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劉秀當為天子

凌日當空,群鴉翱翔,光暗瀟灑,帝國大槀刺九霄,誰可知,大漢滅亡已有十年光陰。

有蔡少公者,五陵人士,蔡叔嫡脈,後其祖又學於孔聖,七十二弟子之一,家學淵博,秦漢之時亦家有藏書。

時至古文大興,乃獻於安漢公,大喜,封為長史,後新建,亦有加封,奈何年事已高,不數年辭去,在家每日以研究讖緯為樂,大有所得,聲名遠揚,為當時之大家,天子有所聞,又賜數千金,另其為太學祭酒,傳授讖緯之學,名聲日顯,為太學生重。

一日,乃蔡少公講學之日,然蔡少公不喜愚笨者,故其只請太學生中名列前百者聽著,又有十數名太學博士旁聽之,外則有數百人窺視,能聽得蔡少公隻言片語,亦覺歡喜。

講述半日,蔡少公忽然笑曰“今日所講已完,但時日尚早,諸位可有所疑者,但問無妨。”

“祭酒在上,學生恰有疑問!”有一生起身敬曰,此人身高七尺,面如冠玉,當真是一美男子者也。

“但問無妨!”

“是,學生聽聞,市井之間有讖書名曰《赤伏符》,乃雷噼巨石,石裂而出,為林間老農所得,傳於市市井,小兒傳唱坊間,長安處處可聞,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學生研究一月,苦思冥想,卻始終不得其要,所以詢問先生,還請先生為學生解惑!”

未曾想,蔡少公聞之勃然色變,起身曰“此乃不祥之物,豈可研究?爾還是速速忘記為妙。”

然此生卻不願,苦苦哀求,只望蔡少公為其解惑,蔡少公感其所誠,只得嘆曰“今日之後,吾恐難見冬梅之日,但汝為吾學生,吾為師。師者,傳道者也,學生有所惑,師豈能不解。”

言罷,蔡少公端坐,眾人亦端坐,蔡少公乃言“劉秀者,人名也。發兵者,起大軍也。不道者,乃天地也。”

“此句之意,乃是天地不道,綱常倫亂,民怨沸騰,天殘地缺,一片混沌。唯有名曰劉秀者,能夠發兵捕捉不道,還天下太平。”

“四夷者,非古之四夷,乃是四方之師,未來天下混亂之時,定有四方真龍混戰於天下,鬥亂不休。”

“此句之意,乃是天下大亂之時,恐有四人稱帝,自稱天子,但真龍者,唯有此劉秀也。”

“四七之際火為主,此句甚難,吾也不知其所意,猜測之下,當時四七交錯之機,得火者乃天下之主也!”

“是故,此書之意,劉秀當為天子。”

蔡少公言罷,殿內一片寂靜,無人敢言。

眾人初不明蔡少公初為何不敢言,今聽聞其言,乃知此乃大不敬之語,按天子之脾性,蔡少公恐難有安寧也。

隨機有人起身怒曰“祭酒為何如此怨恨我大新,竟咒我大新天下混亂。天子遵循古制,大辟天下,復井田,釋奴婢,改幣制,開四方,乃亙古未有之天子,聖人再世也不過如此,我新之天下,定可長治久安,萬年不衰,哪有天下大亂之理!”

蔡少公聞之不敢言,額頭滿是汗水,坐立難安,幾欲離開。

此時有太學生,名曰鄧禹,開口言曰“兄臺不必如此憤慨,天下皆知我大新乃是聖人治天下,斷無天下大亂之理。想來此等讖書,絕非天降,乃是有心之人惡意為之,試問,林家只有獵戶,何來老農,山林豈可耕種呼?徒增笑料爾!”

“此言大善!”蔡少公拍手笑曰“吾等不過是因錯就錯,淺作談資爾。”

蔡少公言罷便欲離去,結果鄧禹卻道“祭酒莫走,吾等既以為笑談,不如再以為樂,如果真有此劉秀者,當為何人?”

蔡少公心知自己已是言語有失,再多言空有性命之憂,是故不再發一言一語,閉口不言。然太學生等,無此憂慮,反是暢所欲言,眾人爭論許久,最後皆曰“此劉秀定為國師劉歆,音同劉秀,天下唯有其之才德,可定亂世,也可平天下!”

蔡少公聞言,面露不屑,卻依舊不多言,午市將至,蔡少公正欲離開,殿內忽有人笑曰“我名即為劉秀,此劉秀為何不能言我邪!”

蔡少公劇震,站而視之,見一少年,身高七尺七寸,松鶴挺拔,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行動間自有風雷之勢。

“此非常人也!”蔡少公嘆曰。

此時眾人聞言,皆大笑,唯獨此人不以為意,反而取書品讀,於是令人將此子帶來,蔡少公細細詢問,得知此子名曰劉秀,乃前漢王族之後,漢高祖九世孫。

高祖生文帝劉恆,劉恒生景帝劉啟,劉啟生長沙定王劉發,劉發生春陵節侯劉買,劉買生鬱林太守劉外,劉外生鉅鹿都尉劉回,劉會生南頓縣令劉欽,劉秀乃劉欽之子。

劉欽為官正直,兩袖清風,家中悽苦。後劉欽病死於任上,劉秀交由叔父劉良撫養。

劉秀雖家貧,但由愛農桑與六藝,於是入長安太學求學,學業甚是不錯,眾人皆贊。

“長安米貴,汝既家貧,何以為生?”蔡少公問曰。

“吾借得同窗好友十貫,夠得簪花毛驢一隻,每日驅趕毛驢接送同窗往來,可得活也!”

聞言,蔡少公贊曰“天下聖者,皆從苦也!”乃賜金十兩贈與劉秀。

“汝有何志?”蔡少公又問道。

劉秀不言,蔡少公再問,劉秀方道“吾初來時路過新野,得知有女名曰陰麗華,乃是人間絕色,天下良配。初到長安,又見天子威儀,執金吾之勢,心有所感,嘗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此言大謬!”蔡少公聞之大笑,而後道“執金吾不過狗仗人勢,人亡則狗散,不得好死。陰麗華雖好,但陰者非陽,陽不如郭,難以為妻,當斷則斷,不可受其亂也!”

劉秀不解,蔡少公亦不多言,只是勸曰“長安居不易,不如回鄉,務農採桑,或有所得!”

劉秀茫然應之,後依然往來於太學之間,後忽聞國師劉歆,改名劉秀。

又問蔡少公因家中奴婢獲刑,夷滅三族,慘不忍睹。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南無阿彌陀

了呃了

我這個反派,怎麼可能是曹賊呢

林心瞳

星球覺醒:我乃全職高手

希然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