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被攻破本在意料之中,根本不會讓曹昂的心境有絲毫的波動。可是劉表自縊身亡一事卻是讓曹昂頗為恍然,一時間心情倒有些複雜。

對於劉表,曹昂也算了解,不管怎麼看都不像是那種會自殺的人。

於是宴席散後,曹昂回到船上,立刻招來了荀攸、陳琳和劉周、楊洪四人,讓楊洪給他詳細講一下襄陽之戰的事情。

闞澤做的事,看似隱秘,但其實瞞不住。

曹昂當然不可能讓闞澤一個人獨掌整個襄陽的情報網,畢竟若是闞澤一個人背叛,那整個襄陽的情報系統就要癱瘓甚至崩潰了,甚至有可能被劉表反利用,所以曹昂自然是在闞澤身邊也安排了人監視。

而監視之人,便是闞澤的心腹黃六。

所以闞澤決定將蔡瑁造反的情報洩露給劉表之後,身在城外的曹昂很快便得到了此事的訊息。

曹昂猶豫良久,最終還是沒有干涉。

曹昂要培養一個荊州派,但並不希望從荊州現有的大人物之中挑選。

實際上要招降蔡瑁這些人,曹昂的收穫遠比付出要大的多,現在或許可以立刻穩定荊州,可埋下的炸彈,未來或許要透過很多年來清理。若是能夠趁著這次良機將這些蔡瑁、蒯良和襄陽的大族領袖全部除,那將來安定整個荊襄反倒會更加容易。

這種事雖然算得上過河拆橋,可政治卻又無不體現著他的殘酷與噁心。一如當年唐太宗借“和談”之機突襲東突厥,朱元璋暗殺名義上的“共主”小明王。雖然他們做的不講武德,可並不影響他們的偉大。

楊洪從劉表對蔡瑁等人動手講起,聽到蔡瑁、蒯良盡皆被殺的訊息,曹昂面不改色,彷彿沒有聽到一般。

待聽到闞澤與王凱黃雀在後,開啟城門,也不得不讚嘆闞澤計策的巧妙。

直到聽到闞澤一個人進入州府,勸降劉表,並勸說劉表自殺之事,曹昂臉上終於有了動容之色。

不得不說,闞澤雖然膽大包天,可確實是以最圓滿的方式完成了此次任務,讓曹昂能夠不帶任何顧慮、任何煩惱的進入襄陽城。

不會還有比這更好的結果了。

讓闞澤做個情報頭子,有些屈才了。他這種人,就是那種無論何時何地,哪怕埋在土裡,亦是會熠熠生輝之人。

而劉表的拿得起、放得下也讓曹昂另眼相看。能不畏死,便非尋常人。

待楊洪將一波三折的故事說完,曹昂方說道:“闞澤有大功,授上等三級勳,讓他去桂陽做一任太守吧。”

曹昂說完,荀攸說道:“闞澤今年不過二十五歲,出身也差些,而且之前不過是三百石小吏,驟然得顯,只怕不太合適。”

曹昂笑道:“我當年做涼州督護的時候,不過十三歲,也是驟然得顯,從白身而為真兩千石。闞澤有功,自然該賞,孝靈皇帝都能做到的事,難道我做不到。闞澤是有大功的,他做的事,給他一個太守,不算超拔。”

曹昂舉出這個例子,荀攸自不再言。

而曹昂又說道:“劉表畢竟是國家重臣,雖然身死,也該有應有的體面。闞澤安排劉闔去負責劉表葬禮,有些不妥。讓孔璋和異度去,不求風光大葬,但至少要讓人知道,我曹昂不是苛責之人。

劉表長子劉琦已死,還有次子劉琮,可以上表朝廷,由劉琮承襲劉表成武侯的爵位。”

“主公仁德。”

四人紛紛稱讚,這些面子上的事情,都是惠而不費的事,尤其是在劉表已死的情況下,自不會有人反對。

瞭解完整個襄陽之戰的內情,接下來的善後工作才是重點,這就不是劉周和楊洪可以多言的了,於是二人退下,只留下曹昂和荀攸、陳琳。

曹昂開口問道:“今荊州初定,你二位可有什麼良言?”

這時陳琳先開口道:“荊州初定,而我軍又在兗州和袁紹開戰,不知何時能結束。所以我以為現在的荊州,當以穩為主,最好沿用舊日政策,諸事不動,待我徹底掌控荊州後,再以徐州舊例,革新荊州。”

這也是曹昂常用的辦法。

實際上徐州的一些政策,到現在也只在徐州、青州、淮南以及沛國徹底執行,作為邊疆的泰山和新平定的豫州、江東,都是以穩為主,徐徐漸進。

而荀攸卻有不同看法,立刻說道:“襄陽初定,大族各家首領多被殺,乃是最動亂之時。這個時候,趁亂而打亂,勢必會有奇效。若是等到完全安定下來,再大刀闊斧的改革,只恐事倍功半。”

二人各說完意見,看向曹昂。

曹昂思索許久,方才說道:“江夏、襄陽、章陵三郡,哪怕生亂,也無足輕重,所以可依徐州例改革,至於南郡和荊南,將來是南下和西進的前線,稍有不慎,便是大亂,當以穩為主。”

荀攸、陳琳聽得曹昂之言,也覺得老成持重,自是贊同。

之後曹昂又與二人商議荊州官長。

一州之中,刺史、別駕、治中和督軍乃是最重要的官職,荀攸提議別駕可為李嚴,陳琳也提議治中可為王修。

二人雖沒有推薦本州人士,可青徐是一家,豫州和南陽人關係多親密,所以這推薦也可見心思。

至於刺史,曹昂覺得可由郭嘉領之。

荊州新定,自然要安排一個能文能武之人,而且荊州面積廣闊,人口眾多,非其他州可比,自然是要安排心腹。

陳琳覺得很合適,可荀攸卻反對。

曹昂自看得出二人的心思。

支援未必是看好,反對也未必是厭惡。雖然荊州刺史位高權重,可仍比不上在曹昂身邊。

自郭嘉外放之後,豫州人士少了領頭羊,發展的勢頭也為之一滯,所以荀攸迫切地希望郭嘉返回幕府權利中心,甚至連荊州刺史的位置也不在乎。

而陳琳自是不願意郭嘉回去。

曹昂並不管二人的小心思,除了郭嘉,曹昂確實沒有合適的人選,於是便強自定下了郭嘉,又命曹援為荊州督軍。

拿下荊州,曹昂充滿了野望。

荊州已下,大勢已成,長安亂起,北國動盪,這更新換代的時候還會遠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朕即帝國

小奮鬥

炎太祖道武帝的憂鬱

季與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