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從官事蹟,也被一個叫紀曉嵐的大人,寫進了《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中。

其中,就包括這樁秘案。

聽到這裡,我不禁面露疑惑。

整個故事下來,似乎跟柳爺丟官帽的事情,沒有任何關係。

但柳爺接下來所說的話,卻讓我不禁生出了一身冷汗。

只聽柳縣令當了大官後,內心始終牽掛此案,時而寢食難安。

甚至每日夢裡,都能見到那四位和尚和道士,跪著求他明察秋毫,說什麼只要挖出他們的屍骨,便能得知當年迷案之真相。

但柳千鍾苦於身居高位,得了皇上器重,終日脫不開身。

恰好有一日上朝,六王爺胤祚說要去往冀州微服私訪,讓柳千鍾這位殿閣大學士結伴同行。

柳千鍾一聽,這可是天大的好機會,於是立馬陪同前往,連猶豫都不帶猶豫的。

原因,很簡單。

他身為殿閣大學士,對朝中之事心知肚明。

入宮之時就知曉胤祚這位六王爺玩心極大,不愛朝政,此次微服私訪,恐怕也只是為了找個理由出宮散心。

於是,柳千鍾便裝作無意,在路上跟胤祚說了此事。

胤祚一聽,還有這麼一樁迷案,立刻決定親自調查,正中柳千鐘下懷。

等到了當年的雙塔村之後,柳千鍾發現村子裡已經大變樣,原本只有不到兩百人的村落,如今已經發展到了上千人。

他回鄉的事蹟,也很快驚動了當地的縣官,立馬請到了家中好生款待。

至於六王爺,並未讓柳千鍾透露自己的身份,只說是這位殿閣大學士身邊的帶刀侍衛。

柳千鍾來了後,就告訴當地縣令的目的。

縣令和師爺聽聞,便使勁誇讚柳千鐘體恤民心,連忙詢問要如何調查,他們會配合。

柳千鍾自然是按照夢裡所見到的那樣,決定將那四具屍體給挖出來,一探究竟。

可麻煩的是,幾年過去,村落已然大變樣,柳千鍾只記得屍首埋在了昔日寺廟的東北方。

但寺廟因為無人供奉,早就被拆除,只知大致方位。

若想要挖出那四具屍體,恐怕要花費不少人力、物力。

柳千鍾一時間有些猶豫不決,但由於六王爺胤祚的堅持,這項工程還是開始了。

持續半個月之久,村裡的土也翻了個遍。

終於,找到了那四具屍體。

那麼真相,出現了嗎?

還真就出現了。

那四具早已化成白骨的屍體找到之後,當地衙門的捕頭,又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

原來在寺廟之下,還有一座前朝的大墓!

寺廟主堂的佛像底下,竟然有著兩三個盜洞,徑直通往主墓,打洞的手法極其專業,沒有破壞墓室主體。

柳千鍾一聽這個結果,頓時冷汗就下來了,立馬派出人手,將整個墓室給挖了出來。

至於墓主人是誰,已無從考究。

但從其中的繁華程度可以判斷,至少也是個皇親國戚,裡面的陪葬品個個價值不菲,工藝精湛。

可這,跟兩個和尚和兩個道士的死,又有什麼關係?

柳千鍾帶著這樣的疑惑,和六王爺一同進入了墓室,不但在途中發現了古時盜墓賊的工具,還在牆上發現了一張黃符,上面寫著三個大字。

“墓有魑!”

這三個大字,是用館閣體所寫!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館閣體”。

明朝時期,有一種專門用以考取功名的字型,只能在考場使用,叫做“臺閣體”,深得朱棣器重。

臺閣體講求端正拘恭,橫平豎直,結體婉麗飄逸,雍容有度。

而到了清朝之後,考場字型以烏黑、方正、光潔、等大為特點,從“臺閣體”改製為“館閣體”。

柳千鍾本就是一朝元老一眼就分辨出來字型來源,結合黃符猜測,怕是那兩名道士所留。

行至此處,這位殿閣大學士,隱約感覺到了什麼。

可不曾想,繼續往內探入時,更嚇人的一幕出現了。

由於這間墓室構造奇特,分前室、東耳室、西耳室,後部還有東側室、西側室和後藏室。

除了主室中乾乾淨淨,只放了一座半人高青銅鼎外。

其餘的各室中,均有著累累白骨,腐爛臭屍。

加起來,竟然有著三十來人!

牆壁之上,還有不少血手印!

一同進入墓中的捕頭,觀察極其細緻,幾眼過去就發現所有的白骨,都沒有頭顱。

恰好此時,行至主室中的六王爺,傳來一聲叫喊。

柳千鍾迅速帶人前往,就發現主室的青銅鼎內,竟然有著三十多個頭顱,簇擁著一柄青銅劍。

這種場景,委實讓人心驚。

眾人,更是面面相覷。

明明是存放主人屍骨的主室,卻並沒有棺槨,反而放著一座青銅鼎,那這墓到底是為誰所建?

為青銅鼎?

開什麼玩笑?

六王爺胤祚,卻一眼分辨出來,那座青銅鼎乃宮中所制,上頭有著九龍戲珠的精湛雕畫。

柳千鍾苦讀藏書,也一眼看出,青銅劍乃秦朝制物。

同行捕頭驚訝之時,悄然說了一句:莫不是墓主人起死回生,用這青銅劍,砍去了三十多人的頭顱?

此話一出,人心惶惶。

神鬼之事,一直都是禁忌。

何況,還有宮中龍脈在此,絕不可隨意亂語。

柳千鍾當機立斷,讓衙門封鎖了墓室,同時又聽六王爺吩咐,準備將那座刻著九龍戲珠的青銅鼎,搬回朝中。

與龍有關的制物,是不得在民間流傳的。

柳千鐘不傻,安排好了所有後事。

至於案件的真相,也給出了合理的解釋:想必不管是那道士,還是那和尚,都不是真正的佛道中人。

他們,都是來盜這座大墓的!

結果,卻因為墓中機關觸發,加上多方盜墓賊插手,於是落了個慘死的下場。

那道士和和尚,多半也是因為來不及逃脫,所以才死在了井裡。

儘管這個理由,尚有缺陷。

但,從任何方面,都符合邏輯。

當地縣衙,也選擇結案了事,皆大歡喜。

可就在柳千鍾、六王爺等人,要駕轎離去之時,雙塔村突然就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

原本乾旱了數年的冀州,居然遇上了千年難得的大洪災。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沙漠盡頭

一抹南風

玄幻:我,每天都有新系統

獨孤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