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李蒙等著麾下兵馬渡河北上,對此李蒙並無不滿。實際上他對於能否控制河東心虛的很,曹仁的幾千兵馬於他來說是個不小的助力。

而過風陵渡後,沒有曹仁、李蒙這上萬人馬的相隨,曹昂一行速度快了很多。東行二百餘漢裡,便來到弘農城下。

潼關地接古弘農,萬里高飛雁與鴻。

冬日的弘農城,面水依山,巍峨挺拔,雄峙於兩高垣之間,緊鄰函谷故關,顯得格外地豪邁。

曹昂命人在城下紮營,他本人便準備前往弘農城中,拜會張濟。

劉曄、諸葛瑾等人立時阻擋。

眾人俱不瞭解張濟,更不知曉此人的品性與手段。讓曹昂在沒有什麼安全保障的環境下進入弘農城,著實太過兇險。

劉曄更是言道:“主公,一旦張濟起了歹意,我軍主力在城外,救之不得啊。”

曹昂聽後笑道:“張濟為何要圖謀我?”

曹昂這話,倒是問的眾人一個語塞。雙方各為其主,張濟圖謀曹昂,難道還需要理由嗎?

“弘農堅城,崤函古道,更是兇險,咱們若想東進,非得張濟讓路。

我們和李傕有矛盾,跟張濟又有何關係。當初張濟鎮守弘農,本就是被排擠而來,他實力弱小,誰也不敢得罪。

今日李傕殺了樊稠,最害怕的,正是張濟、楊定這些人。

關中實在太小了,小到容不下兩、三個軍閥。哪怕張濟將我獻給李傕,他若不交出軍隊,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既然如此,他留著我作為退路,與李傕周旋不好嗎?何必斷了自己的退路。

須知弘農再往東,就是我的勢力範圍。一旦雙方開戰,張濟首當其衝,以張濟的算計,不會看不到這些。”

雖然曹昂說得頗有道理,可眾人還是不敢讓曹昂冒險。

最後曹昂安排許褚帶著數十名披甲士護衛,眾人方才同意。

如之前見段煨一般,曹昂入城見到張濟,便將他和李傕之事,說得清清楚楚。不過不同於對待段煨的態度,對待張濟,曹昂便多了幾分親近,少了許威嚴。

畢竟相較於段煨,張濟作用更大。

張濟聽得此訊息,也是驚愕萬分。

張濟雖然是武威人,可家鄉祖厲縣在武威郡最南邊,離著金城郡比武威治所姑臧還要近。所以他和樊稠很早便相識,關係也最好。

四大軍閥中,李傕和郭氾關係好,張濟自然也和樊稠抱團,可惜二人實力遠弱於李傕、郭氾,這才逼得張濟不得不留在弘農。

今樊稠身死,他才是最兔死狐悲之人。

張濟聽得曹昂之言,沉默了半晌,方才說道:“昔日我等一同起兵之時,曾說過要同生共死,還不到三年,便已經有人同室操戈了。昔日盟誓,言猶在耳,今日卻已經是物是人非了。”

曹昂笑道:“有些人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李傕能忍三年,已經難能可貴了。今日李傕殺了樊稠,來日必然要想諸君下手,若是元度將我拿下獻給李傕,應當可以多苟延殘喘幾日。”

如何選擇,張濟心中早已過了好幾遍。

正如曹昂之前說的,張濟心中很清楚,拿下曹昂,有害無益,還憑空多樹敵人。最關鍵的是,曹昂在弘農還有一支部隊,雙方若動手,他並沒有絕對的把握留下曹昂。

所以於公於私,於情於理,他都不能與曹昂翻臉。

於是張濟立刻佯裝不悅道:“難道大將軍心中,張濟就是這種人?我與大將軍乃是至交,又是親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助紂為虐,背信棄義。”

曹昂聽了,不由得莞爾一笑,故意說道:“元度,李傕此人,睚眥必報,如此一來,你將承受極大壓力。”

張濟卻是一副凜然不懼地模樣,梗著腦袋說道:“大將軍,張濟哪怕身死,亦不做不信不義之人。”

曹昂聽後,不由得讚道:“元度真乃義士也。”

當天下午,張濟大擺宴席,為曹昂接風,二人更是把臂入席,暢敘幽情,盡顯親近姿態。

酒酣耳熱之際,曹昂說道:“元度,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李傕、郭氾二人,雖然因利益相同,沆瀣一氣,但必不能長久,便會生出齷齪,分道揚鑣。

一旦二人相爭,元度你在弘農,便是有大作為之時。”

張濟一時沒聽明白。

“大將軍之意?”

“元度,若是李傕、郭氾相爭,禍亂長安,敢勤王否?”

張濟聽後,一時猶豫起來。

“大將軍,我與李傕、郭氾二人,實力相差巨大。”

曹昂笑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元度以為,此二人還得人心否?李傕此賊,妒功疾能,陰狡禍賊,以斗筲、穿窬之才,竟敢覬覦神器,朝野內外,苦其久矣。

一旦此二賊敢犯上作亂,便是敗亡之時。

雖然元度實力不比此二賊,可卻是以君之多助,攻其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張濟聽了,頻頻點頭。

實際上張濟也有野心。

大家一起起兵,憑什麼你李傕、郭氾在長安享受榮華富貴,可我張濟卻在弘農吃土。若是可能,張濟當然願意取李傕而代之。

“若是元度願意,我願贈送元度三萬石糧草,甲冑兩千領,以助來日元度討賊。”

張濟聽了,頓時大喜。

三萬石糧草,說多不多,可說少也不少,夠萬餘人馬吃上小半年的。

弘農多山,人口又少,最盛時不過二十萬百姓,供給張濟一軍,著實困難。張濟在弘農,最愁的不是禦敵,而是糧草問題。

本來長安還能供應一些,可今年大旱,李傕等人,自顧不暇,張濟待在弘農,麾下士兵也就只能吃樹皮、野草充飢了。

這三萬石糧草,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至於兩千領甲冑,在兵荒馬亂的時代絕對是價值連城的東西。

於是張濟起身拜道:“多謝大將軍,請大將軍放心,李傕、郭氾二人,若敢作亂,我必將其平滅,以報國家。”

曹昂聽後,長揖及地。

“我代大漢,多謝元度。”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十歲當攝政王輔佐女帝,裂了啊!

月下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