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腦殘戰略?

撒丁王國都還存在於理論中,《奧撒協定》的國際影響力自然有限。

除了反法同盟幾個成員國的報紙刊登了一下外,國際媒體表現的非常冷淡。

不對,這個時候已經沒必要扯國際輿論了。

歐洲國家就這麼多,算上被拉過來湊數的黑山和希臘,反法同盟就佔據了一半。

剩下的幾個中立國家中,還有傾向於反法同盟的,對比孤軍奮戰的法蘭西來說,在政治宣傳上反法同盟已經不戰而勝。

輿論不關心《奧撒協定》,主要原因還是政治作秀意味太過明顯,這恰恰是知識分子最討厭的。

這些人是訂閱報紙的主力,報社不會和顧客對著幹,既然是顧客不喜歡的新聞,那過濾掉好了。

就算是有所提及,那也是一筆帶過。現在中歐、南歐都陷入了戰火中,大家有的新聞報道。

媒體不關心,不等於政客們也不關心。不同身份的人,看問題的角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奧撒協定》看似沒有營養,實則向外界表明了奧地利政治立場——不會吞併義大利地區。

或許普通人會覺得,歐陸戰爭還在繼續,這個時候談這些問題還是太早了。萬一反法同盟輸了戰爭,那就鬧笑話了。

不過政客們可不這麼看,維也納政府明確表示不在義大利地區謀求擴張,對很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好訊息。

尤其是傾向於反法同盟的中立國,更是可以把懸著的心放回肚子裡,放心大膽的給法國人扯後腿。

……

巴黎

繞是早有準備,拿破崙四世還是被惡劣的國際形勢驚呆了。原本寄予厚望的英國人,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在穩住瑞士和西班牙後,英國政府就做起了壁上觀,靜待法奧兩國廝殺。

甚至倫敦噴法蘭西的媒體,都比噴反法聯盟的多,英國政府根本就沒有幫忙疏導輿論。

丟掉了手中的《奧撒協議》,拿破崙四世咆哮道:“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怎麼到了維也納,英國人這是想要幹什麼?”

由不得他不生氣,法蘭西軍隊中可有近四分一的義大利士兵,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落到奧地利手中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要知道事先英法也是約定好的,英國政府承諾扣留義大利獨立組織高層,保證不讓他們出來添亂。

拿破崙四世也知道英國人不靠譜,承諾等於廢話。不過他認為英國政府就算是反悔,也要等歐陸戰爭分出勝負之後。

如果法蘭西獲勝,或者是佔據了上風,那麼為了歐陸平衡,放出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給他們添亂也是正常操作。

問題是現在歐陸戰爭才剛剛開始,儘管法軍在中歐壓著比德兩國揍,可就整體戰局而言,奧地利援軍還在路上,法蘭西並沒有佔據上風。

某種意義上來說,法蘭西還處於了劣勢。前線遲遲無法取得突破,等奧地利援兵抵達,佔據兵力優勢的就是反法同盟了。

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法蘭西的優勢就在陸軍戰鬥力上。如果前期無法突破,戰爭變成了消耗戰,又是普俄戰爭的翻版。

在人口、工業、經濟全面處於下風的背景下,前期無法取得勝利,後面就更沒機會了。

當然,再出一個類似拿破崙的掛逼,還是有機會翻盤的。

這個時候,英國人放出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增加反法同盟的力量,完全是在要法蘭西的命。

萬一法軍中的義大利士兵被蠱惑了,在戰場上消極怠工,這場戰爭還怎麼打?

“陛下,英國政府解釋說這是意外。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是秘密離開的,他們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外交部已經確認過了,英國人確實限制了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出境,不過負責的官員瀆職,讓他給溜了。”

說這話的時候,外交大臣卡雷爾·卡德萊茨是一臉的尷尬。要知道說服英國人限制義大利獨立組織出境,可是外交部標榜的政績之一。

怎奈英國隊友不給力,關鍵時刻掉了鏈子。義大利獨立組織確實被留下了,可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這條大魚卻漏了網。

拿破崙四世冷笑一聲,譏諷道:“意外?”

“早不發生意外,晚不發生意外,偏偏到了關鍵時刻,就發生了意外。英國人打得什麼注意,還用得著說麼?”

維護盟友關係的關鍵在於信任,偏偏英法之間最缺的就是信任。沒有遇到問題還好,遇到了問題聯盟馬上就會出現裂痕。

聽了皇帝的話,卡雷爾·卡德萊茨臉色越發的難看了。用眼神向同僚求助,迎來的皆是自求多福。

迫於無奈,卡雷爾·卡德萊茨只能硬著頭皮解釋道:“陛下,英國人確實不靠譜,我們也從來都沒對他們抱有希望。

現在的不利局面,歸根結底還是我軍在戰場上沒有取得突破。只要擊敗了反法同盟,一切都會逆轉回來。”

死道友不死貧道,為了自己不倒黴,卡雷爾·卡德萊茨果斷的選擇了甩鍋。

遭遇了無妄之災,陸軍大臣路斯基尼亞當即怒目而視,譏諷道:“閣下請放心,法蘭西陸軍可不會想某些傢伙幹啥啥不行,只會推卸責任混日子。

我們已經制定了完善的計劃,如果不是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突然冒了出來,現在已經開始發動了。

不過這也只是小問題,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清理掉軍隊中心懷二意的傢伙。”

嘴上說得輕鬆,實際上路斯基尼亞心裡面早就開始罵人了。

因為政治的緣故,吞併義大利地區後,為了展示法蘭西的胸懷,軍隊中也不可避免的接收義大利士兵。

剛開始還好,義大利士兵佔比很低,翻不出什麼大浪。

歐陸戰爭爆發後就不一樣了,看到反法同盟擴軍的架勢後,法蘭西也只能硬著頭皮跟上。

沒有辦法,進入19世紀後法國民眾的生育積極性就沒有,一直到現在都只有三千七百多萬人。

對比反法同盟來說,這個數字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奧地利宣佈擴軍五百萬,比德兩國加起來擴軍一百五十萬,加上各國之前的部隊,總兵力都快要突破八百萬了。

蟻多咬死象的經典案例,在上一次反法戰爭中已經出現過了。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法國政府不得不利用義大利地區的人力,以免兵力差距太大。

自從拿破崙四世批准五百萬擴軍計劃後,大量的義大利士兵就出現在了法軍作戰序列中,這個時候誰也無法忽視義大利人的感受。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號召力怎麼樣,事實上也是一個迷,從來都沒有施展過,誰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大。

只不過因為軍人的驕傲,不容路斯基尼亞現在退縮。

……

南線,為了迎接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到來,摩爾克斯上將特意發起了冬季攻勢。

從地形上來看,奧地利佔據了波河平原最精華的地區,義大利其它地區多山脈、丘陵。

在和平年代發展經濟,自然獲益匪淺,可是到了戰爭年代,形勢就顛倒了過來。

指揮部內

摩爾克斯上將正揮舞著指揮棒,對著沙盤:“這是義大利地區的地形圖,你們都看過很多遍了,腦子裡應該都有數了。

從倫巴第地區發起進攻,我們只有三條路,都有各自的優劣。

第一、利用多拉里帕里亞河奧、波河西進都靈;

第二、沿著塔納羅河向中部的蒙費拉託發起進攻;

第三、沿著塞基亞河、波河流域向南發起奪取博洛尼亞、聖馬利諾。

毫無疑問,奪取都靈的利益最大,一旦佔領這裡撒丁王國就能夠重立,對法蘭西在義大利地區的統治會造成致命的打擊。

不過收益最大,風險也是最大。法國人在都靈地區部署了大量的兵力,短時間內我們很難取得突破。

中部突進奪取蒙費拉託,戰略核心和西取都靈差不多。

佔領了蒙費拉託下一步就是解放熱納亞,將義大利地區一分為二,打擊法國人在義大利地區的統治。

不過採用這一戰略,我們不僅要擊敗正面的敵人,還會將兩翼暴露在法軍的攻擊範圍內,需要承擔的軍事風險最大。

最後的南線攻略,最大的優勢是能夠獲得海軍的幫助,亞得里亞海是我們的地盤兒,不用擔心後勤問題。

風險最低,收益也是最低,除了打一個勝仗,裝點一下門面外,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軍事價值。

想要擴大戰果,就必須要翻越北亞平寧山脈。或者是沿著半島向前推進,尋找突破口。

這要建立在法國人犯錯的情況下,要不然我們也就搶點兒地盤,讓外界覺得我們佔據了上風。”

別看摩爾克斯上將將南線攻略說的很雞肋,事實上大家都清楚,他是主張發起南線攻略的。

沒有別的原因,就一個字——穩。

況且,南線攻略也不是完全沒有價值。普通人不會在乎什麼戰略不戰略,在很多看來誰佔領的地盤多,誰就佔據了優勢。

奧地利這次可是打著解放義大利的旗號出兵的,佔領的土地可以直接交給獨立組織,根本就不需要維護地方穩定。

只要多打幾次勝仗,義大利地區的民族起義者就會響應,爆發全民性的起義只是時間的問題。

義大利地區一亂,法軍就必須要分散兵力前往鎮壓,根本就無法盡全力和反法同盟決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法同盟的優勢就會越來越大,最終憑藉實力壓垮法國人。

穩健思想是奧地利軍隊主流,沒有別的原因,主要是法軍的威名太盛,大家沒有把握速戰速決。

摩爾克斯的意思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自然明白,不過屁股決定腦袋,不管什麼戰略不戰略,他現在需要的是復國。

“司令官閣下,請恕我冒昧打斷一下。從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我們需要一場勝利,一場能夠打破法軍無敵的勝利。

只有在戰場上贏得了勝利,我們才能夠將中立的瑞士、西班牙拉進來,壯大反法同盟的隊伍。

當然,以貴國的實力獨自擊敗法國人,也沒有問題。可是這麼一來,貴國勢必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普俄戰爭已經證明了,戰爭一旦持續下去是非常可怕的。並且是拖的時間越長,需要承擔的戰爭損失越大。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反法戰爭結束後,貴國就是新的歐陸霸主。

霸主需要用戰爭來鋪墊,僅僅靠國力壓垮法國人,恐怕很多人都會不服氣,比如說英國人、俄國人,這會給未來新增不確定性。

最好的選擇是踩著法國人上位,將奧地利陸軍推上神壇,打消野心家們心中哪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

吹捧,沒有底線的吹捧。

聽了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話,摩爾克斯上將都有些臉紅。

感情擊敗法國人,就和殺雞一樣容易。奧地利什麼時候這麼強大了,我怎麼不知道?

沒有辦法,這話要是從普通人嘴中說出來的,摩爾克斯上將還可以一笑而過,可現在出自一位國王之口,就由不得他不自豪。

誇讚使人迷失,幸好摩爾克斯上將身居高位,也聽慣了奉承話,意識並沒有跟著飄。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說得再好聽,無非是鼓動奧地利出兵都靈,幫助他復國。

這年頭歐洲各國的信譽都不咋地,即便是聲譽不錯的奧地利,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也不敢信。

別看法奧兩國已經開戰,沒準轉頭兩國就和好了。類似的操作,在歐陸歷史上發生了太多。

說白了,兩國是因為中歐衝突而宣戰的,戰爭爆發後也就象徵性的打了幾仗,並沒有打出真火來。

萬一發生了意外,法奧兩國突然熄了火,他的復國運動就完蛋了。

冷靜下來後,摩爾克斯上將緩緩說道:“陛下,請放心。我們的兵力很充足,完全可以同時發起三線進攻。”

“三線齊攻”,這麼腦殘的戰略。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非常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

“司令官閣下,你是準備兩路佯攻對麼?”

三線同時展開不是不行,問題是後勤排程跟不上,除非奧地利軍隊都停留在原地,沒有取得戰果。

要不然隨著戰線的向前推進,後勤發生混亂是必然的。再怎麼協調也不行,畢竟道路就那麼幾條,超越了承載力後,該亂的還是要亂。

摩爾克斯上將微微一笑,看了看義大利獨立組織中一幫人,沒有進行解釋。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黨魂

劍氣

大唐:我最強戰神!

青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