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沒多久,劉周和皇甫酈前來,他二人帶著一群人詳細探查了弘農王府的情況,總算有了一些初步瞭解。

皇甫酈先說道:“刺客是從外而入的,有攀爬痕跡為證。不過有一點很奇怪,刺客似乎很瞭解王府的佈局,入府之後,直奔大王所在的院子。

整個王府實際上很弘大,此事按道理來說不應該。

而且整個王府是有巡邏的,但沒有任何護衛發現此人的任何蛛絲馬跡。

我們懷疑,對方應該十分了解王府的佈局和王府護衛的巡邏路線以及換班時間,所以才能潛入府中,不為人發現。”

眾人聽了,面色俱不是很好看,因為王府護衛是由朝中虎賁擔任的,能知曉巡邏路線和換班時間的,定然跟宮中脫不得干係。

這時劉周也補充道:“從此人殺人的手法來看,此人是個高手,所有人都是一劍封喉,一擊斃命,連呼叫都來不及。

而且最重要的是,此人刺殺弘農王,是從背後下的手,仍然十分輕鬆地切斷了弘農王的喉管。”

曹昂聽了,立刻問道:“如何看出是背後?”

“正面殺人,刀痕主要集中在正面,刀口深,橫截面短,多從喉結處對稱。而從側面或者後面,切開的刀口要長的多,而且不對稱,弘農王很顯然是後者,而且還是後者中的後面。

而且從入刀方向來看,對方是在弘農王站著時動的手。”

曹昂聽了便說道:“你們的意思是,一個高手,受到一個很瞭解王府的佈局,且可以得到王府護衛巡邏路線和換班時間的人指使,潛入府中。

而弘農王遇害之時,站著背對著殺手,還在死前寫了一封遺書?”

二人點點頭,答道:“應該是這樣。”

“簡直是匪夷所思。”

在場的其他人亦點點頭,看向劉週二人都顯得有些懷疑。若非知道曹昂的態度,眾人怕是以為這是在編瞎話。

而曹昂卻有些沉重。

“若真的如此,只有一個解釋。那便是弘農王在臨死之前,見到了殺手,也知道的殺手的身份,從容赴死。”

一旁的劉松問道:“那弘農王為什麼沒有呼救?”

曹昂看了劉松一眼,沒有回答。

而在場的其他大佬,似乎也有所猜測。唯一的可能是弘農王面對那個殺手,不得不死,也不能求救,所以才會從容赴死。

而能做到這一切的,怕是也沒幾人。

所有人心中皆有忐忑,似乎這個案子,在向著他們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下去。很多人心中猶豫,如果主使真的是那個人,又當如何。

眾人皆沉默了一會,曹昂轉頭看向宣璠道:“說說你們的辦案思路吧。”

其他人聽到曹昂此言,亦看向宣璠。

宣璠急忙說道:“對於此案,我們商量了一下,認為該有兩個重點偵緝的方向。一是王府護衛的巡邏路線和換班時間,瞭解此事的人並沒多少,洩露此事的人,哪怕不是犯人,也與此事有重大幹系;其二是刺客本身,刺客的劍法,絕對是大家人物,整個長安城中,亦不會太多。”

宣璠其實還有第三個方向,刺客刺殺弘農王的動機,只是這事牽扯太大,他並不敢說。

宣璠之言,總體算是不出曹昂所料,曹昂也沒多說。

到了午時左右,一直未露面的司徒淳于嘉終於趕到,向曹昂請罪,可是曹昂不過答了他一句,未曾多言,彷彿之前的事沒有發生一般。

實際上曹昂覺得淳于嘉很蠢,既然不願摻和此事,便當一口咬定生病,至少還能圓過去此事。

現在來了,是即得罪曹昂,又失了清白,兩頭不討好,圖什麼啊。

淳于嘉尷尬地待在大堂之上,心中也滿是後悔,都知道曹昂會因為弘農王的身死發瘋,得罪他幹什麼。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到了未時左右,眾人皆是飢腸轆轆。

曹昂見狀便讓府上下人給眾人各上了一碗糜粥,勉強填飽肚子,總不能讓大家都餓死。

這時宮中又遣人前來,來的乃是尚書馮碩和侍中伏完二人,招曹昂等人入宮。

曹昂知道,此時的劉協怕是心中如火了。而且拒絕天子一次就好,否則就顯得太過跋扈了,反而將楊彪等人推到對立面。

於是曹昂便允了此事。

實際上曹昂也想進宮,探個究竟,看看此事到底是不是劉協做的。

眼看曹昂受召,在場的其他人終於鬆了一口氣,若是曹昂還是不去,他們還真不知該如何?

有曹昂打頭,其餘一干重臣亦跟隨其後,前往皇宮。

曹昂上了馬車,靠在車中,突然向駕車的鮑出問道:“文才,你可知道長安城中,有哪些有名的劍客?”

鮑出之前救出母親之後,曹昂便出面招攬鮑出。

只是鮑出自言“田民不堪冠帶”,並不願受徵。

曹昂便勸道:“我知文先至孝,可孝有很多種。在父母顛沛之時,侍奉膝下是為孝,可是讓父母錦衣玉食,安享晚年亦是孝。

關中大旱,百姓無所食,文先再是孝順,亦讓伯母餓了肚子,倒不如來到徐州,掙出一個錦繡前程,讓伯母亦能如貴人一般,華服美食,盡享富貴。”

這時鮑出母親也出言相勸,讓鮑出報答曹昂的恩德,於是鮑出才投奔曹昂,擔任衛士。

聽到曹昂之言,鮑出說道:“關中大俠,無出王越者,聽說他早年一人一馬一劍,斬胡酋首級而還。

還有河東祝公道,弘農王髦,馮翊嚴幹,河南史阿,南陽鄧展,俱是知名。”

曹昂點點頭,與身旁的劉曄說道:“讓劉周去查查這些人。”

曹昂很清楚,查洩露訊息的人很難,可是查刺客卻是一件易事,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

實際上能走漏訊息的人和方式並不少,可能如此乾淨利落刺殺的刺客,普天之下亦無幾個。

曹昂自詡劍法高明,亦沒有這個手段。

而曹昂想了想又說道:“重點查這個王越。”

“主公認識此人?”

“不認識!”

曹昂雖然不認識王越,卻知曉此人有“劍聖”的美譽,而且此人熱衷於功名,有充分的作案嫌疑。

曹昂對於此案的處置辦法尚未拿定主意,可是刺殺劉辯的刺客,卻是一定要除掉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王朝那些事兒

邊塞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