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豔首先介紹了木器廠的“節流”舉措。

當然,首先就是承包以後,承包人認為此前的計件工資過高,遠遠超過了鎮上其他廠子的基本工資。

於是,稍微地降低了單件加工費。

同時,以此前每個工人的生產能力為“計件標準”,也就是說,跟以前乾的一樣多屬於正常生產。

要是低於這個數,罰款。

高於這個數,也是分了幾檔,比方說高出百分之十,會有獎勵,不過獎勵不高。

超出越多,獎勵越高。

但是很明顯,木器廠實行計件工資已經三年了,每個車間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已經達到極限,工作量早就達到了最高。

也就是說,以前的生產能力已經是最高的生產能力。

以最高生產能力做基本衡量量,超出很多才能有很高的獎勵額,這個獎勵如同畫餅。

工人不眠不休地幹也達不到那個量。

但是低於那個數就要罰,可是很容易就會出現的。

那個數是最高量,每個人都不可能一直保持旺盛的工作狀態,稍微有點狀態不佳或家裡有事耽誤兩天,肯定就達不到原先的最高量。

那就等著罰款吧。

本來生產的件數就不夠,又降低了單件加工費,再加上罰款,工人的工資一下子就降下來了。

其他的,蘇廠長和梁進倉在廠裡時制定的那些獎項,什麼貢獻獎,每月生產明星獎什麼的,通通都取消了。

因為黃秋豔自己的創意足夠多,不需要別人的貢獻。

至於生產明星,反正有獎沒獎,每個月都會有第一,每個季度也會有第一,獎出去一分錢,就得從老吳家口袋裡掏一分錢。

反正就是一句話,獎勵幾乎沒有了,有的獎勵只是掛在那裡看的,門檻過高,任何人得不到。

罰款的專案卻是多了太多。

遲到,罰款,早退,罰款,請假天數多了,罰款,工作失誤,罰款,達不到生產量,罰款……

老吳家的錢,不是那麼容易掙的。

除了從工人的工資裡摳錢以達到節流目的之外,黃秋豔還介紹了一些改進工藝問題。

雖然她說得有些皮裡陽秋,避重就輕,也許作為外行的梁秀香聽不出弦外之音。

但是作為木器廠副廠長走出去的梁進倉,一聽就知道,哪有什麼工藝改進啊,說白了還不是洋洋得意地以為她們發明了偷工減料。

該用五合板的地方用三合板,中間隔山的木粉板,該用一級的,用三級。

還有刷油,本來應該刷三遍清漆,可以刷兩遍……

不外就是這些伎倆而已。

看黃秋豔那個得意的樣子,還以為就屬她聰明呢。

殊不知現在的老百姓精著呢,尤其是買傢俱,這可是家裡的重大支出。

總得敲敲摸摸推推按按聞聞舔舔摳摳挖挖……恨不能把廚子拆了檢驗一遍才能決定買。

你當時感覺生產成本降了,但是你也得能賣得出去啊!

即使當時把不懂行的老農民騙了,可是買回去還得每時每刻接受街坊鄰居親戚朋友的檢驗品評。

末後只能把夏山木器廠這塊牌子給臭了。

最讓梁進倉感到恐懼的是,現在才是84年啊,真正假冒偽劣猖獗,那得是90年以後才漸漸嚴重的。

黃秋豔是怎樣做到無師自通的?

也難怪吳光榮要把大權放給兒媳婦,她這麼聰明,有這麼多降低成本的鬼點子,吳光榮肯定要佩服得五體投地。

因為他活了五十多,做個夢都不會想到事情還可以這麼幹。

交流當中最讓黃秋豔得意的,還是她在“開源”方面的點子。

說到這些點子,吳家父子望向黃秋豔的眼神裡面,滿滿的都寫滿了“真有兩把刷子”。

在“開源”方面黃秋豔確實祭出了兩把“大刷子”。

第一把刷子,現在老百姓生活已經超越了吃飽穿暖的基本需求,日子開始抬頭,手裡開始活泛。

除了結婚娶媳婦,那些稍微富裕些的人家,也能添置幾件像樣的傢俱了。

比方說必要的桌椅板凳,還有碗櫥,衣櫥,小推車,地排車等等。

大多數人家不是買這些傢俱,而是自家有樹,請木匠師傅到家裡來做。

黃秋豔看出農村這個市場開始變得很大,她現在已經把廠裡一些車間改造,細化。

也就是說,只要農村裡常用的、必須的傢俱,木器廠都要生產,全面開花。

生產出來適銷農村的傢俱,每到其他鄉鎮大集,都要拉到大集上售賣。

說白了,就是跟小手工業者,木匠,搶飯碗。

想利用木器廠的家大業大規模大,把農村的木匠們擠垮,把剛剛從生產隊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木匠們的利潤全部據為己有。

講到這個宏偉的壟斷計劃,黃秋豔幾乎滿臉都在放光。

而梁進倉的臉色,卻是越聽越黯然。

聽著黃秋豔講生意經,他居然不知不覺又想到81年的秋天。

自己娶了十里八村一枝花,領著她到縣城去訂親。

在攝影師的指揮下,跟她頭挨著頭拍訂婚照。

那時候心裡咋就那麼甜呢?

自己的額際碰上她的額際之時,感覺渾身都麻了,好像兩個人靈魂都彼此傳導,纏繞在一起似的……

嘔——

訂婚照還在家裡,沒銷燬呢!

現在回想起來,不得不由衷感謝宋其果。

也不枉自己在公安局做出對他有利的證詞,讓他撿得一條命。

如果自己當時順順利利跟她結了婚,跟這樣一個女人生活在一起……梁進倉不敢想象。

這女人的思想太超前了。

所作所為太超前了。

如果到了後世,她手裡掌握的資本能夠壟斷某些行業,勢必能把資本最大的罪惡血淋淋地發揮到極致。

這還沒到後世那種資本作惡的時代,就在她的身上讓梁進倉突然感悟到:

後世人整天詛咒資本之惡,其實,惡的不是資本。

是黃秋豔這類骨子裡生就的人性之惡。

在這個算是最樸實的時代,生在最基層的農村,卻能如此超前地做到了後世人才能有的思想觀念和言行。

生長在農業社會,卻擁有一顆商業社會的心,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慄。

第二把刷子,就是在幾個規模大的車間,搞流水線式生產。

這可能是黃秋豔自以為最出彩的驚豔之筆了吧。

當然,梁進倉聽了也是十分佩服。

因為流水線作業,在當前僅僅偶爾見於報端,還有某些比較專業的書籍。

黃秋豔能發現、接受這種先進的生產方式,並且應用到木器廠車間的實際生產當中,在這個年代的鄉鎮上,幾乎可以把她當做一個發明家來崇拜了。

比方說,可以媲美瓦特。

因為蒸汽機的發明,引發了歐洲的工業革命。

瓦特的卓著功勳是不可磨滅的。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瓦特發明蒸汽機太燒錢,先是把一個叫羅巴克的鋼鐵廠大老闆給整破產了。

後來又有一個叫博爾頓的工廠主當接盤俠,滾滾的錢財投進去,就是讓瓦特每天把一些破布爛繩子纏在活塞狀物體上做密封,試圖讓活塞在凹凸不平的缸體內執行時不漏蒸汽。

但是這種工藝,你纏一輩子破布也密封不住。

也不會讓動力提高多少。

梁進倉的意思是,到了後世,當木工機械越來越先進,不管是切、削、鏇、卯、鑽,等等等等吧,所有對木料的加工方式都變成全自動機械加工時,流水線生產才會成為可能。

因為任何一個部件都能透過機床生產成標準件。

可是現在呢,雖然木器廠也有電刨子、帶鋸等機械裝置,但是木工作業還是人工為主。

材料畫好線,在電刨子上切割、銑削,還是全部手工控制,誤差很大,你生產不出標準部件。

流水線作業的結果,最後只能是讓那些加工出來的木料,長的長短的短,大的大小的小,“驢唇不對馬嘴”。

或者無法安裝,或者即使勉強安裝拼湊起來,那也會歪歪斜斜漏洞百出。

質量保證一說更加無從談起。

聽完了黃秋豔的“兩把刷子”,梁進倉恍然大悟。

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吳光榮一家明明知道木器廠一年最高的利潤額是五萬,他們卻投了五萬五的承包額。

這其中絕對都是兒媳婦黃秋豔攛掇的結果。

因為黃秋豔祭出她的兩把刷子,成功讓她的老公公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

可能在她看來,有這兩把刷子,木器廠一年十萬的利潤都不在話下。

牝雞司晨啊,理論上聽起來很鼓舞人心,難道老嗚就沒想想那只是理論而已嗎?

黃秋豔從報紙上、書上學來一知半解的東西,就以為可以包打天下,財源滾滾。

只是她不知道這是“執筆陷陣”,太一廂情願了吧!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拒絕當舔狗,我同桌超甜

司馬翊

全球覺醒武器時代,我覺醒赤霄劍

帥軒君

異世界商店街經營指南二

依賴糖分

全民:隨機婚配,我能看見提示!

愛笑的路人

妻子的真面

我不吃粥

上門龍婿他有108個技能

為我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