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那不行,還得潤色一番!

身穿大紅色蟒袍的李玉鑑,此時面帶緊張之色,在大隊隨從、文武官員的簇擁之下,快步走入小院中。

負責護衛小院安全的百戶,正慌張地跟著,不斷解釋著雍博榮並未受到什麼傷害。

但直到李玉鑑,看到雍博榮正毫髮無損地站在那邊,這才猛地長舒了一口氣,開口問道:

“剛剛那麼大的動靜,我在軍衙之內都聽見了,到底是出了什麼事?”

雍博榮的小院,距離寧遠軍衙並不遠。李玉鑑這是聽到了動靜,便匆忙趕了過來。

天一道人看著隨同李玉鑑一同前來的眾人,心中無奈,暗自輕嘆一聲,上前躬身行禮道:

“殿下勿怪,是貧道修行、修行……修行掌心雷之術,這才鬧出了這麼大動靜。”

天一門是丹鼎一脈,自己這唯一傳人轉修神霄派術法,傳出去可不得讓同道看笑話啊!

唉,貧道為了這兩人,實在揹負太多了!

雍博榮此時,也連忙上前打著圓場,笑道:

“是我想見識見識天一道人的術法,這才央求他施展一番的。”

李玉鑑看著並未受到任何驚嚇傷害的雍博榮,微微點頭,卻也帶著一絲疑惑,對天一道人問道:

“掌心雷?你還會這個?”

天一道人嘴角微微抽搐,低頭道:

“剛學的,剛學的……”

李玉鑑也沒有多想,轉而看向雍博榮,不由露出笑容,開口道:

“正好,我也剛剛收到的訊息,想要尋你商議。”

“瓦剌也退兵了,還派來了使臣,想要在營州附近開設榷場。”

瓦剌退兵,這代表著遼西的危局,已經徹底解除了!

而且當初雍博榮所設下的離間計,在瓦剌決定要與大梁開設榷場,互通有無之時,便已經坐視了高句麗那邊的猜忌。

雍博榮聞言,也是眼睛一亮,歡喜地道:

“如此一來,倒是不用擔心了!”

自此之後,遼西兵力縱然大損,只剩四、五萬精銳。

但所需要面對的瓦剌、高句麗,也將變成互相敵視,互不信任的關係,從而有了更大的騰挪施展空間,來積攢實力!

李玉鑑心中振奮激動,下意識地想要握住雍博榮的手,卻又顧忌身後跟著的眾人而強行安耐住,輕咳一聲,道:

“若非你籌劃一番,離間了瓦剌、高句麗,戰局哪有這般容易扭轉!”

此言一出,跟隨而來的一眾文武,更是一驚,下意識地看向了雍博榮。

此前謀劃未成,是以雍博榮施展的離間之策,並未告知眾人。

直到現在聽到燕王口中所言,眾人這才明白了過來。

原來瓦剌、高句麗這倉促退兵,竟然是因為雍博榮施展的離間計!

眾人齊齊看向瘦弱俊朗,臉帶三分病態的雍博榮,眼中不由露出了欽佩歎服之色。

如此廟算無遺,計謀百出之人,難怪能夠得到英明果敢,令人折服的燕王殿下,如此信賴倚重!

雍博榮聞言,卻是當即道:

“若是如此,怕是應該可以著手準備,收復錦州了!”

遼西之地,大小城池、軍鎮共有二十餘座。但最為重要的,也就是錦州、營州二地了。

營州在瓦剌手中,如今要準備開設榷場。若是能夠妥善處理,起碼能夠收回一半主權。

而錦州,則在高句麗軍隊手中!

在與瓦剌鬧翻之後,錦州北面面臨著瓦剌的壓力,西面則是大梁兵馬。

而錦州與現在被高句麗握在手中的遼東之地,也還隔著一條遼河,支援緩慢,難以防守。

若是梁軍能夠稍稍給些壓力,必然能夠讓高句麗將錦州吐出來!

聽到雍博榮所言,一眾將領頓時眼睛一亮。

一場寧遠大捷,斬獲俘虜兩萬餘,嚇退高句麗、瓦剌數十萬聯軍,一下子便讓這群遼西精銳將校們的心氣重新回來了。

就連此前,想要讓山海關變成前線,從而擁兵自重的高繼勳,此時也歇了這些不該有的心思,鬥志昂然地請命出戰。

李玉鑑聞言,當即朗聲道:

“既然如此,當事不宜遲!”

“調集三千騎兵,由寧遠千戶鄭武率領,前往錦州探查軍情。”

“再傳本王之令,北平府、山海關,抽調整訓士卒,做大舉進軍之態,準備收復錦州!”

眾將聞言,精神振奮,齊齊抱拳應和:

“末將等,遵旨!”

簡單吩咐了幾句之後,眾將興沖沖地告退回營,著手準備收復錦州之戰。

而李玉鑑卻是留了下來,與雍博榮一齊來到了書房議事。

“這次戰事的回稟摺子,伱可曾擬好了?”剛一落座,雍博榮便開口問道。

李玉鑑點了點頭,道:

“已經擬好了,準備和議定的軍功賞賜一同遞上去,等候神京朝廷用印。”

雍博榮抱起書桌上的暖爐入懷,眉頭微微一抬,看向李玉鑑,問道:

“你摺子裡說的是寧遠之戰,還是寧遠大捷?”

李玉鑑聞言,理所當然地道:

“自然說的是寧遠大捷啊!”

這一戰,梁軍僅以數千之眾,輔以一部水師,斬殺俘虜兩萬餘眾,瓦解瓦剌、高句麗聯軍,保住了遼西之地。

無論是從戰果還是戰術上來說,都無疑稱得上是一場大捷!

雍博榮聞言,當即擺了擺手,道:

“那可不行!這摺子啊,還得潤色一番!”

“寧遠之戰,上下官兵頑強作戰,奮力抵抗,死傷慘重。敵軍終因糧草不濟,無奈後撤……總之,怎麼慘烈怎麼寫!”

李玉鑑聞言,眉宇一凝,沉吟了片刻,恍然大悟,連連點頭道:

“你說得不錯!這次我都督遼西戰事,力挽狂瀾,逼退敵軍,已然足夠獲得天下人的敬重了。”

“這場戰事功勳耀眼,若大肆宣揚,只怕是有些過猶不及了!”

此時的她,還沒能擁有足夠與朝廷抗衡的實力,還是需在蟄伏下去的。

雍博榮點了點頭,補充道:

“不錯,這是一點原因。另外,還有一點!這麼好的機會,應該趁機向神京要些東西的。”

“兵員、甲冑、軍械、金銀、匠人,咱們來者不拒,給什麼要什麼!”

高句麗在邊境虎視眈眈,遼西兵力不足,時局艱難,神京怎麼也得給點東西才是啊。

可若是報上去一個寧遠大捷,就朝廷那鬼樣子,怕是什麼都不會給的……

過年有點煩,今天下午家裡又來人了,沒能碼成字。

只更新三章,我有點不太滿意,明天繼續!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世誅仙

渡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