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大父商討的是東巡,而並未說到監國。

子嬰倒不認為大父會讓自己監國,縱使自己再聰慧,可年齡上卻是五歲,並且,自己已收拾好行囊,準備前往楚郡招納賢才。

一想到這些,子嬰便猜到了大父的心思。

自己的父親雖然性格軟弱,可品行端正,倒也沒有汙點。

而且即將弱冠,也是時候打下一點威信了。

最主要的,畢竟子嬰是孫輩,這自古以來,哪有傳位直接給孫輩的道理?

不過,有的大臣可不這般認為,大殿內的群臣都認為大王會讓子嬰監國。

畢竟,文成武治子嬰都強於扶蘇。

而一些箇舊臣也是心頭一緊,子嬰實在是太像始皇了,若是真的讓子嬰監國,恐怕扶蘇一點機會也沒有了。

往後幾十年,大秦便在兩位鐵血統治者手上,他們的日子可並不好過。

比如這李斯,王綰也不知道他是怎的,這半年來卻是更加的勤勉,每日天未亮便去衙內辦公,到了深夜才回府,這讓王綰一眾文官只得跟隨效仿。

整個大秦的內務衙門,變得格外的卷。

就連扶蘇此刻也是低著頭,父皇這般說,大機率不是選擇自己,可若是別人,自己還能爭上一爭,可物件是自己的兒子。

自己能有的,也只是替子嬰高興。

半晌後,嬴政開口道:“扶蘇,朕這次東巡,你可要好好監國。”

還在胡思亂想的扶蘇,卻是未聽到嬴政的聲音,直到一旁的王綰拽著他的袖子,這才反應過來。

“公子,讓你監國呢,快謝恩吶。”王綰心情激動,低聲道。

“謝父皇,孩兒定當全力以赴。”

嬴政點點頭,又看向了一旁的王綰,吩咐道:“你等可要好生輔佐扶蘇,莫要誤了國事。”

……

九月初的一天,始皇浩大的東巡隊伍,便向著東方出發了。

而公子扶蘇,則開始了正式監國,一切日常事務都由扶蘇來處理,可若是緊急的軍國大事,則通報始皇后,再作定奪。

只是,很多人並不知曉,東巡的隊伍裡,沒有長孫子嬰。

而東巡的隊伍沒走多久,又有一小支隊伍朝著楚郡而來。

……

冬去春來,轉眼又小半年的時間過去。

始皇的東巡隊伍,於這一日回了咸陽。

一路東巡,嬴政見識了他打下的江山,沿途又震懾了不少蠢蠢欲動的宵小。

到了咸陽,嬴政便下了三道皇令。

第一道,是讓李斯立刻修建馳道,自己親自東巡後,才發現路途險峻,長途跋涉頗有不便。

第二道,便是讓駐守上郡的蒙恬及時回朝。

這第三道,卻是立刻讓子嬰來見。

小公子出去求賢也已半年有餘,目前還在楚郡,等收到大父的詔書後,便馬不停蹄趕回了咸陽。

待到爺孫相見,嬴政盯著又長個的子嬰,心中默算了下,等到了10月新年後,便就六歲了。

六歲,也算是大孩子了。

便笑道:“你這孩子,一出去便大半年,可有尋得賢才?”

子嬰見大父精神爍爍,倒是並無變化,畢竟此刻正是壯年。

“大父,賢與不賢,還得靠著機會驗證。”

“眼下,機會便來了。”嬴政眼神疲憊,道:“知曉我為何這般快回咸陽麼,這北方匈奴,又蠢蠢欲動起來。”

大秦在統一六國後,這匈奴便老實了一年,可沒想到才一年的功夫,又對大秦有了想法。

眼下,大秦帶甲百萬,內部穩定,自然不怕匈奴。

找了子嬰來,便是想問問,對於打匈奴,他有什麼意見。

子嬰卻是頗為疑惑,“大父,這匈奴襲擾,一般在秋季和冬季,他們也需要放牧,可眼下,這才春夏之交,正是水草肥美時刻,恐怕另有隱情。”

嬴政一尋思,還真有這個可能,好在,蒙恬已經召回,等過幾日他到了,再好生詢問一番便可。

可眼下,大秦帶甲百萬,而且奉行軍功制,若是不擴張,這士兵們可不幹了。

不想當將軍的兵,可不是好士兵。

於是指著桌子上一摞的奏章道:“眼下四海皆定,東巡後連個反叛的都沒,這些各地將軍已經不止一次給朕上書,想要四處征戰了,你有何建議?”

瞧著那一摞的文書,子嬰也是咋舌。

沒想到這大秦的武將,一個個都這般好戰麼?

於是開口道:“大父,子嬰倒是覺得,可以先打百越。”

嬴政倒是有點意外,本來子嬰和自己說過什麼孔雀帝國,還以為這孩子要先打西邊呢。

“這打百越的好處頗多,試想,我大秦腹地單薄,這過了黃河後,便是千里平川,雖老秦人有雄關據守,可其他疆土現已是我大秦領地。倒不如打下百越,一來可擴充領地,二來西南物產豐饒,可是塊寶地。”

其他的子嬰也沒過多說,等打下了百越後,還可以安頓大批的犯人,以及被法家觀念排斥的人。

下了基層,子嬰越發感受到,治大國如烹小鮮,不是大火就一定能燒出好菜。

眼下天下剛定,守舊的人還有一大批,等政策再慣行幾十年,反對的聲音便會小很多。

對於打百越,嬴政卻是犯了難,照理說眼下匈奴倒是心頭大患,可百越物產豐饒,嬴政也是知曉。

便沒有立即答應下來,說道:“明日朝會,這事再議一議。”

緊接著,爺孫倆便互相說著,這半年來各地的見聞和趣事。

……

李斯手捧奏章,正想找始皇儀事,卻見始皇的書房外,站著幾個人。

項羽、韓信以及黑夫他自然認識,半年未見,項羽和韓信都長高了不少,尤其是項羽,竟然快和黑夫差不多高了。

只是三人身旁還有個身穿長袍的文人模樣,這倒讓李斯有點意外。

早就聽說小公子這次去楚郡,是為了尋求良才,可卻未曾聽說尋到了誰,難道眼前之人便是?

於是便上前打著招呼,項羽韓信皆是回了禮,待到李斯望向那長袍文人。

他也是笑著拱手道:“在下蕭何,參見廷尉大人。”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配總試圖ooc

大鵝吃大ne

快穿,清冷萬人迷被強制愛了

代我回家念靈nl

傳說之下,截然不同

superBobby

學姐,你的遊戲角色太不正常了

阿米不打阿豬

我在仙界當主角

磊磊累累

看月亮碎掉

海棠添月挽華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