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到底是聽從了其姊的勸告。

不過劉協還想耍點小心思,準備先冊封曹氏女為貴人,然後正位中宮,這也算是大漢舊例,大部分的皇后都是這個流程。

最好也是如當初桓帝皇后梁女瑩那般,先入掖庭,再冊立為皇后。

但此舉立時為萬年公主勸阻。

在萬年公主看來,立曹氏女為後,本就是為了拉攏曹昂,既然如此,何必再耍心思,得罪曹昂,倒不如一步到位,彰顯皇室對曹家的重視。

劉協雖然不願,可也清楚其姊說得,乃是對的。

有他大兄在,他非得將曹家和他綁到同一輛戰車之上,才能坐穩天子之位。當初桓帝對懿獻皇后(梁女瑩)委曲求全,後來不照樣除了梁家,掌握了權利。

於是劉協下詔“皇后之尊,與帝齊體,供奉天地,祗承宗廟,母臨天下。故有莘興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蓋有內德。長秋宮闕,中宮曠位。大將軍曹昂妹秉淑媛之懿,體河山之儀,威容昭曜,德冠群芳。群寮所諮,僉曰宜哉。卜之蓍龜,卦得承幹。有司奏議,宜稱紱組,以母兆民。今使太尉襲使持節奉璽綬,宗正為副,立曹氏女為皇后。後其往踐爾位,敬宗禮典,肅慎中饋,無替朕命,永終天祿。”

大漢的立後詔書,倒是制式文體,並無太多發揮之處。

此詔書一下,曹晞便成為整個大漢王朝,第四位先立後,後成婚的皇后。而前三位皆是前漢之人,分別是孝惠皇后張嫣、後少帝劉弘呂皇后、孝平皇后王嬿,都是些善始難以善終之人。

對於劉協立後之事,哪怕是楊彪、皇甫嵩等人,俱無意見。

所有人都清楚,劉協選在這個時機立後,目的很明顯,就是在拉攏大將軍曹昂。誰若是反對,既是得罪劉協,也是得罪曹昂,因此並沒人做這種兩頭不討好的事。

不過立後詔書一下,司徒府、少府和宗正府的人要頭疼了。

因為他們要準備聘禮。

祖宗之法有時候的確是個討厭的東西,比如立後時的聘禮。劉邦是個窮光蛋,娶呂雉也是呂家倒貼,可是到了兒子劉盈娶皇后時,因為娶的是呂雉的外孫女張嫣,呂后怕委屈外孫女,直接拿出聘禮黃金二萬斤。

而後人因循祖宗之法,所以天子聘妻,都是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

兩萬斤黃金就是5噸黃金,前漢黃金多,自是不在乎,可是後漢時期,黃金因為各種消耗銳減,兩萬斤黃金絕對是稀罕物。

換了太平盛世,天子拿這個聘禮都費勁,更何況現在的小朝廷能收稅的地盤,不過一隅。

董卓搜刮了那麼多的彩寶,亦不過黃金兩三萬斤,銀八九萬斤。

這麼龐大的一筆開支,難為死主管財政的大司徒也拿不出來。

東漢歷代皇帝,都不直接娶妻,省錢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整個東漢,也就梁女瑩一人享受過這種聘禮,可這是因為桓帝劉志,以宗室入主帝位,這個聘禮很大程度是報答梁家。

劉協並未考慮到這一點,下了詔書,便等著迎娶皇后,直到三公和一干重臣俱至,劉協才知道娶老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可詔書已下,這事也改不得。

漢末制度,侍中寺寫詔書,尚書檯下發,三公九卿執行,已經有些類似於三省六部制度。可寫詔書是天子親信,秉承天子心思,自不管底下人如何執行。

不是沒人懂聘禮的問題,可大家都不願得罪曹昂,因此出了這個問題,劉協竟然提前沒人告知。

皇帝也愁拿不出聘禮。

眾人面面相覷,可誰也不提賴賬之事。天子娶後,若是賴賬,怕是丟人丟到家了。所以眾人商量一圈,就一個結果,咬著牙也得出。

這時張喜突然說道:“依照孝平皇帝舊例,群臣請以新野田二萬五千六百頃益封莽,王莽推辭不受。

故事,聘皇后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莽深辭讓,受四千萬,而以其三千三百萬予十一媵家。復益二千三百萬,合為三千萬。莽復以其千萬分予九族貧者。

大將軍為人忠義,又克己復禮,必知曉朝廷的難處,雖聘黃金二萬斤,可大將軍未必會受之。”

眾人瞥了一眼張喜,俱不說話。

你這例子舉的,完全是個反面例子。有王莽舊事在,曹昂再是不想要,也不敢不要。

眾人也沒商議出個結果,劉協更是滿心的鬱氣,自從大兄回來之後,他怎麼做什麼都不順。

萬年公主得知此事後,便親來見劉協道:“這幾年國家動盪,朝廷無錢,想來大將軍也是知道的。

陛下可派人將此事與大將軍分說清楚,聘禮名義上有兩萬斤黃金,還請大將軍多多擔待,推辭一二,以全國家臉面,料想大將軍必然理解。

咱們將國庫、內庫,各種地方湊一湊,能出多少出多少,主打一個誠意。”

萬年公主有句話沒說,實在不行就賣點東西籌錢。這也不是新鮮事,去年水災,劉協便下詔讓主者將兩百多匹廄馬全部賣掉,賑濟災民,贏得一片美名。

現在缺錢,也可如法炮製。

劉協說的很悽慘,其實劉協的內庫還算有錢。

之前殺死董卓,查抄郿塢,收穫頗豐。王允、皇甫嵩也算忠心,將很多彩寶都獻給了劉協,使得天子的家底也算殷實。

只是若是將內庫的錢都拿出來,劉協著實肉疼。

“這樣不是讓朕在大將軍面前丟臉。”

劉協愛錢,也好顏面。

“雖然丟臉,但此事總算是能應付過去。”

劉協卻是有些不高興道:“早知道就不直接冊封曹氏女為後了,阿姊也是,竟然不清楚娶皇后要這麼多聘禮。”

萬年公主聽了一愣,竟然沒想到弟弟會埋怨他。

而劉協的話脫口而出,立刻反應過來說的不是場合,於是趕緊說道:“阿姊勿怪,我也是急壞了,這才失語。”

萬年公主心中一陣悲涼,卻也只得說道:“我怎麼會怪陛下!”

姊弟二人之間的氣氛一時有些尷尬,沒過多久,萬年公主便起身離開。

劉協雖然不忿,也只得依照萬年公主的建議去安排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兄長安心去,我照顧嫂子

不吃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