政府的訊息時,他們才連忙派出使者向項羽彙報情況。並希望得到軍事援助和中央指令……

項羽瞭解完一切後,心情沉重的問起趙合:

“你是鍾離將軍所差,可明白季布那邊的情況嗎?他又是否有使者派來?”

趙合連忙回應道:

“兩營多有書信洽談局勢!季將軍的情況我等還是知道一些的……至於使者嘛……應該也有派遣,只不知為何遲遲不到……”

項羽重重的點了下頭,隨後要他把信中沒有提及的兩軍情況對他詳細說一說。

他就鄭重其事的陳述起來,而先說的卻是西營的情況。

“孤軍活躍在九江郡的漢將王翳,已幫助周勃大軍在陰陵渡過了淮河。不過季將軍依靠著棠邑山嶺對漢軍發動著閃擊。”

“戰況如何?”

“我軍小勝即退,藏匿山野茂林間,往往讓漢軍顧此失彼,深受其擾。他們暫時還不能站穩腳跟……只不過季將軍人數較少,阻礙不了漢軍的持續渡淮……”

“東營的情況又怎麼樣?”

“鍾離上將軍已退保東海半壁,依賴著淮河、破釜塘、樊良湖的水網縱橫,構築起了一道扼守江淮東隅的防線,抵禦著北岸灌嬰、陳賀的十萬人馬。”

“是五倍之敵啊!”

“目前尚可勉力支撐。然而急需援應,特此以告大王……”

項羽聽說自已還有將近三萬人,心想如果運用得當的話,應該還有支撐局面的可能。

他沒有關心二將戰場上的得失,只是問起他長江沿線的情況。

“除了這二位將軍,你可知長江沿岸的佈防情況嗎?尤其是海陽、廣陵、歷陽等地,其部署如何?有無官員棄城的情況?”

“回稟大王,長官棄城略有發生……不過長江重鎮尚在掌握。只是守備稀少……據臣所知,相加不滿萬人……”

項羽沉默著想了一會兒。

按這樣加起來,他也有四萬人馬。必要時若把江東計程車卒湊一湊,應該也能湊出七八萬將士。

他心想:“這樣或許可以防得住長江……”

隨後便又問趙合道:

“我之前已派密使傳令江北,打算放棄所有的土地退守的江防,你覺得時間夠用嗎?”

“……”趙合只被項羽問得一愣神兒。

他帶著緊迫的軍情到鄣城來,是來尋求支援的。結果項羽一上來就問他有關撤退的問題,直接把他問蒙了。

“如果要退守長江,能否順利進行?你從江淮來大概說的清楚吧。”項羽又說了一遍。

趙合覺得項羽只是隨口問一問,便回答說:

“雖然長江沿線偶見漢軍的身影,不過大體全在掌握。退守長江的話,也不至於被敵軍截斷歸路……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

“只不過國土淪喪,豈可一丟再丟?倘若我方退寸,則敵方進尺!如果退守長江,不就等於丟掉了江淮之地嗎?”

項羽早對這鼠目寸光的言論見怪不怪了。他反問他:

“你可知漢軍共有多少人馬?”

“聯合諸侯之兵……共有七十餘萬……”趙合閃爍其詞的回應著,疑惑項羽怎麼問了一個人皆共知的問題。

“那你們上將軍手裡又有多少人馬?”項羽問他。

“書信中皆有交代……只有……只有兩萬人。”

趙合吞吞吐吐的說完後,只覺得項羽把鍾離昧和劉邦放到一起對比,簡直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已威風。

項羽苦笑一聲。

“敵軍有七十萬,即使不全用於攻佔江淮,那也十倍於楚國的隊伍!江淮可守嗎?”

“可是……大王……可是現在江淮軍民攜手,民心可用!我軍雖人數不濟,可士氣正盛!正是進取的好時機。如若退避,不僅丟了民心,也丟了軍心吶!請大王妥善三思!”

項羽原本不想和趙合多費口舌。心想:你一個使者懂個集貿啊?

但從他後來的敘述中,項羽知道了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使者。

他是鍾離昧手下掌管五千人的高階軍官。雖然官職校尉,卻可謂是他的副將,如同臂膀。

項羽見微知著,從趙合的軍事觀念裡,就可以看出鍾離昧東營集團對於江淮局勢的看法。

項羽透過趙合,像是可以和鍾離昧進行隔空對話,也能借此瞭解他的思想和為人。

“這麼說來,江淮同心?勢必堅守嗎?”

趙合也不敢把話說得太滿,只得說:

“現在東海的淮南半郡還在我軍手中,只要擊退九江郡渡淮的漢軍恢復淮河防線,就一定可以再圖進取!”

“把漢軍趕出淮河?話雖如此,談何容易?”項羽緊鎖雙眉。

“可是……大王如果退守長江,就是縱容漢軍馳騁江淮了!臣恐怕再沒有了北上的機會!大王!江淮的土地和子民不可以丟棄呀!”

他在一番沉痛的訴說後,眼含熱淚。這讓項羽看到了他的忠誠。

只不過這會兒再多的忠誠都沒有辦法改變楚國危在旦夕的事實。

項羽不能因為他激昂的演說就熱血上頭,誤判局勢。

而趙合現在的忠誠,也只是西楚的累贅……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南城北橋

南城向西

年年歲歲姜甜酒

七七掌門

命定鏟屎官

碧城

斷噬魂

藍莓炒奶茶

那年那校那群人

李樹根

世界崩塌之時

小路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