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腓特烈號

長子的誕生讓很多人都鬆了一口氣,整個維也納宮廷都充斥著歡聲笑語,訴說著新生的喜悅。

歐洲取名字非常的隨意,隨意到了令人瞠目結舌,據弗朗茨所知還有人祖孫十幾代,連續使用一個名字的。

真的不知道他們平常怎麼相處,父子同名還好說,可以用老、小來區分,如果遇到了五代同堂,這個稱呼豈不是直接讓人崩潰?

考慮到這種可怕的後果,弗朗茨決定還是慎重一點兒的好。不吉利名字的先排除了,歷史上自殺的、被殺的兩個倒黴蛋名字,最先被淘汰出局。

家庭會議上,弗朗茨問道:“你們覺得小傢伙叫凱撒好,還是叫彼得好,又或者是叫腓特烈、利奧波德,當然別的名字也可以提?”

蘇菲皇太后率先說道:“我覺得不如叫魯道夫,免得貴族中重名太多了。”

弗朗茨終於明白了,歷史上魯道夫這個名字的由來了,感情是這位定下來的。

不過現在的情況不一樣,面對早熟的弗朗茨,蘇菲皇太后的影響力大大減弱了。

在孩子的取名權上,還是他本人更加有發言權,現在拿出來商議,那是弗朗茨自己也迷茫了,不確定長子叫什麼好。

卡爾大公提議道:“我覺得還是叫卡爾的好,我是老卡爾,他就是小卡爾了,這個名字聽起來多親切啊!”

這個憋足的理由,直接讓弗朗茨無視了,他還是不習慣這種重名的,就算是要重名也不能和自家人重名。

海倫皇后提議道:“要不叫弗朗茨好了,這樣稱呼起來方便。”

弗朗茨翻了翻白眼,怎麼感覺這是在找茬呢?看了看她那慎重的表情,弗朗茨確定這不是在找麻煩。

宮廷中有發言權的四個人,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弗朗茨決定無視他們的意見了。

“那麼就叫彼得好了!”

“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

剛剛確定兒子的名字,就遭到了大家的集體質問。看著怒氣沖天的三個人,弗朗茨覺得如果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有很大可能今天要吃不了兜著走。

“你們的意見都不一樣,為了家庭和睦,乾脆都排除好了!”

蘇菲皇太后嚴肅的說法:“很好,那麼彼得也排除吧,這麼做才公平!”

這個提議得到了卡爾大公和“海倫皇后的支援,三比一的情況下“彼得”也落選了。

弗朗茨無所謂的說:“好吧,剩下的備選名字我們投票吧,支援率高就是小傢伙的名字!”

弗朗茨自認為還是有節操的,沒有給兒子整出一個奇葩名字出來。畢竟是皇儲,也是要面子的。

歐洲很多人名一長串,不要覺得奇怪,很有可能是家長們爭執不休,最後就把所有人提出的名字全部加了上去。

一個名字就是一支男球隊,只能算是小兒科的,還有直接複製一支足球隊的。

至於未來怎麼稱呼?遇到了坑貨父母,說這些不都是白搭麼?

“那就投票吧!”

……

眾人紛紛同意民主表決,最終還是“腓特烈”以兩票勝出了,弗朗茨猜測可能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大帝比較多。

……

海軍大臣菲爾科斯興奮的說:“陛下,我們第一艘鐵甲艦建造完成了,就等著你給它命名了。”

不得不說,這艘鐵甲艦來的真是時候,趕在皇儲誕生的當口。不用說弗朗茨也知道,這是刻意安排的。

巧合,世界上哪裡有這麼多巧合?

不出意外的話,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維也納政府還會收到一連串的喜訊,並且這些喜訊恰好會趕在皇子出生的同一天。

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東方都可以搞祥瑞,西方世界又怎麼能夠免俗呢?大家都是官僚,誰也不會比誰差多少。

弗朗茨淡定的說:“就叫腓特烈號吧!”

既然手下人這麼懂事,他當然不會反對了。這些也不算太過分,最多也就是鐵甲艦造了出來,在船塢中等了皇儲幾天。

目的自然是刷存在感了,不然皇儲一誕生,整個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媒體都去關注了,誰還會記得鐵甲艦啊?

新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陸權國家,本來民眾們對海軍的關注度都很有限。一旦錯過鐵甲艦吸引眼球機會,下一次有勁爆訊息吸引大家注意力,就不知道是什麼年月了。

國內的民眾更加關心皇儲誕生,國際上大家的目光就停留在了“腓特烈號”鐵甲艦上。

大家都在玩兒風帆戰艦,奧地利突然搞出了鐵甲艦,這讓很多人非常的突兀,這鐵疙瘩不會沉麼?

1856年12月12日,也就是皇儲誕生的次日,腓特烈號鐵甲艦從威尼斯港出發,開始試航。

沒有媒體在場,這是軍事機密,弗朗茨可不會為了面子,就把軍艦的內部資訊暴露出去。

腓特烈號引數:

排水量:8708噸;

艦長:118米(垂線間長米);

艦寬:米;

吃水:米動力;

蒸汽、風帆混合動力,1座水平往復式蒸氣機、10座燃煤鍋爐,輸出功率5770匹馬力;

單軸單槳最大航速:節

載煤:860噸;

武器裝備:10x110磅尾裝來複炮,20x68磅前裝滑膛炮,4x40磅尾裝來複炮;

裝甲:裝甲帶厚吋,內襯木板厚18吋;

艦員:695人;

造價:80萬神盾。

弗朗茨只是海軍小白,看不懂這些亂七八糟的引數,不過有一點他是知道的,那就是風帆戰艦的時代結束了。

“腓特烈號”一誕生,就打破了很多項世界紀錄,這是目前世界上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軍艦。

在同類軍艦誕生前,欺負風帆戰艦是沒有壓力的,這就夠了。

本來這就是用來嚇人的,就算是戰鬥力再強,也不可能靠一艘軍艦抹平奧地利海軍同英法海軍的實力差距。

蟻多咬死象,這個簡單道理弗朗茨還是懂的。用來嚇人就可以了,何必要打打殺殺的呢?

倫敦

作為海權國家,腓特烈號鐵甲艦的問世,直接震撼了倫敦政府。

格蘭維爾首相咆哮道:“我需要一個解釋,為什麼奧地利人走到了我們的前面,皇家海軍每年那麼多軍費都用來幹了什麼?”

如果是陸軍被人超越了,他可以悠然自得的喝咖啡,反正他們是海權國家,如果對歐洲各國陸軍進行排名,他們前五都進不去。

海軍就不行了,世界第一的皇家海軍,居然在軍艦技術上落後了,上千艘風帆戰艦一夜之間全部都可以淘汰了。

這種心裡落差,顯然不是英國人能夠接受的。就算是短時間被人超越,再怎麼說也不該是沒有什麼存在感奧地利人。

海軍大臣詹姆斯解釋道:“首相,皇家海軍已經在進行鐵甲艦研究了,奧地利人先搞出了鐵甲艦,並不是說他們的造艦技術就比我們先進,只是他們動手的時間更早。

從1850年開始,奧地利人就投入了大量經費研發鐵甲艦,1855年初就開始正式建造,耗時近兩年才完工。

皇家海軍今年才獲得撥款開始立項研發,暫時性的落後是不可避免的,最多五年時間我們就可以追上去,並且超過奧地利人。”

格蘭維爾首相搖了搖頭說:“我不想聽你的解釋,要解釋你就去和國會議員們說吧!

現在你們要做的就是公佈我們的鐵甲艦計劃,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建造出鐵甲艦來,那怕只是一個樣子貨,我們也必須要有!”

這是典型的政客們考慮問題方式,格蘭維爾首相在乎的不是一艘鐵甲艦,而是因此帶來的連鎖政治反應。

傲氣的英國人不能夠容忍海軍上的任何落後,現在被人超車了,反對黨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好在,格蘭維爾內閣剛剛上任不久,海軍就把鐵甲艦專案上馬了。那麼這個責任就可以推到前任身上,是他們錯過了發展鐵甲艦的時機,才造成造艦技術暫時落後的。

外交大臣托馬斯提醒道:“首相閣下,根據我們蒐集到的情報,奧地利人建造的這艘鐵甲艦,排水量可能在8500~9000噸之間,還裝備了尾裝來複炮。

這艘鐵甲艦服役過後,地中海的海軍平衡就被打破了,我們地中海艦隊已經無力壓制奧地利海軍。

這種情況下,維也納政府很有可能會搞新的小動作。當然,他們還不敢挑釁我們,可是對奧斯曼帝國就不一定了。”

格蘭維爾揉了揉額頭,他發現大英帝國的首相位置真的不好做,俄國人剛剛在中亞挑起了事端,奧地利人又要來了。

這年頭的國際秩序就是如此,實力強大了就要去多拿一份兒利益,奧地利海軍獲得短期的區域優勢過後,進行擴張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我們能夠壓制住維也納政府的野心麼?”格蘭維爾首相問道

托馬斯分析道:“很難,除非我們願意花大代價,調集更多的艦隊進入地中海,或者是搶先一步佔領他們的目標,不給他們留下機會。”

格蘭維爾否定道:“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沒有那麼多艦隊可以投放到地中海,更不可能先對奧斯曼帝國動手。

我們給過奧斯曼帝國承諾,要保證他們的領土完整,那怕只是為了國際聲譽,這個時候我們也不能坐視不理。

有沒有可能把奧地利人引入別的地區,讓他們放棄對奧斯曼帝國的行動?”

托馬斯想了想說:“可以嘗試一下,如果我們和法國人聯手施壓的話,維也納政府很有可能會放棄在地中海的擴張,畢竟他們也不想打破剛剛建立的維也納體系。”

尷尬,沒有發現卡爾和查理可以用同一詞語翻譯,不過不影響,我已經改了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話三國:我武神附體,橫掃千軍

控各種的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