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校正府開張,賜號長生元妙

深夜,北平府府衙之中。

府衙大堂之上,依舊燈火輝煌。

不少官吏聚集於此,“噼裡啪啦”的算盤撥動之聲響徹府衙之中。

手捧著賬冊的陳擇善,對著一直等候在這裡的燕王李玉鑑躬身一禮,道:

“殿下,下官已經核算數遍了。”

“如今遼西、北平將士,共計七萬六千眾。除去錦州前線的四萬三千將士,古北口、喜峰口駐紮的六千兵馬,營州駐紮的兩千兵馬外,殿下還可抽調一萬五千將士。”

“若不影響今年的農務,北平、遼西兩地,最多可徵調八萬衛所兵、民夫。”

“如今府庫之中,還有米糧三十七萬石可以調動。”

“但按照前線將士每日食糧八斗,衛所兵、民夫耗費六鬥糧來算,府庫之中的三十七萬石,也僅夠前線三月所需!”

陳擇善或許在政務處理之上,不算高明。但一旦涉及統籌規劃之事,便能夠處理得井井有條。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直沒有後臺,喜歡明哲保身的陳擇善,才能夠憑藉能力,一直穩坐北平同知之位!

李玉鑑聽到陳擇善的回稟,沉吟道:

“三個月啊……”

陳擇善微微遲疑了一陣,方才繼續道:

“殿下,遼東城乃是當年我大梁重建,城高池深,不輸錦州。高句麗兵馬眾多,三個月,恐怕難以攻陷遼東城啊!”

遼東城作為遼東要地,與錦州隔遼水相望,若要收復遼東之地,這遼東城便必須拿到手,否則攻陷其餘再多城池,也難以守衛!

可遼東城牆堅固,又有足夠的兵馬守衛,哪裡是那麼容易攻陷的啊!

李玉鑑聞言,只是沉聲道:

“能呼叫的就這麼多糧草,還需要留著些,用來支撐到秋收之時,以防不時之需!”

此前遼西遭難,百姓糧草被奪,還多虧了官府賑濟,府庫糧草險些為之一空。

若非是齊國公府不斷幫忙採購糧草,連現在的這幾十萬石糧草都沒有!

原本雍博榮和李玉鑑,是要等到秋收之後糧草入庫,再行用兵的。

只可惜因為楚王的搗亂,讓二人根本無法等到那個時候。

李玉鑑頓了頓,又道:

“其實如今用兵,倒也合適。”

“三個月之後,便是秋收時節。哪怕到時候後方糧草難以及時運到,大軍也可就食於敵,削弱高句麗戰爭潛力!”

“若真等到糧草齊備,高句麗那邊想必也已秋收入庫,有了最夠的糧食堅守城池,與我大軍抗衡了。”

北平府糧草不夠,那遼東城的糧草也必然不多了。

大梁兵馬攻伐之下,遼東城外的糧草必然盡毀。就算無法攻下遼東城,也是消耗高句麗國力的一種手段。

李玉鑑是個務實之人,很清楚就以如今遼西、北平的實力,是不太可能一口氣奪回遼東之地,攻入柳京,報錦州被屠之仇的。

但用攻打高句麗之舉,讓神京之中的楚王無法彈劾對付自己。同時以實戰操練麾下將士,並消耗了高句麗的國力。

如此也算是一舉三得,縱然耗費糧草金銀,也不算虧本生意!

----------------------

今日北平城府衙燈火輝煌,許多官吏一直未曾離去。

這般異動,顯然不太正常,自然引得了不少眼線的窺探。

府衙之外,看似平常的街巷之中,不知道多少身形閃過,想要透過各種法子探聽情報。

而此時,北平府衙外的一處隱蔽民居之中。

數名身影閃入其中,對著屋內坐著的貝永康齊齊拱手,道:

“主事,大致都摸清楚了。”

“府衙之外,共有眼線十七人。府衙之內,也有五人用各種身份混了進去,打探訊息。”

“另外還有兩處人馬,尚且不太清楚。”

貝永康聞言,低聲道:

“今日是咱們校正府開張,我是萬萬不能讓少爺丟人!”

說到這裡,貝永康猛地抬頭,眼中冷意閃過,殺意凌然地道:

“寧殺錯,也莫放過。那兩處人馬,一併拿下!”

校正府,是雍博榮剛剛設立的一處機構。

明面之上,這校正府是為了編纂刊印書籍,校正錯漏。

但實際上,卻是一處整合了雍家、李家,還有昔日東宮舊部所有人馬的情報機構。

需要校正修改的,不是錯字錯漏,而是那些對燕王李玉鑑心懷惡意之人!

聽到貝永康所言,眾人當即齊齊抱拳應是。

片刻之後,府衙之外的陰暗之處,無數幹練身影突然湧出,悄無聲息之間,便見府衙內外的諸多眼線暗探盡數掃空!

-----------------------

遼西,錦州城。

只見城外之外,有煙塵滾滾而來。

百餘騎兵,為大軍前鋒,縱馬疾馳而來。

在他們身後,是數千梁軍精銳騎兵,正裹挾著不少高句麗百姓、車馬,朝錦州城而來。

為首的那名將領,正是當初的山海關軍頭,現在的燕王殿下忠犬,正四品明威將軍,高繼勳!

眼看著高繼勳再次凱旋而歸,錦州城中將士頓時大喜,大開城門迎接。

之前遼西之戰,高句麗二十萬大軍損失近五分之一,軍中積攢糧草盡數被毀。

權臣泉文祚威信大損,受到了不少國內政敵的指責。

無奈之下,其只能帶著麾下親信返回柳京,穩定局勢。

原本前線聚集的十幾萬大軍,也被分別派往遼東各城駐守,前線守備空虛。

也就是在這幾個月之內,李玉鑑留在錦州的這四千騎兵,就在高繼勳的帶領之下,數次深入高句麗境內襲擾,每每掠奪高句麗百姓人口、牛羊、財貨,所獲頗豐。

更藉著這個機會,用從瓦剌那邊換來的三千戰馬,重新將遼西鐵騎擴充到了七千之眾,攪得高句麗邊境不寧,百姓逃離,田畝荒蕪。

而就在高繼勳剛剛回到城內之時,千戶鄭武便帶著一眾武將,一齊來尋高繼勳。

鄭武臉上難掩激動之色,將一份書信遞上,道:

“高將軍,北平來信!”

高繼勳聞言,眼神一動,連忙接過書信掃視一眼。

果然是燕王殿下,下令大軍調動,準備攻伐高句麗的命令!

高繼勳眼中,亦是露出興奮之色。

他是個野心貪婪之輩,對燕王的忠心從來都是脆弱且善變的。但對於戰功,以及無數劫掠而來的金銀,他卻是永不變心!

此時的高繼勳,當即喝道:

“傳令全軍,謹遵殿下調遣。”

眾將齊齊抱拳,朗聲喝道:

“是!”

-----------------------

神京洛陽,皇宮之中。

如今的皇帝再無此前病容,滿臉容光煥發,整個人就好像年輕了好幾歲一般。

一眾御醫分別把脈,又相互商議了許久,終於對著皇帝躬身一禮,恭賀道:

“恭喜陛下身體康健,舊疾盡去!”

一眾宮人聞言,也頓時大喜,連忙恭賀道:

“陛下真龍天子,得天之助,福壽連綿,奴婢等恭賀陛下!”

聽到這話,龍椅之上端坐著的皇帝,頓時志得意滿,哈哈大笑起來。

帝王之身,無望長生。甚至歷代帝王之中,能夠獲得機緣,得以延壽的都寥寥無幾。

此時的皇帝成功擺脫舊疾,再被眾人恭維,頓時得意飄然。他是真的相信了自己是真龍天子,上天庇佑,這才得以獲得如此機緣的!

皇帝大笑了許久,便看向身邊的大太監全忠,無比高興地道:

“即刻傳旨,平陽真人煉丹有功,欽封一品真人,賜號‘長生元妙真人’,繼續於宮中紫宸殿清修煉丹。”

這個“長生元妙”的封號,其實就暴露出了皇帝心中的想法。

他想要讓平陽真人繼續給他煉製丹藥,最後能夠讓他得以擺脫帝王不得長生修行的宿命,能夠長生久視,繼續執掌權位!

或許是覺得這個賞賜不實在,不能表露出自己的看重,一向摳門的皇帝頓了頓,竟然又開口道:

“再從內帑之中調撥十萬兩白銀,於京畿應天府老君山修建長生道觀,遙奉長生元妙真人!”

“對了,還有長孫捷。他這才推薦長生元妙真人有功,賞銀千兩,加封金紫光祿大夫!”

全忠聞言,當即躬身應是。

而就在皇帝興高采烈之時,殿外一名宮人,手捧著一份軍報,氣喘吁吁地跑入殿中,急聲道:

“陛下,北平急報!”

“高句麗兵馬異動連連,有再次起兵之意。燕王殿下已調集兵馬,趕赴錦州抵禦,還請朝廷速派支援!”

此時志得意滿,自以為是上天庇佑的皇帝,頓時眉頭皺起,道:

“高句麗?又是高句麗!”

與天下大部分人差不多,皇帝心中畏懼著瓦剌部。但對於之前還是大梁藩屬的高句麗,卻缺乏認知,心中就多是鄙夷與憤恨。

覺得其反覆無端,背刺偷襲,手段卑劣,實力、國力卻不值一提。

如今瓦剌與高句麗已然鬧翻,轉而與大梁設立了榷場,皇帝又怎麼可能繼續將高句麗太放在心上?

“該死的蠻夷小國,當真是覺得朕軟弱可欺嗎?”

皇帝眼中怒火閃過,當即喝道:

“即刻下旨,傳令各部官員前來大業殿議事。”

“這一次,朕必須要讓高句麗知道我大梁天威!”

“是!”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武:我的逍遙人生

綠蟻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