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這是穿越者在後世軍事論壇中,經常聽到、看到的一句話。

毫無疑問,這句話是著重強調,想要打造一支強大海軍實屬不易,不僅要有建造優質戰艦的技術與實力,還需要高素質的各級海軍人才,以及數十年的軍事(文化)積累。

事實上,18世紀的法國海軍都具備了上述幾點,無論是國家實力,技術儲備與軍事人才都不缺,甚至更優秀一些,比如說在建造快速風帆軍艦的技術方面。

然而,自始至終法國海軍就打是不過英國人,哪怕法國艦隊佔據優勢,但更多的時候還是法國人被數量更少的英國艦隊追著打。以至於在巴黎海軍部(委)流傳一個笑話:在面對英國海軍時,少輸就算勝利。嗯,是偉大的戰略勝利,那是因為英國佬全殲法國艦隊的陰謀最終沒能得逞。

唯一值得法國海軍稱道的,那也只是在“新世界戰爭”中的幾次小勝利。不過,這要得益於全歐洲各國海軍都在反對英國人,包括法國、西班牙、荷蘭、丹麥、瑞典與土耳其,甚至是遠在千里之外俄羅斯的海軍,它們在全世界的各個海域,明裡暗地在圍攻英國艦隊和運輸商船,使得後者兵力嚴重分散,根本無法集中的緣故。

在經過卡斯塔涅事件之後,安德魯明白了一件事,法國海軍之所以屢戰屢敗,那是官兵們缺乏一往無前,殺身成仁的大無畏精神。而這,就是英國百年海軍的底蘊所在。

可以說,法國海軍能夠失敗無數次,但總能從廢墟中再度“崛起”。然而,英國海軍卻不可以,那是一旦遭遇失敗,整個大英帝國就會徹底潰敗,而11世紀“威廉征服”的血腥一幕,隨時都將在不列顛島上再度重演。

基於此,法國海軍總是將擊敗英國人的“願景”,放在下一次能夠尋找到更好的戰機;而英國艦隊指揮官所面臨的每一次海戰,都被視為國運之戰。即便是贏少了也會當作失敗。要麼乾脆點主動辭職,要麼上軍事法庭受審。

英國海軍戰神霍雷肖-納爾遜,就曾經說過一句嘲諷歐洲海軍同行的話。他說:“如果我俘獲了11艘敵艦中的10艘,然而卻放跑了一艘,那麼我依舊難以稱之為勝利。”

上述差距,已經不是兩國官兵的軍事素質這般簡單了。那種與生俱來的必勝信心,絕非五年,十年就能培養出來,而是需要一代人、兩代人,甚至三代人前赴後繼。

之前,穿越者還幻想著將趕超英國艦隊的希望,放在技術革新與迭代升級。但如今,安德魯更在乎法國海軍是否具備屢敗屢戰的勇氣與膽量。

所以,當卡斯塔涅屢次三番拒絕出戰,安德魯毫不客氣的當著眾多艦長與大副的面,免除了這名艦隊指揮官的所有職務。

隨後,他在任命特呂蓋擔當地中海艦隊指揮官的同時,還讓憲兵將卡斯塔涅押解到巴黎,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

安德魯的這一招殺雞駭猴,深深震撼了大會議室的所有艦長與大副,其中還包括新的地中海艦隊司令特呂蓋本人。

毫無疑問,如果特呂蓋不能高效執行安德魯的軍令,他就是下一個前往巴黎受審的倒黴蛋。

儘管熱月政變之後的法蘭西,已經結束了恐怖統治,也不習慣將前線的高階指揮官送上斷頭臺,大都只是在巴黎軟禁一兩個月,然後被強制退役。然而,沒有哪個軍人願意以這種屈辱方式來結束自己的軍事生涯。

等到絮歇少校代表安德魯特派員,宣讀完針對特呂蓋將軍的任命書,全場數十人中居然沒有一絲掌聲。

直到安德魯微微一笑,雙手慢慢揚起,準備拍掌之際,這座的40多位海軍軍官這才恍然大悟。

隨即,所有人都遵從安德魯特派員的最高指示,以最響亮的掌聲,最激動的表情,熱情歡迎地中海艦隊的新任指揮官,特呂蓋將軍。

接下來的艦隊司令與各艦艦長、大副的見面會,安德魯就不再參與了,隨即帶著自己的少校副官絮歇,轉身離開。

由於特呂蓋的大部分軍事生涯都是與土倫,與地中海艦隊緊密結合在一起,所以接管與馴服整個艦隊,短期裡得到官兵們的接受、認可與尊重,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兩小時後,特呂蓋將軍結束了與艦長大副們的談話,下令眾人登上各自艦船。沒有意外的,這位新艦隊司令選擇了自己曾經服役過的“自由鬥士”號三級戰列艦,作為他本人的旗艦。

依照18世紀的英國海軍對軍艦劃分:戰列艦主要分為四個檔次:一級戰列艦、二級戰列艦、三級戰列艦與四級戰列(巡航)艦。

一級戰列艦平均噸位2500噸,定員850人,有三層火炮甲板,裝備火炮100門以上。通常是底層配置32磅火炮,中層24磅火炮,上層12磅火炮。在1794年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有一級戰列艦5艘,全部裝備100門大炮。;

二級戰列艦平均2200噸,定員750人,也是三層火炮甲板,裝備火炮在90到98門之間,配置與一級戰列艦相同。1794年英國皇家海軍有二級戰列艦9艘,其中7艘裝備98門火炮,兩艘裝備90門火炮。目前,法國海軍還有“聖靈”號,“共和國”號,“卡艾拉”等三艘一級或二級戰列艦,但都部署於英吉利海峽;

三級戰列艦平均排水1750噸,定員650人,兩層火炮甲板,裝備火炮在64到84門之間,以74門炮的戰艦為例,通常包括32磅火炮28門,18磅火炮28門,以及9磅火炮18門。三級戰列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1794年時有71艘,其中51艘裝備74門火炮;

四級風帆戰列艦有兩層炮甲板,火炮50到54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這級艦火力較主力戰列艦弱,不適合艦隊決戰,所以它們主要擔任海外巡航分艦隊的旗艦。

鑑於英國艦隊在海洋上那不可動搖的霸主地位,歐洲各國紛紛將這種戰列艦的區分,作為本國艦船的建造標準。

由於去年年末,在土倫軍港發生的那一場大災難,導致法國地中海艦隊損失了全部的一級戰列艦與二級戰列艦,如今的7艘三級與四級戰列艦,大都是從佈雷斯特海軍基地,大西洋艦隊,或是殖民地艦隊調過來的。

至於新建之中的戰列艦都是機動能力極強,但火力不足的四級戰列巡洋艦,它們是為法蘭西私掠艦隊的需要而建造。

不過,新地中海艦隊中的“自由鬥士”號三級戰列艦和“藍色海洋”號四級戰列艦屬於1793年的戰鬥序列。

在保王黨人將土倫城與土倫艦隊拱手送給英國人的前一個月,上述兩艘戰列艦恰好接到來自巴黎救國委員會的命令,與幾艘巡航炮艦組成一個分艦隊,在中地中海與北非海域打擊危害法國商船的阿拉伯海盜,很是幸運的逃過一劫。

下午時分,新地中海艦隊的20多艘艦船集體轉向,面對羅賽斯城,紛紛打出旗語“向共和國的偉大英雄致敬!”那是艦隊司令官特呂蓋在向安德魯致敬,並邀請特派員訪問自己的旗艦。

乘坐小挺,登上“自由鬥士”號,一臉興奮的安德魯就獨自在後甲板上踱步了好一陣兒。這是他第一次嗅到潮溼的櫟木味和塗著焦油的帆纜味;也是第一次傾聽海風和海鳥掠過一艘風帆戰列艦。

這艘已服役11年,保養良好,正值壯年期的“自由鬥士”號戰列艦,就是法國船舶設計的精美之作。尤其是當它展開巨大的風帆,乘風破浪駛向外海的時候,在整個西地中海的海域,很難有比這更動人、更壯觀的場景了。

顯然,這位黑捲髮,黑眼的特呂蓋將軍非常懂得如何取悅一位能量極大的“欽差大臣”。就如同10年前,他帶著路易十六的財政大臣,瑞士銀行家內克爾在地中海上四處兜風一般。

期間,特呂蓋將軍自始至終都陪在安德魯身邊,不厭其煩的向一名海軍小白介紹戰列艦上的一切。

“改變航向的第一個措施是轉舵,把它轉向順風方向,這一行動由領航員或指揮官宣佈執行。他們發口令:‘順風舵!’這時主帆隨著帆腳索的鬆開,立刻在海風中抖動起來……

通常來說,各國的海軍候補生每天上午要聽取一位專門授證許可的教官講授近海和遠洋航海學以及三角學。此外,老師還需要對候補生們的行為和品德予以密切注意,並定期向艦長報告有關他們的德行、性格和發展潛力。在海上時,候補生們中午在上甲板集中,用象限儀測量太陽子午線高度……

普遍儘管上甲板的人經常會被敵艦爬到索具上面的神槍手擊中,儘管他們還受到鐵彈、鏈彈或其它殺傷炮彈如葡萄彈的威脅,但是水兵們受到的主要危害是迸飛的碎木片,造成可怕的鋸齒狀傷口。這種傷十之八九是以截除受傷肢體(如腿、胳膊)為結果。如果腹部或其它內臟受傷,結果幾乎總是致命的……”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臨近黃昏時分,安德魯從甲板來到艦長室,他正式要求特呂蓋和他的地中海艦隊立刻開展“競技場”行動的前期準備工作,務必要在共和3年的霜月中旬,也就是舊曆1794年12月10日之前,拿下加泰羅尼亞的首府巴塞羅那,將西班牙人逼到談判桌上。

那是英國海軍給予安德魯的時間不多了。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十年,開啟名將簽到系統

跳到火星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