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枉死城的壯大,準備攻打高句麗

陰間,枉死城之中。

無數鬼魂,再次匯聚到了城門之前。其數量,甚至比當初錦州被屠之後還要眾多!

這倒不是凡間又有哪處城池被屠了,而是羅浮山鬼王杜豐死後,樓氏女便在李玉鑑的建議之下,派遣麾下鬼軍出動,直取羅浮山。

杜豐麾下死忠的那些鬼兵鬼將,此前便已經盡數覆沒在枉死城下。

此時羅浮山群龍無首之下,就這麼被樓氏女輕易地奪取了。

羅浮山鬼王杜豐積攢下來的百萬鬼兵鬼將,養著的無數厲鬼邪祟,就這麼被樓氏女鯨吞下來。

此時枉死城之中的鬼將、鬼吏,正忙得飛起,將羅浮山麾下的百萬鬼魂區分。

那些滿是罪孽,理智全失的厲鬼邪祟,被直接交給了佛道兩家修士,直接誅滅。

願意投胎的鬼魂被送入陰間,交由判官四司處置。不願投胎的,也可居住於枉死城之中。

枉死城之中,城主府大堂。

屏風簾帳之後,便見周身功德金光耀眼,頭懸陰冥神符的樓氏女,正伏案專心處置公文。

在她身邊,還有被十餘名身穿吏袍的女官正奔走不停,協助處理事務。

而就在這個時候,數名鬼將滿臉喜色,腳步匆匆地走入大堂之中,單膝跪倒在地,朗聲道:

“城主,有探馬來報,抱犢山、嶓冢山方向而來的鬼兵,已經退去了!”

“凡間佛道修士,也派人前來告知,兩大鬼王散去了麾下兵馬,偃旗息鼓,已然不敢侵犯我枉死城了!”

羅浮山鬼王杜豐突然來犯,最後卻都沒能逃走就魂飛魄散了,偌大的羅浮山被直接吞併。

雖然是陰鬼使的三大陰帥出手,杜峰更是死在平陽真人的禁制之下。

但抱犢山、嶓冢山的兩位鬼王,卻是不知道其中情況,所以對樓氏女這位枉死城城主、蒿里山鬼王的實力,更加忌憚了幾分。

再加上佛道修士也有相助之意,最終讓兩大鬼王暫時按下了興兵之意。

樓氏女聞言微微抬頭,輕舒了一口氣,喃喃道:

“吞併了羅浮山,枉死城今後再也不懼其他鬼王窺覬,也總算能為神尊盡一份力了……”

---------------------

北平城,雍府。

聲勢浩蕩的燕王儀仗,此時停在了大門之前。

悄然返回北平沒有幾日的李玉鑑,匆匆登門。

一入雍府書房之中,便撞見了雍博榮正在有蘇妙姿監督之下,苦著臉端起藥碗。

見到李玉鑑的到來,面色凝重不似尋常,雍博榮連忙放下還沒喝完的藥碗,道:

“可是出了什麼事了?”

有蘇妙姿看著藉機不願將藥全喝了的雍博榮,秀眉微微一蹙。

但她到底還是知道輕重,一雙美目只是白了雍博榮一眼,便端起藥碗默默離去,將書房讓給了二人。

等到有蘇妙姿離去,李玉鑑當即自袖中取出一份密函,沉聲道:

“這是安插在楚王府的東宮舊部,緊急傳回的訊息。”

“楚王已經從鑾儀衛那邊,知道了我此前離開封地的事情了!”

聽到這話,雍博榮連忙接過密函,翻閱一遍之後,雙眼一眯,道:

“看來我此前猜測是對的,果然是鑾儀衛!”

之前涉及三大鬼王之事,事態緊急,的確未思慮周全。再加上李玉鑑就藩之後,鑾儀衛是一點動靜也沒有,倒是讓人都忘了它的存在了。

現在回想起來,雍博榮心中不由覺得,自己之前實在是大意了!

李玉鑑聞言,亦是點了點頭,道:

“鑾儀衛如今的權勢,不比開國之初那般兇威赫赫。但遍佈天下的情報網路,卻還是讓人忌憚。”

“想必此時北平城內外,不知道有多少眼線暗探存在呢!”

雍博榮沉吟了片刻,便合起了手中密函,道:

“也無妨,要不了幾個月,這北平城內外就能清理一空了!”

此時的貝永康,已經奉了雍博榮之命,著手整頓手下人馬,組織一個對應的情報機構。

說起來,雍博榮還在揚州雍家之時,就曾經透過善緣樹,受明朝錦衣衛創始人毛驤傾囊相授。

對於刺探情報,安插細作,收買他人,暗中監察這些手段,被雍博榮一手培養調教出來的貝永康,自然也是極為熟絡的。

說到這裡,雍博榮又看向李玉鑑,好奇地問道:

“不過這個長孫捷,昔日也曾是昭明太子的舊部?”

李玉鑑聞言,回想了一會兒,方才搖了搖頭,道:

“成叔未曾提及,應該不是!”

“那為何鑾儀衛那邊,不去上報皇帝?”雍博榮有些疑惑地問道。

若是長孫捷直接將此事彙報給皇帝,今天這事兒可就真的麻煩了!

但奇怪的是,長孫捷卻並沒有這樣去做,反而幫忙隱瞞了下來。

若非是有鑾儀衛高層暗中投靠了楚王,這件事還真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過去了。

李玉鑑也皺著眉,不解地道:

“此事,我極為也不解。”

“說起來,我與長孫捷也只有過數面之緣,這次也沒有提前打點,他卻幫忙隱瞞,真是奇怪!”

“或許是昔日曾受過昭明太子的恩惠也說不定……這件事可以慢慢查,倒是不急。”

雍博榮也不糾結,轉而道:

“私自離開封地,這是大忌諱。神京要是知道了,不得善了!”

“不過所幸的是,你之前暗中前去泰山之事,辦得極為隱蔽,楚王未必有實際證據。想辦法搞出點大事來,時間一長,此事也就能這麼遮掩下去了!”

這種套路,屢見不鮮,中外皆有。

就比如突然爆出的什麼明星出軌了,一出事兒就說有飛碟了之類的……

“搞點大事?”

李玉鑑眼中神采一動,笑著看向雍博榮,道:

“看來咱們是想一塊兒去了!”

二人相視一笑,齊聲道:

“高句麗!”

經歷過錦州屠殺之後,大梁上下提及高句麗,多是咬牙切齒。

打擊高句麗,已然成了政治正確。

這一場仗,不需要多大的規模,甚至都不需要真打起來。

只要邊境局勢稍稍緊張,李玉鑑就多了一道護身符。

若是楚王在這個時候,上書彈劾李玉鑑,卻又拿不住什麼確鑿證據。那麼上至皇帝,下至大梁黎民百姓,都只會認為楚王這是在藉機打壓親侄子。

雍博榮再次開口道:

“還得告知天下,就說高句麗拿我大梁將士屍首鑄造京觀,邊境兵馬日日挑釁,有再次興兵進犯之意。”

輿論戰,也是極為重要的,要不然如何能讓楚王投鼠忌器!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宮真傳之萬妖之王

六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