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自從汝陰兵敗,逃回襄陽之後,便一直蝸居在家。

哪怕蔡瑁之前是荊州的二號人物,可一戰喪盡數萬人馬,他也沒辦法再沒事人一般再留在原位置上。

於是蔡瑁回到襄陽,便向劉表請罪,並辭去官職。

劉表心疼自己的數萬人馬,恨不得活颳了蔡瑁以洩心頭之憤,可他也同樣清楚,此時此刻,他根基大動,必須要依靠蔡瑁等人,才能捲土重來。

因此劉表並不批准蔡瑁的請辭。

不過蔡瑁不傻,犯了這麼大的過,若是繼續留任,日後就得為劉表賣命,否則光是輿論都不會饒了自己。

蔡瑁已經不願再與劉表這艘沉船綁在一起,因此哪怕劉表不允他辭官,他也不再參與州中之事,空掛著軍師名頭,閒居在家。甚至翻過年去,蔡瑁還搬出了襄陽城,回到老家蔡洲。

蔡洲在襄陽縣南八里,峴山東南一十里,乃是一處江中小洲。蔡瑁家中屋宇甚好,四墻皆以青石結角,家中婢妾數百人,別業四五十處。

不過蔡瑁雖閒居家中,可也不是真的要做個隱士。既然劉表已經難成氣候,他自然要為家族計,準備投靠曹昂。

這半年多,蔡瑁不斷結連黨羽,積攢力量,只待徐州軍到,便行反正之事。

不過劉表也不是傻子,不可能讓這些在荊州有影響力的人居於外,甚至投靠曹昂。於是江夏戰後,便半客氣半強制的將蔡瑁給招回襄陽城。

劉表為了繼續利用蔡家的力量,不僅繼續以蔡瑁為軍師,還封蔡瑁為南郡太守。

當然這也是個空名頭。

蔡瑁待在襄陽城中,眼看局勢越來越敗壞,心中也越來越著急,畢竟若是沒什麼投降的功勞,他很難在曹昂那裡獲得好位置。

可此時蔡瑁並無兵權,而劉表又極度排斥投降,凡有人勸說投降,皆為其所殺,以至於蔡瑁想投降都不成。

蔡瑁在猶猶豫豫中,等到了樊城城破的訊息,終於等不住了。

眼瞅著襄陽被攻破只在旦夕之間,這時候再不做些什麼,真的大勢已去。

蔡瑁思慮良久,在樊城被攻破的當夜,秘密去見了蒯良,他那個鬥了多年的敵人和老朋友。

見到蔡瑁,蒯良心中便有所動,對於投降之事,二人是心照不宣。

二人到了正堂,蒯良摒退眾人,蔡瑁便說道:“聽說異度投了大將軍,被任命為右參軍,看來蒯家已經無憂矣。”

蒯良笑道:“文珪不是大將軍兒時好友嗎?聽說也投了大將軍。難道你們蔡家就有憂慮了?”

蔡瑁碰了個冷釘子,只得正色說道:“子柔(蒯良字),你應當知道我的來意,我也就直說了吧。這些日子,劉使君的瘋狂你也看到了,他非得拖著整個襄陽城陪他一起殉葬。若是戰事在襄陽一開,會有什麼結果,你我心知肚明。這是我們的荊州,不能讓劉表去孤注一擲。”

蒯良沉默許久,方才說道:“前幾日異度在信中跟我提到,劉表的刺殺差點傷到大將軍和其家人,大將軍極其憤怒,甚至下令凡抵抗者,一律誅殺,若非陳琳和異度相勸,這命令就要釋出了。

劉表這是真激怒了大將軍,真要打下去,就是屠城亦不是不可能。”

蔡瑁並不知曉此事,頓時大為吃驚,忍不住說道:“若是如此,那這一戰就更不能打了。你我都知道,這仗一打起來,別說主帥下令,哪怕是主帥稍稍放鬆一下軍紀,對於襄陽都是一場災難。”

“那德珪有何辦法?城中領兵之人,可都是劉表的心腹。”

既然想起事,必須要有兵。

蔡瑁說道:“劉表之甥張允,與我交好,大將袁龍,也是我的舊部,若邀二人與我們一同起事,當是無慮。傅巽、桓階二人也素對劉表怨懟,可邀之一同。至於城中的楊氏、馬氏、向氏、習氏、董氏、張氏,肯定也不願與劉表殉葬,皆是咱們可以聯絡的物件。各家的兵丁加起來,人數也不少。到時候咱們突然出手,攻打州府,拿下劉表,咱們二人再統領襄陽各族,迎大將軍入襄陽,這獻城之功,便是有了。”

蒯良有些擔憂道:“這麼多人,難保不會走漏風聲。”

“若不集中各家力量,很難徹底拿下襄陽。”

“那就開啟城門,引徐州軍入內。”

蔡瑁搖頭道:“若是如此,自是簡單,可是獻城之功還有多少,那就難說了。而且咱們是要消弭戰事,開啟城門,難道讓徐州軍入城巷戰嗎?”

見蒯良還有些猶豫,蔡瑁又道:“只有如此,咱們兩家荊州世家大族的領袖位置才能安穩?”

人道荊州四大家族,蔡、蒯、龐、黃,實際上只是在劉表治下,單論名望,以江夏黃氏最顯赫,出了兩個三公,一個尚書令,是真正的世家大族,而其他三家都是豪強向世家大族的轉型期。若是選對,可成為世家大族,若是選錯,便是墜入深淵。

蒯良猶豫許久,最後還是同意了。

蔡瑁所言不錯,他們要的僅僅是投靠曹昂嗎?那麼在家等著便是了,曹昂入城之後,肯定招攬他們。他們要的是地位,是影響力,可這些都需要他們用血去換。

二人達成共識,接下來的細節問題反倒是好處理了,畢竟二人作為劉表身邊最重要的人物,對整個荊州集團尤其是襄陽城內部影響力還是巨大的。

至於如何防止訊息走漏,蔡瑁也有辦法,那就是儘可能地讓所有人晚知道訊息,或者說事發之前再通知這些人,那樣便可減少訊息走漏的可能。

不過蒯良倒是建議蔡瑁要儘快和曹昂的人取得聯絡,這樣若是兵變失敗,也能獲得曹昂的接應。

雖然蔡瑁想獻城,但在蒯良看來,還是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一旦動手失敗,便引徐州軍入城。

蔡瑁笑著答應,心中卻早有了主意。

自蔡瑁返回襄陽,便有曹昂的人與他取得了聯絡,只是雙方一直未曾聯絡。蔡瑁此時故意不與蒯良說,卻是打著多佔獻城之功的主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十歲當攝政王輔佐女帝,裂了啊!

月下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