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交易

近東戰爭突然暫停了,瞬間打醒了奧地利政府中很多人。沒有什麼好意外的,列強不是傻子,不會讓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出來和他們搶食。

這在弗朗茨的意料之中,和歷史上的存在帝國不一樣,,現在的奧地利看上去要強大的多。

在震懾住歐洲各國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受到大家的忌憚。這個時候外交手段就非常的重要了,一味的蠻幹可不是智者所為。

柏林

梅特涅向普魯士政府提出了瓜分德意志地區的建議,毫無疑問普魯士人不傻,雙方很難談攏。

奧地利吞併南德意志地區很容易,普魯士要吞併北德意志地區卻非常的麻煩,這是軟實力的問題。

****主義的普魯士,強大的只是軍事實力,在文化上,大部分德意志邦國都可以鄙視他們。

這也是普魯士王國容易招黑的原因,在文化界他們沒有話語權,文化上沒有受到大家的認可。

當然他們也可以學習歷史上一樣,用武力強迫大家同意。可是現在的腓特烈-威廉四世政府慫了,不敢踏出這一步。

各國聯合叫停德意志統一,奧地利在外交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這個時候普魯士跳出來,奧地利的壓力是減輕了,他們自己就苦逼了。

北德意志地區不同於南德意志地區,南德各國大都是奧地利的小弟,長時間受到奧地利的影響,這也是弗朗茨主張利用政治手段統一的原因。

北德意志地區還有英國人的手筆,普魯士想要兼併這些地區,漢諾威就是一個跨不過去的坎。

經歷了一次丹麥事件後,柏林政府知道列強不好惹,縱使英國人不會像俄國人一樣直接兵臨城下,人家海軍出來堵門也是很可怕的。

梅特涅淡定的說:“陛下,北德意志地區是德意志最繁華的地區,儘管領土面積略小,但是他們的經濟實力卻一點兒也不弱。”

北德意志地區經濟實力確實不弱,總量都超過了普魯士王國的一半,這是腓特烈-威廉四世夢寐以求的地方。

腓特烈-威廉四世搖了搖頭說:“首相閣下,北德意志地區經濟雖然不錯,卻還是比不上南德意志地區,無論是人口基數,還是領土面積都差距懸殊。

考慮到北德意志地區的複雜形勢,普魯士王國很難將這些邦國吞併,這非常的不公平,普魯士需要獲得薩克森作為補償。”

顯然,這個時期普魯士政府已經認識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梅特涅冷冷的回答道:“陛下,實力決定勢力。一旦超過了這個界線,那意味著災難!”

公平,怎麼可能呢?奧地利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最後讓普魯士王國獲得同樣的利益,真當維也納政府傻呀?

……

普魯士政府不敢惹英國人,卻希望在中德意志地區獲得補償,這顯然不是奧地利可以接受的。普奧間的最後一次談判,自然是以不歡而散告終。

梅特涅的目標已經達到了,普魯士人動心了,想要在德意志地區分裂的當口瓜分一塊肉,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可能和英法親密合作了。

要是按照英法提議,德意志地區一分為三,把除開普魯士和奧地利外的邦國合併成為一個國家,普魯士人有什麼好處?

總不能為了限制奧地利,普魯士就自廢武功吧?一旦這個國家建立起來,普魯士王國的損失就大了。

沒有了南德意志地區,奧地利還是一個歐陸強國;沒有了北德意志地區,普魯士王國現在的準列強地位都保不住。

完整的工業體系沒有了,關係到普魯士經濟命脈的德意志關稅同盟也不復存在了。

一個一千三四百萬人口的普魯士王國,是無法支撐起一個獨立經濟體的,那怕只是在19世紀也是不行。

北德意志地區面積不大,可是人口卻不少,一旦兼併了這裡,普魯士王國的人口將超過兩千萬,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英格蘭,經濟總量更是要增長百分之六七十。

誘餌放下了,梅特涅不怕普魯士人不動心。最後普魯士人究竟是吃到了肉,還是惹上了一身騷,就不關他的事了。

……

1853年的巴黎,仍然保持著一部分中世紀的風貌,古典城市的角落裡新的力量暗潮湧動,大量的移民帶著餬口的夢想流向了巴黎。

暴漲的人口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還有堆積如山的垃圾和糞便,隨時發生擁堵的街道。

一條寬闊的水溝將馬路一分為二,同時也阻斷了馬路兩旁的道路。只要一場小雨,馬路就要架起搖搖晃晃的橋了。

牲口屠宰場位於市中心,血水如溪流般流淌到馬路上,在鞋底凝結,然後皮鞋就染成了緋紅色。

這就是梅特涅眼中的巴黎,習慣了維也納的整潔,看到髒亂差的巴黎,他實在是難以喜歡的上來。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還是臭水溝裡不時出現的殺嬰,殘酷的社會逼迫著民眾道德淪喪,為了生存底層民眾不得不人為的控制出生率……兒孫滿堂的農民式大家庭,已經在這裡消聲滅跡了。

這裡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這裡是歐洲的地標城市,這裡也是罪惡的海洋,這就是19世紀的巴黎。

凡爾賽宮

梅特涅和拿破崙三世進行了秘密會晤,利益永遠都是國家關係最好的催化劑,大革命前是法奧關係的蜜月期。

大革命過後這種情況就急轉直下,拿破崙三世繼位過後法奧關係一度出現回暖,隨著近東戰爭的爆發,兩國關係再次下降到了冰點。

現在兩人可以說說笑笑的聚在一起,還是因為利益,同為大陸國家法奧之間有的是共同話題。

沒有什麼是利益不能夠解決的,如果利益解決不了,那一定是利益不夠大。

拿破崙三世不是無慾無求的聖人,因此他對梅特涅的到來抱有非常大的期待,這意味著利益。

梅特涅開門見山說:“陛下,在歐洲大陸上法奧兩國完全可以相互合作、各取所需。

‘兩國對抗’,那是英國人的大陸平衡政策需要的,這並不符合我們兩國的利益。

我這次造訪巴黎,就是想和貴國進行深入溝通,解決眼下兩國出現的爭端。”

“你們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又可以獲得什麼?”拿破崙三世乾脆利落的問道

實際上層次越高的談判,往往越是簡單。大家都非常的忙,沒有那麼多時間扯皮。

通常高層會晤時間都很短,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取得成果,那麼直接談利益更加容易達成共識。

梅特涅直接說出了條件:“陛下,奧地利希望獲得貴國承認新神聖羅馬帝國,作為回報奧地利將支援貴國在撒丁王國和中歐地區的擴張。”

拿破崙三世想了想說:“看來統一德意志地區只是一個幌子,你們的真實目的只是為了吞併南德意志地區,現在你們的目標已經達到了吧?”

梅特涅嚴肅的回答道:“是的,陛下!要統一德意志地區太難了,大家都不希望我們能夠成功,奧地利還沒有挑戰世界的計劃。”

拿破崙三世陷入了沉思中,德意志地區統一的呼聲很高,南德意志地區奧地利已經吃下去了,顯然是不會輕易吐出來。

站在法蘭西的立場上,他自然不希望奧地利能夠繼續壯大下去,可是現在想要干涉又非常的困難。

不要看近東戰爭暫時休戰了,拿破崙三世非常的清楚,英法俄三國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只要俄國人不罷手,他們就不能讓步。

靠外交壓力讓奧地利退縮?拿破崙三世可以肯定的說,別做夢了。這個年代大家都是看實力說話,奧地利已經亮出了肌肉,沒有壓倒他們的實力,就不要指望他們妥協。

他不得不承認,奧地利選了一個好機會,趁英法俄三國鏖戰的機會,一舉拿下了南德意志地區,造成了既定事實。

拿破崙三世慎重的說:“貴國要割讓萊茵河以西的土地給法蘭西,同時貴國還必須要退出義大利地區。

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僅限於目前的加盟國,不得繼續向德意志地區進行擴張。

在近東戰爭中,貴國不得繼續支援俄國人。如果貴國可以做到這些,我們可以承認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合法性。”

同意拿破崙三世的要求,這怎麼可能呢?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就收穫一個南德意志,奧地利不是白忙活了。

梅特涅搖了搖頭說:“陛下,你的胃口太大了,這已經超過了奧地利的底線。

除了新神聖羅馬帝國不繼續在德意志地區擴張外,別的條件我們都無法接受。

首先,俄奧之間是有盟約的,我們不可能背棄盟友,這個問題沒有必要談。

其次,退出義大利地區也不可能,我們最多可以承諾不在義大利地區繼續進行擴張。

萊茵河以西的德意志土地可以商量,但是現在不行,我們必須要考慮民眾們的感受。

實際上我們在萊茵河以西的領土並不多,價值也不是很高,貴國從別的地方彌補或許更好。”

得到了梅特涅親口承認俄奧之間存在盟約後,拿破崙三世的心就沉入了谷底,這意味著干涉行動已經不可能了。

不要看歐洲所有國家都來湊熱鬧了,實際上大部分國家都只是為了在國際上刷存在感,真要是讓他們出兵,一個二個就要打退堂鼓了。

只要俄國人支援奧地利,那麼幹涉聯軍就組織不起來。除非立即停止近東戰爭,英法抽回前線的軍隊,才有干涉奧地利的實力。

英國人肯不肯幹,拿破崙三世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絕對不可能幹的。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仗都打到了這個份兒上,如果沒有一場大勝,他根本就無法收場。

這關乎到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拿破崙三世不可能為了干預奧地利,就賭上自己的皇位,這不值得。

既然俄奧之間有交易,梅特涅秘密出現在了巴黎,那麼倫敦呢?如果奧地利人說服了英國人,那麼有沒有法蘭西的承認,都無關緊要了。

想到了這裡,拿破崙三世無奈的發現,這個時候自己的選擇餘地並不大,除非法蘭西未來不進行擴張,不然現在進行利益交換是最好的選擇。

法國的礦產資源不足,德意志萊茵河地區的礦產資源,一直以來都是法蘭西垂涎三尺的存在,尤其是當地豐富煤炭資源。

這些地區目前大都在普魯士王國的控制下,這也是歷史上普法戰爭的誘因之一,普魯士人沒有履行事先的承諾,拿破崙三世才挑起了戰爭。

……

利益最大化是任何一個政客的本質,拿破崙三世也不例外,現在他需要在奧地利獲得一份好處,鞏固他那還不穩定的江山。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1853年8月6日,梅特涅和拿破崙三世在凡爾賽宮簽訂了《法奧義大利問題處理綱要》、《法奧中歐勢力範圍劃分條約》、《法奧互助密約》。

前兩份條約,只是約定了兩國的勢力範圍外,將很多可能存在爭議的地方用條約規定了出來。

後面的密約才是這次談判的核心,按照約定:法國支援新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奧地利將支援法國人獲得萊茵河以西地區、義大利部分地區。(包括比利時、盧森堡、萊茵蘭、撒丁王國、西西里島)

在慷他人之慨的時候,弗朗茨總是很大方的,如果法國人敢要,他們就算是把荷蘭、北德意志地區都划進去,梅特涅同樣也不會拒絕。

反正這個承諾上的支援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又不需要付出實際利益。

拿破崙三世不知道麼?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對法蘭西的實力有信心,自認為拿下這些地區完全沒有問題。

只要奧地利人能夠履行約定,在口頭上進行支援,不和其他國家一起來干涉,他們就有很大的成功性。

理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提前做好了約定,萬一未來要進行行動,也提前排除了一個對手。

當然,拿破崙三世也不傻,不會就真相信奧地利政府的承諾,這麼多目標,就算是他們要採取行動,也不可能一躍而就。

路要一步一步走,肉要一口一口吃,只要不貪功冒進,這些目標法國人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總之,一切都要靠實力說話。只要法蘭西夠強大,這些小目標都可以實現。反之,要是實力不足,就算是奧地利人履行承諾,他們也沒有胃口吃下去。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終結

結局後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