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生起了爐子,老倆屋裡整天滿了來串門的老頭老太太。

說白了就是蹭暖來了。

今年冬天很冷,老頭老太太不禁凍,凍壞了就跑這裡來暖和一陣兒。

而且老兩口從關東回來,大女婿還給弄了二斤茉莉帶回來。

爺爺比較慷慨。

來人就沏茶。

美其名曰嚐嚐大女婿給買的茶葉。

第一次是嚐嚐,第二次是再嚐嚐,第三次還要嚐嚐……

這年頭雖然物資緊缺,但好處是但凡物資,都貨真價實。

哪怕最便宜的茶葉,都沒有農藥化肥的殘留和新增劑,以及偷工減料和過期產品一類。

什麼東西都是精品。

泡上一壺茶葉,滿屋裡都是茉莉的清香。

喝著也十分綿柔順口。

除了茶葉好,關鍵還是水好。

這年頭家家戶戶都有暖壺了,但是暖壺裡裝的開水實在不咋地。

很少有爐子,開水基本來自大鍋。

大鍋裡的開水也不是單獨燒一鍋開水灌暖壺。

那樣功能太單一,浪費柴禾。

都是半鍋水,水面以上架一副箅樑子,就是用方木做成的木架子。

箅樑上鋪軟箅子,軟箅子是用高粱杆串起來的。

軟箅子上就可以任意放乾糧,地瓜,燉鹹菜一類。

也有奢侈一回,碗裡放鹹鮁魚和蔥花,燉來下飯的。

這樣一鍋水的味道就更豐富了。

飯做好了把鹹魚和乾糧先拿出來,鍋裡的水用舀子或者搪瓷茶缸灌到暖壺裡。

這就是農村人俗稱的“餾鍋水”。

農村人往往胃酸過多,胃不舒服一類,跟常年喝餾鍋水絕對有關。

甚至當天沒喝完的也不捨得倒掉,第二天繼續喝。

餾鍋水,又是隔夜的,當然“風味更佳”了。

泡茶的話……反正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操作。

爺爺奶奶屋裡生著煤爐,上面坐著燒水壺,這可是專業燒水的工具。

燒出來的水純淨沒雜味。

泡出來的茶葉味道,讓太多老頭老太太愛不釋口。

看大夥愛不釋口,讚不絕口,爺爺當然很有成就感啦。

和幾個老頭坐在炕上,靠著鋪蓋卷喝茶抽旱菸。

給大家講關東的所見所聞。

十幾天過去,關東的話題已經不再新鮮,老頭老太太們的注意力明顯不大集中。

這就需要一點提神的東西了。

爺爺又開始講他當年殺土匪的往事。

當然,每次講的時候,跟從前的太多版本總有少許不同,也有前後衝突的時候。

但畢竟這是戰鬥故事,而且是親歷者的講述,總能扣人心絃。

於是老頭老太太們抱著茶碗,聽得大氣不敢出。

奶奶卻是聽他開講就想躺炕上枕著枕頭。

大概躺炕上枕著枕頭總有這種噪音伴睡,多年如一日,條件反射所致。

想歸想,奶奶可是隻要早上一下炕,白天幾乎是不上炕的。

她個子不高,有點微胖,但也不是胖,就是長得結實。

不管穿得新舊,總是乾乾淨淨很利落,走路腳步又快,手腳麻利,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隻虼蚤。

死老頭在炕上吹牛逼,她裡裡外外忙個不停。

要過年了嘛,總有太多幹不完的活兒。

還要時不時進來裡屋看爐子,灌暖壺,給茶壺續水,順帶罵老頭幾句:

“少吹兩句吧啊!耳朵都長繭子了!”

但這並不影響死老頭勃勃的興致。

有時候奶奶在外屋實在聽的煩,就一掀門簾伸進腦袋:“別吹了,快出來看看誰來了,你那兄弟來看你了。”

爺爺才不信呢。

無非想忽悠他去院裡溜達溜達,省得長時間坐炕上血脈不流通,下來以後會變得一瘸一拐。

爺爺這腳多少有點毛病。

一般看不出來,仔細觀察他走路,會發現多少有點不大平衡。

尤其現在快六十了,腿腳沒以前那麼靈活,在炕上盤坐半天,下來的時候,他走路的不平衡就比較明顯。

當然這都是小瑕疵。

英雄人物嘛,這是當年打土匪的時候受傷所致。

奶奶嘴裡所謂的“你那兄弟”,是當年打土匪時候的難兄難弟。

跟爺爺是結拜的過命之交,這個村裡人都知道。

這麼多年了,兩家走得一直相當密切。

就說反了劉黑七那年,爺爺還沒成年,被一個土匪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土匪為什麼追他?

只因為這小子身上揹著個花包袱,一開始土匪以為追急了,這小子會扔下包袱先逃命。

沒想到捨命不捨財,死也不扔。

後來慌不擇路,爺爺跑著跑著跳進一個石坑。

所謂石坑,就是農民為了建房子打石頭,打出來的一個大坑。

土匪高興了,這回甕中捉鱉,看你上哪跑,小崽子跑得挺快。

爺爺在石坑裡發現,這回真是掉坑裡了。

想往外爬也不容易,聽著土匪得意的狂笑越來越近。

好在身處碎石當中,大小都有。

於是碎石像雨點一樣從石坑裡飛出來,也沒有方向感,反正就是約摸著狂笑的方位,瘋了一樣往外扔石頭。

後來“唉喲”一聲慘叫,狂笑停止了。

這小子側耳聽了聽,感覺這應該是騙自己的,於是飛石又雨點一樣往外飛。

前後飛了多長時間無可考證,反正到了晚上,爺爺兩條胳膊腫得比腿還粗。

到後來兩條胳膊再也扔不動了,這才大著膽子爬上來檢視,見那個土匪仰面躺在地上,腦袋那裡好多血。

又扔了幾塊石頭砸過去,砸在土匪身上也不動。

最後終於靠過去,發現有塊石頭砸巧了,也不知道是砸太陽穴上還是哪裡,反正頭破血流死了。

他得了不少財物,還繳獲一把轉輪火槍,以及大砍刀一把。

還得繼續逃啊,因為漫山遍野還有好多土匪呢。

跑出幾十里路以為脫險了,剛要鬆一口氣,沒想到又遭遇一個土匪。

居然複製了剛才的一幕,也是追一個捨命不捨財揹著包袱的半大小子。

爺爺這回手裡有武器了,感覺有了正面一拼的底氣,讓過那個半大小子,朝著土匪轟的一槍。

土匪一下子就撲倒在地。

爺爺也慘叫一聲,抱著腳蹲在地上。

因為他用火槍的槍把對準了土匪,槍管衝地,轟的一槍打在自己腳上。

土匪聽到槍響趕緊臥倒。

那半大小子還以為這位神槍英雄的槍法準,一槍命中了呢!

剛才土匪追得急,他都要被追死了,極恨。

現在一看土匪被打倒在地,搶過爺爺的大砍刀就衝上去,“補”了一刀。

又數刀斃之。

等他回過頭來,才發現神槍英雄掛花了,被土匪一槍打傷了腳。

爺爺那時候也是半大小子,愛面子啊,怎麼可能說出實情。

將錯就錯吧。

半大小子揹著救命恩人一口氣跑出十多里路,總算跑出了包圍圈。

還積極的找地方給他療傷。

也不知道誰救誰了!

反正這倆小子是患難兄弟總沒錯。

以後好得跟一個頭似的。

還磕頭拜了幹兄弟。

逢年過節,喜事喪亡,跟親兄弟一樣來往。

雙方不管誰的長輩去世,跟親兒子一樣的身份,披麻戴孝,陪靈送葬。

馬上過年了,年前不會來。

正月裡那是必須要互相走動的。

死老婆子老是提他那兄弟引誘他,讓爺爺感覺想自己的老兄弟了。

老兄弟對茶興趣一般,就是跟幹兄弟一樣,有酒癮。

但是很遺憾,關東的大女婿沒給弄到酒。

越快過年了,爺爺越是念叨,上哪淘換兩張酒票呢?

小半年沒見老兄弟了,這麼多年還沒半年不走動的先例呢,所以更想再見面的時候給兄弟一個驚喜。

可是這年頭菸酒都是緊俏貨,農民最多發點生活必需品的票,菸酒的票幾乎不發。

爺爺跑大算盤子那裡好幾次,想不用酒票,可以多花點錢,買兩瓶酒。

但是遭到拒絕。

讓爺爺很生氣,感覺大算盤子這人眼裡只有錢,一點人情味兒都沒有。

這事讓嫡長孫知道了。

當天晚上下了班回來,提著兩瓶酒給了爺爺。

爺爺大驚失色,一把就把兩瓶酒抱在懷裡不撒手了。

這副樣子讓奶奶笑話了好幾天。

說死老頭這點出息,比座山雕見了聯絡圖還可笑。

爺爺問大孫子:“這酒是哪來的?”

“還能哪來的,夏山供銷社買的。”大孫子回答,“總不會是搶的吧!”

“你哪來的酒票?”

“你孫子買東西還用票嗎?”大孫子笑著把臉湊到爺爺面前,“你看看我的臉。”

爺爺瞅了半天:“你臉怎麼了?”

“我臉上貼著金貼呢,買東西不用票。”

所謂的金貼,不過就是跟孫業委現在成了好朋友而已。

孫業委現在叫他“梁叔”。

一開始叫著有點憋屈。

自己三十多的人了,叫十八歲的毛頭小子為叔。

不過師父的威嚴在那裡,師父跟梁叔兄弟相稱,自己總不能稱呼師父的兄弟為“小梁”吧?

那不欺師滅祖了。

孫延成見徒弟確實有點不服氣梁兄弟。

就對徒弟說,你梁叔幫了你師父很大忙,是師父的貴人。

師父的貴人就是你的貴人,你得好好孝敬他。

可徒弟心裡總是有點拐不過彎兒來,看到梁叔那張還沒褪盡稚氣的臉就憋屈。

後來孫延成跟徒弟承諾,只要你發自內心的,孝敬你梁叔就跟孝敬你師父一樣,師父答應教給你一招絕學。

那就是走梅花樁的不傳秘訣。

孫業委一下子興奮了,比小狗聞到肉骨頭還興奮。

因為他一直在院子裡埋著九根圓木,成梅花樁形。

他在上面練梅花樁步。

但總是走得不是很準,常常掉下來。

也經常受傷。

磕得一瘸一拐的。

現在師父答應他,只要學會這個秘訣,以後再走梅花樁,無論走得多快,絕對不會受傷。

師父的每句話那就是信譽的保證啊。

孫業委當然高興壞了。

於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把梁叔當師父一樣對待。

整天纏著梁叔,要求梁叔買點緊俏物資,或者,要不要腳踏車票?

縫紉機票要幾張?

過了一段時間,孫延成發現徒弟真的是發自內心了。

於是就把秘訣傳給了徒弟。

弄來十八塊青磚,每兩塊並在一起,立著埋進地裡三分之二,地表露出三分之一的高度。

共九個樁位,成梅花樁狀。

讓徒弟在上面飛快的走。

果然,走得再快,掉下來也不會受傷。

只要別被磚頭絆倒就沒事。

就是徒弟心靈有點受傷。

但既然已經習慣了對梁叔的恭敬,漸漸成了本能,肯定沒有再收回來的想法。

所以現在梁叔只要有錢,想買什麼,只要供銷社有的,他都能買。

爺爺用疑惑的眼神打量孫子半天。

說實話小半年不見,大孫子成長得太快了。

老兩口從關東回來,都能開著公社書記才能坐的車去接站。

廠裡分煤都是分給領導的,他居然也有份!

車接車送,這是公社領導的待遇。

家裡生起煤爐,也就肥田他們幾個才能做到。

現在想買酒就能買到兩瓶酒,比他這位老英雄面子都大得多。

這位老頭已經開始打算明年還要去關東了。

這回一下子住兩年試試?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時光啟示錄

須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