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磾的死本來與弘農王遇刺案並無太太聯絡,是一件獨立的事情,可是馬日磾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趕在這個時候死了,宛如一滴水落入煮沸的油鍋之中,讓弘農王遇刺一案,更加的沸騰。

馬日磾作為當朝太傅,他的死自不是小事。

而馬日磾的死亡事件,自引得人紛紛猜測了起來。

有說馬日磾是被天子逼死的,因為天子要遮掩弘農王遇刺案的真相;也有人說馬日磾是被天子給活活氣死的;更有陰謀論者,認為是馬日磾發現了弘農王遇刺案的真相,天子要殺人滅口,所以派人刺殺了馬日磾。

無論什麼時候,小道訊息、流言蜚語,最是引入矚目,彷彿不能說上兩句內幕,就顯得落於人後的。

而且傳播者是怎麼精彩跌宕怎麼說,至於事情的真相,甚至是立場的左右,都沒多少人在乎。

最重要的是,這種流言膾炙人口,喜聞樂見,從上到下,傳播迅速,等到發現之時,早就已經滿城風雨了。

大家心照不宣的充當著傳播者,獨獨瞞著此事的主角。

劉協從馬日磾府上回去之後,這兩日便一直思索著曹昂給他出的主意。

不得不說,找一個替罪羊來混淆視線的確是一個好辦法。然後剛高興沒多久的劉協終於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沒有那麼合適的人。

這種案子,不是大人物,肯定做不得替罪羊,隨便一個張三李四,旁人不僅不信,還以為是欲蓋彌彰。

可是真正的大人物就那幾位,又有誰會主動站出來給劉協代罪呢。

劉協想了兩日,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心煩意亂之下,便在未央宮中,隨意地走動,思索一下辦法。

無意之間,劉協便來到了玉堂殿。這裡在前殿西面,南臨滄池,還隔著明渠,算是未央宮中較為偏僻的地方。

劉協離得老遠,便看到幾個內侍湊到一起說話,連他過去了都沒看見。

劉協這個人,素來敏感,便上前喊住幾人。

這幾個內侍看到劉協,頓時面露驚色,有個膽小的,竟然哆嗦了起來。這更是讓劉協有些不解。

他雖是天子,也不至於如此可懼,讓人嚇到這個地步。

“你們在說些什麼?”

幾個內侍聽了,恐懼更甚。

劉協更加地狐疑,眼看對方不言,便斥問道:“若是不願說,那就送到永巷那裡,跟永巷令說。”

後漢的永巷令,典官婢,專門負責宮中宦官和侍女的日常管理和刑獄事的地方。

普通宦官聽到這個地方,腿都要哆嗦,立刻不住地求饒。

有個膽子大的,低著頭說道:“奴婢等人之所以在此聚集,乃是聽說了宮外的一個童謠。”

“是何歌謠。”

“叫作《豆萁謠》。”

劉協從未聽說過這個童謠,便讓對方細說來。

這個小宦官忍不住微抬起頭,這才說道:“童謠是這麼說的,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劉協默默唸著這兩句,臉色大變,立時厲聲斥責道:“如何敢肆意散播謠言,通通拉出去打死。”

不管這幾個人如何求饒,可劉協卻根本不理,而是氣沖沖地回了宣室殿。

回到居處,劉協久久不曾安定。細看他的身子,竟然在微微地顫抖。這不是氣的,而是他在害怕。

雖然《豆萁謠》並未指名道姓,可是劉協很清楚,這就是在諷刺的他,說他不顧兄弟之情,害了兄長。

劉協雖然有對付劉辯的心思,可並未來得及出手。

然而現在兄長劉辯死了,所有人都以為是他派人殺的,甚至外面連歌謠都傳出來了,那自己“殺兄”流言的傳播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這不是一件意外之事的話,很很明顯,這是一件針對他設的局,其目的就是讓他身敗名裂。

可偏偏劉協連對方是誰都不知道。

所以劉協心中恐懼,擔心對方還有什麼後手,更擔心對方要利用這洶洶議論,鼓動眾人將自己廢除。

劉辯的結局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劉協已經看到被廢之君的下場了,無論如何都不想做第二個兄長。

劉協思索良久,整個人漸漸冷靜下來。整個朝堂之上,他能相信的人並不多,能依靠的就更少了。

他先是讓幾個親信宦官到宮外打聽流言的情況,不出所料,整個長安城中,俱流傳著他殺兄的說法,甚至還把馬日磾之死也歸咎到他的身上。

於劉協來說,事情比他想的還要惡劣的多。

劉協思前想後,覺得還是曹昂的計策最靠譜。現在到底誰主使陳喜、王越殺了劉辯根本查不清,他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查這件事。

最好的辦法,便是找到一個替罪羊。

只要能解釋的過去,哪怕還會有一些流言,總能說得過去。

劉協想著朝中一眾人物,能作為替罪羊的,曹昂、皇甫嵩、楊彪、李傕、朱儁,這些人物在他腦海之中,全部一閃而過,便被否決。

這些人都是大人物,動哪一個都不容易。就像李傕,哪怕真是他殺了劉辯,可只要朝廷一動,李傕就敢造反。

而除了這些人,其他人哪一個都不夠資格。

思來想去,劉協將目標放在了朝堂外的人,即袁紹和公孫瓚,劉表等人。

劉表是漢室宗親,未來可為倚仗;公孫瓚名聲臭,倒是可以,可他全無作案動機,只怕也沒有那個實力。挑來挑去,也就只剩下一個袁紹。

可是這盆髒水可以潑到袁紹頭上嗎?

劉協思來想去,終是不敢。

袁紹是士族領袖,還是一方霸主,影響力巨大,最重要的是,若動袁紹,曹昂會怎麼辦?

這是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搞不好大漢就要徹底分裂,劉協怎麼敢。

思來想去,劉協也沒有找到合適之人。

可是替罪羊若是找不到,那死的只能是他自己。

忽然,劉協想到一個人,這個人可以做替罪羊,而且有合理的作案動機。最關鍵的是,對所有人都能有交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黃袍加身後,開國功臣全跑路

無邊落慕瀟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