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弘農王死而復活之後,李參的上進之路便徹底的一馬平川起來,先是官拜侍中,又加右中郎將,更是以救劉辯之功,被李傕請封為邰亭侯,食邑八百戶,成了正兒八經的朝中勳貴。

不過李參的性格,仍是如之前一般怪異,獨來獨往,不與人相處,亦不參與政務。哪怕成了列侯,家中亦無妻無兒無女,空蕩蕩的,還不如一尋常大戶。

就連李傕都覺得李參過得著實太清苦了一些。

只是李參本人似乎樂在其中。

這日李參從李傕府上離開,孤身一人,並未回家,而是七轉八轉,到了外郭一處民宅之中。

李參輕釦了幾下門,很快院門開了一條縫,李參閃身而入。

這院子不大,從外面來看,乃是一處尋常院落。只是李參進入,方才發現,別有洞天。

前後兩個院子打通,前面不過是個障眼之處。

很快李參被帶到第二個院子的正堂,大堂之上,曹昂正在用飯。

這讓李參一愣,畢竟他還從未見過暗探接頭之時,還趁機吃上一頓的人,他這位主公越來越不同尋常了。

李參入內,行了一禮。

曹昂仍未放下筷子,而是隨意地招待道:“相如,今天忙了一日,都未來得及用飯,你若不嫌棄,也坐下一起。”

李參也不拒絕,坐到一桌案後,早有人端上食物。

“主公今日招參,不知何故?”

李參作為一個暗探,為了保證他的隱秘性和突然性,自他到長安之後,曹昂從未與他有過任何聯絡,今日這般,著實讓他不解。

曹昂卻是很隨意。

“有些事情,心中疑惑,所以想招相如詢問一下。”

李參心中一頓,卻是明白了曹昂的來意。

曹昂卻仍是頭也不抬,只顧大快朵頤,而李參也跟著吃起飯來。

二人之間很是安靜,氣氛也顯得有些尷尬,待曹昂吃完,隨手擦了擦嘴,方才問道:“弘農王遇刺一案,是相如的手筆吧?”

“是!”

“相如跟我說說你是怎麼做到的,讓我也跟著學學。”

李參能感受到曹昂心中的憤怒,可他同樣清楚,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生怯,否則就要萬劫不復了。

於是李參平靜地說道:“這件事是參直接命令陳喜做的,一應聯絡也是陳喜完成的,除了陳喜本人,其他人都以為是奉天子之命。”

曹昂平靜地問道:“陳喜擔任守宮令,在宮中也是個人物,如何這麼容易便為你所用。”

“昔日中常侍之亂,所有宮中宦官盡數為袁氏兄弟誅殺。後來因諸事不便,不得不再次啟用宦官。

當時董卓尚在,這件事便交給我負責。

我從洛陽城周邊選了數百少年,充入宮中為宦官,又趁機從中挑選了十餘人,收為已用。而透過我明裡暗裡的幫助,這些少年多走上宮中的管事位置,陳喜便是其中之一。”

“他們就甘心受你控制?”

“這十餘人皆有家人在我手上。”

曹昂立時便明白了陳喜的安排。

埋伏死間,決不能用那些孤苦無依、了無牽掛之人,畢竟人性善變,誰也不知道他哪天便忽然倒戈。可有家人這個牽制,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證對方的忠誠。

“相如在宮中還有什麼人?”

這時李參從袖中拿出一張紙來,交給曹昂。

曹昂仔細一看,心中暗驚。這些人有不少都身居高位,有些曹昂還認識。不得不說,李參還真的埋下了不少可用的棋子。

曹昂看後,將名單放下,然後看向李參。

“相如,你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按理來說,我應該要重重地獎賞於你,只是有一點我有些不明白。我記得我之前安排你暫緩行動的?”

曹昂說著,看向李參,等待對方一個解釋。

李參明白,這才是今日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一個決定生死的問題。

“主公,用弘農王來制衡當今天子,乃是之前既定之策。”

“可我說這件事暫緩了。”

這時李參走到堂上,朗聲說道:“主公應該明白,臣下做的,才是對主公、對徐州最有利的安排。

臣下知道,主公與弘農王有深情厚誼,可天下大事,當為公舍私,不能因私人情感而廢之。

主公當然可以暫緩此事,可結果卻是多年籌謀之事,可能會落空。

臣為主公下屬,雖當從命,卻不能眼看著主公犯錯而不顧,所以才越俎代庖,仍依照昔日佈置,完成此事。”

李參說完,長揖及地,重重拜下。

曹昂聽了,沒有說話。

因為李參說的不錯,曹昂確實對劉辯心軟了,準備收手的。

人是具備情感的動物,而情感很多時候和理智是相悖的。

從理智上來說,李參並沒有做錯什麼,甚至有功,因為他的選擇,確確實實對曹昂最有利。

這一切,曹昂都明白。

“相如起來吧!”

曹昂輕嘆道:“是我讓情感矇蔽了雙眼。而且你有我賜給的專斷之權,所以你沒有任何錯。”

曹昂本是來質問李參的,可是到了此時,有些索然無味了。

曹昂應該明白,當把劉辯拉入這個漩渦之時,他便逃不掉的。貿然改變大勢,不過是自討苦吃。

李參也直起身子來,擦了擦汗,他很清楚,雖然曹昂原諒了他,但他並未過關。因為他有再多的理由,單是一條違令,就足以抵消一切。

於是李參說道:“細細想來,參是有大錯的。主公只是讓臣用弘農王制衡天子,並未一定讓弘農王死,是參冒失,害了弘農王的性命,參請罪,還請主公責罰。”

曹昂看了李參一眼,上前將他扶起來。

李參有再多的錯,但曹昂有一條要感謝他,因為他的違令,為曹昂背了黑鍋,減輕了曹昂的心理負擔。

“往後引以為戒吧!”

李參心中這才有幾分喜意,明白自己過關了。

“多謝主公寬仁!”

李參說著,又是一拜,方才起身。

趁著這個良機,李參趕緊又說道:“今日臣與李傕商議,要謀誅樊稠、李蒙、王方等人。”

曹昂點點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長安怕是安不下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夏商周秦漢晉唐宋元明清民國通史

上官幻靈

三國之無雙呂布,我陣擒三英

君陌妙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