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戰地記者

要瓜分波蘭,不僅僅只是普俄兩國達成協議就夠了,還需要獲得歐洲各國的認可,尤其是要取得法奧兩國的諒解。

維也納宮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我們已經和普俄兩國達成了協議。他們公開支援我們統一德意志地區,換取我們在波蘭問題上的中立。”

這不是空頭支票,但比空頭支票還要不靠譜。奧地利真要是統一德意志地區,反應最激烈的就是普俄兩國。

在利益面前,這種口頭上的承諾沒有任何約束力,能不能兌現全靠大家的節操。

弗朗茨不認為普俄兩國會兌現承諾,不要看他們打得你死我活,真要是奧地利動手統一德意志地區,兩國很快就會緩和矛盾。

普俄的仇恨再深,能夠比得上英法麼?原時空德二帝國崛起後,英法都可以放棄仇恨,現在普俄兩國同樣可以做到。

歸根結底還是利益,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已經威脅到了他們的安全,尤其是對普魯士王國來說,政治上堪稱是致命打擊。

這些年柏林政府有意淡化德意志大統一,鼓吹大普魯士思想,就是容克貴族們擔心被奧地利從內部攻破堡壘。

奧地利兼併德意志聯邦帝國,勢必會刺激普魯士國內的德意志民族主義,這是柏林政府萬萬不能接受的。

英法俄也差不多,都不想看到奧地利繼續壯大下去。統一了德意志地區,奧地利就是實質上的歐陸霸主,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們的戰略安全。

這一步踏出去,弗朗茨就算是把外交玩兒的登峰造極,也免不了被群毆的命運。

一對一,奧地利不慫;以一敵二,要三思而後行;以一敵三,幾乎沒有勝算;以一敵四,乾脆直接投降算了,找死都不待這樣的。

普俄兩國顯然沒安好心,與其說是支援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還不如說是誘使奧地利跳出來分擔國際壓力,分化英法奧三巨頭聯盟。

弗朗茨點了點頭:“意料之中的事情,普俄兩國暗中交易,不就是為了提防我們插手麼,先讓他們高興一會兒。英國人準備什麼時候動手?”

算人者人恆算之。大國外交本來就是今天你算計我,明天我算計你,大家各憑手段。國家之間只有利益,沒有善惡對錯。

韋森貝格回答道:“準確時間還不能夠確定,英國人對我們不放心,一直到現在都對我們保密。

大致時間在威廉一世登基前,想要逼迫普魯士王國讓步,就必須要在柏林政府的計劃完成前。”

在交易、妥協方面,奧地利玩兒的是登峰造極。歐洲大陸目前的政治格局,都是維也納政府和各國交易、妥協出來的。

要不然的話,俄國人拿不到君士坦丁堡,法國人也吞併不了義大利,就連普俄戰爭多半也不會爆發,波蘭王國更是沒有獨立的機會。

英國人擔心是正常的,利益面前誰能夠不動心,誰也不能夠保證維也納政府不拿這次機會和法國人做交易。

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奧的外交理念最接近,都是以國家利益為核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想要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弗朗茨做出了決定:“既然如此,那麼就加強一下俄羅斯帝國的實力,免得普魯士做大給我們添麻煩。

沙皇政府不是想要練兵麼,成全他們好了。同意俄國人的增兵計劃,戰略物資我們提供。”

國際政治牽一髮而動全身,同樣玩起了平衡戰略,弗朗茨才知道英國人的不容易。

光維持普俄平衡就已經很難搞了,而英國人玩兒的卻是歐陸平衡。這需要牽扯到的國家更多,需要考慮到的東西也更多,操作起來的難度不言而喻。

難怪原時空會爆發世界大戰,天天在雞蛋上跳舞,總有失誤的時候。估計原時空的倫敦政府也很懵逼,法國人居然自己把自己折騰廢了。

……

中東,費斯拉夫中將拿著望遠鏡,靜靜的看著人群向耶路撒冷北面匯聚而去。

圍城的奧地利軍隊,對此視而不見,彷彿北邊被遺忘了。

一名身材魁梧的青年軍官彙報道:“將軍,巡邏的哨兵在北面發現駱駝隊經過的印記,疑似昨天夜裡有人向耶路撒冷運送了物資。”

既然要巡邏隊故意放水,夜晚自然不需要派人去巡查了。這就給了敵人創造了機會,趁機搶運物資入城。

費斯拉夫中將若無其事的說:“先不要驚動他們,派人暗中盯著,把奧斯曼帝國的暗子挖出來後再一網打盡。”

停頓了一下,費斯拉夫又搖了搖頭:“算了,不要查了。貼出告示,從現在開始:凡是給奧斯曼帝國提供任何幫助的人,都將被按通敵罪處理。

具體的不用說明,等記者們走了過後,我們再慢慢和他們算帳。”

青年軍官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沒有說出來。奧斯曼帝國在這裡經營了幾百年,統治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是被奧地利軍隊摧毀了統治,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清除影響力的。

有人心向蘇丹政府,替守軍運送物資再正常不過了。不過這種偷偷摸摸的運送,每天能夠送多少?

對城內的十幾萬人來說,這些東西完全是杯水車薪。況且,城外還有從四面八方趕來保衛聖地的熱心教眾,這些人也是需要吃飯的。

費斯拉夫大概明白了維也納政府的意思,上面根本就不急著收復耶路撒冷。總參謀部還下令耶路撒冷未收復前,不得孤軍深入,就差明說讓他拖延時間慢慢打。

這種情況下,當鹹魚就好。戰爭要為政治服務,既然政治上需要拖延時間,那麼就讓戰爭持續下去好了。

要不然的話,現在他早就命令部隊越過耶路撒冷,向約旦地區進軍了。現在奧斯曼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部隊大都集中在耶路撒冷,根本擋不住奧地利軍隊的兵鋒。

因為記者的關係,就連奧斯曼帝國地方上的勢力,費斯拉夫中將都沒有動手清理。

明知道有人通敵,費斯拉夫都懶得派人去查。不是他消極怠工,而是根本就沒必要浪費精力。

為了防止聖地沙漠化,維也納政府已經派出了地質、水文專家,對中東地區的水土、自然環境進行評估,全程還有記者跟隨記錄。

目前收集到的資料非常不樂觀,中東地區土地開墾過度,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嚴重,當地土地有必要進行全面休耕。

按照專家們的說法,中東地區需要進行至少二十年以上的休耕,才能夠恢復當地的生態。

這個問題已經在歐洲大陸鬧得沸沸揚揚,大家紛紛譴責奧斯曼人貪婪無度,不計後果的對大自然進行索取。

如果不出意外,戰後的奧屬中東就會實施長達二十年的土地休耕計劃。二十年不得耕種,不得發展畜牧業,當地人肯定要離開。

按照之前的慣例,這些人肯定是要遣返奧斯曼人回國。聽起來似乎很不錯,都可以平安回國了,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簡單,蘇丹政府有能力安置這麼多人麼?

尤其是對當地的既得利益者來說,土地、財產全部都是歸零了,需要一切從頭開始。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奧斯曼帝國階級早已固化,想要分蛋糕在不斷增加,蛋糕卻在不斷的縮水,未來的蘇丹政府肯定很熱鬧。

現在能夠拿出錢糧支援耶路撒冷守軍的,不要想也是當地的豪門貴族,戰後遣返都淪為了破產的破落戶。

這個心裡落差,恐怕比殺了他們還難受。就算是內心強大,接受了現實,這些傢伙那也是蘇丹政府的麻煩。既然如此,費斯拉夫何必要髒手呢?

……

記者專屬營地內,戰地記者布拉德報怨道:“這該死的鬼天氣,簡直是要熱死人。要早知道這樣,我就不過來了。”

布拉德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戰地記者,幾乎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他的身影。這次是接受倫敦日報的委託,他才過來的。

當然,想來耶路撒冷朝聖也是一方面因素。然而計劃沒有變化,一路勢如破竹的奧地利軍隊在耶路撒冷城外止步了。

停下來的原因是:戰場上槍炮無眼,擔心給打壞了聖地。

這個解釋令人抓狂,但又是政治正確。耶路撒冷的獨特宗教地位,虔誠的信徒自然不能在這裡放開手腳開打。

中東地區的氣溫那是一個高,普通人根本就受不了。最近一段時間,奧地利軍隊非戰鬥減員,都超過了兩位數。

士兵們撐不住,隨軍的記者也好不到哪裡去。奧地利軍隊可不養大爺,自然不可能專門製造冰塊給他們降溫。

同住一頂帳篷的搭檔亨利開玩笑道:“現在離開也還來得及,奧地利每週都有運送物資的補給船過來,他們不會介意多帶你一個人。”

布拉德臉色大變,戰地報道半途而廢可是非常丟臉的,這關係到他的職業操守。

“滾!老子可不是臨陣退縮的人,你休想獨享報道這次戰爭的榮耀。這可是收復聖地,機會就這麼一次,錯過了我非得後悔終身。”

戰地記者也是要看履歷的,參與報道過的大戰越多,報道的新聞越有價值,在行業內的地位就越高。收復耶路撒冷這種特殊的戰爭,自然倍受重視。

當然了,如果不是收復聖地,也不會出現數百名戰地記者雲集,他們也不至於需要兩個人擠在一頂帳篷內。

比如說:奧地利軍隊進攻科威特,除了國內的報社派出了記者外,歐洲各大報社都懶得派人去了。

這類不重要的新聞,拿著奧地利官方公佈的訊息,或者是奧地利報紙刊登的訊息,抄一抄修改一下換個視角,在報紙國際版塊上隨便一提就行了。

只有耶路撒冷這種全民關注的戰役,才值得派人過來蒐集第一手資料,進行藝術加工後大書特書。

人多和人少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只有一兩個戰地記者,估計軍隊還會熱情接待。一下子跑來了幾百名戰地記者,換誰也會嫌棄。

現在奧地利軍隊的一舉一動,都被這幫記者盯得死死的。如果不是顧及影響,費斯拉夫都要趕人了。

所以這幫記者們的開銷,都由他們的身後的報社買單,奧地利軍隊只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營地,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簡單的說就是和士兵一個標準。

想要更好的生活條件,自己想辦法解決。很不幸,這裡是中東地區,因為戰爭的關係百業凋零、秩序混亂。不光是有錢花不出去,連出行都必須要小心,不能夠遠離軍營。

有幾名膽大的同僚,跑出來採訪當地民眾,都被人家送去見了上帝,當然也有可能是見了***。

除了一個幸運兒被路過的奧地利巡邏隊救了回來,剩下的都變成了屍體,其中一個倒黴蛋被難民送上了燒烤架。

經過這個教訓後,大家的都不敢亂跑了。現在奧地利軍隊圍城,連新聞都沒有了,大家也只能待在營地裡消磨時光。

亨利笑道:“開個玩笑,活躍一下氣氛,不要這麼生氣布拉德。生活已經非常艱難了,我們要是沒有一顆樂觀的心,日子怎麼過得下去呢?”

布拉德點了點頭:“好吧,就算你說得對。現在的日子確實非常無聊,願上帝保佑我們早日收復聖地。”

亨利毫不猶豫的打擊道:“我覺得上帝保佑不怎麼靠譜,要不然耶路撒冷也不會落到奧斯曼人手中。

你應該去和奧地利人說,讓他們快點兒發起進攻,早日收復耶路撒冷,我們也可以快點兒回家。

按照目前的情況,我估計今年聖誕節,就要在這裡過了。不光是今年,沒準明年的聖誕節都會在這裡過。”

戰地記者在戰場上過聖誕節,也是非常正常的,誰也不能夠保證戰爭會在聖誕節前結束。

只是這一次情況特殊,氣候惡劣也就算了。大家都是在外面混的,吃這點兒苦不在話下。

麻煩的是奧地利軍隊圍而不攻,翻開歷史書這種圍城三五年的案例都有,以耶路撒冷的特殊地位,大家相信奧斯曼人肯定會提前做好了準備。

布拉德的好心情瞬間沒了,翻了翻白眼:“廢話,奧地利人圍而不攻的藉口是擔心打壞了聖地,我憑什麼讓他們發起進攻?

沿途的城市你又不是沒見過,奧地利軍隊真要是火力全開,就算是收復了耶路撒冷,那也是一片廢墟。這個責任誰能夠承擔?”

事業單位考試,一千七百多人報考錄取四個,開考比例超過四百比一。這個世界瘋了,可憐的作者君成功淪為炮灰。

考試失利,心靈受到了暴擊,傷心、無助、求安慰!!票票拿來吧!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復大秦,我帶領帝國走向現代化

頂級爆破手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