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駐守壽春的主將乃是袁術的從弟袁胤。

自陳瑀叛後,袁術已經不敢太相信外人。於是他便重用親族,尤其是一些要害職務,盡換成了自家人。

袁胤乃是袁隗之子,本來是袁術任命的沛國相,匡亭敗後,跟著袁術逃到淮南,被袁術任命為蕩寇將軍,駐防壽春。

袁術地盤不大,但糧多、兵多,乃是天下諸侯第一,最鼎盛的時候,有兵力超過二十萬,哪怕是南陽、匡亭先後兵敗,手中兵力亦不弱。

袁術討伐周昂,帶走了三四萬人馬,此時壽春城內仍有三萬多軍隊,主要是袁術從汝南、沛國等地抽調的勤王部隊。除了袁胤所部,還有孫香等部隊。

袁術擔心袁胤水平,便任命大將橋蕤為其副將。

不過城中孫香兵力最多,話語權亦不弱。

三人聽得徐州兵大舉入侵,下蔡城失守的訊息,皆是大驚失色,誰都明白袁術現在的處境。

徐州兵來,雪上加霜。

可是很快三人便發現,徐州軍雖然來勢洶洶,但並沒有急著攻城,反而在下蔡南邊修築連通兩岸的浮橋。

三人心情皆是很沉重,徐州軍這是做好了長期圍困壽春的準備。

這時軍中將領張烱反倒譏諷道:“這徐州軍的統帥,不通軍務啊。”

壽春城中諸將,除了袁胤、孫香、橋蕤三人,便是張烱了。張烱是河內人,擅長讖諱之術,曾以符命說袁術。

袁家人治《孟氏易》,因此袁紹、袁術兄弟都信讖諱學,身邊也都有一些長於讖諱的術士,甚至委以重任。

不過這些人大多沒什麼真才實幹。

眼看張烱開口,眾人皆是不解其意。張烱乃言道:“徐州軍若是不修這浮橋,處處可渡河,可今日修了這浮橋,就只能一處渡河。我軍若是攻其浮橋,斷其歸路,則徐州軍必敗。”

張烱在袁術勢力中地位特殊,他的話不僅僅袁術相信,袁胤也是多有相從。

於是袁胤便聽從張烱的建議,命令橋蕤率部出擊,從水陸順流而下,擺出一副要攻打下蔡浮橋的模樣。

果不其然,徐州軍立刻縮了回去。

張烱大喜,他認為徐州軍不擅長水戰,若橋蕤全力攻打下蔡浮橋,必能大獲全勝。

不過橋蕤卻是自有想法。

橋蕤很清楚,徐州軍或許不擅長水戰,可是他的水軍也是樣子貨。能不能擊敗對方不好說,但硬拼肯定沒有好結果。

於是橋蕤只是在肥口虛張聲勢,就是不主動尋求決戰。

其實袁胤也不是很敢打。

袁胤一個文官,哪裡打過仗。在他看來,能夠將徐州軍恫嚇回去就好,沒必要非得決戰。

袁胤守衛壽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可惱了張烱,於是張烱便直接質問道:“徐州軍不長於水軍,我軍若是截斷其浮橋,必能將其主力包圍在淮河南岸,到時候兩面夾擊,必然得勝。”

袁胤也不好回話,而張烱的部將劉彥卻是不住地附和、贊同。

張烱這個人,並無太多的能力,而且非常的貪財。他曾經在汝南等地做過縣令,橫徵暴斂,積攢了大筆財富。

張烱將這些錢財送給袁術的親信之人,這些親信便在袁術身邊不住地吹噓張烱的能力,文武雙全,多謀善斷,簡直成了天上地下的人才。

袁術招其前來,張烱靠著吹噓、忽悠的本事,再加上他在讖諱學上的造詣,成了袁術的親信。

張烱得了袁術信重,巴結之人更是投其所好,多贈其禮,又各種討好,將張烱的本事吹得天花亂墜。

時間一長,連張烱本人都信了,他就是一個大才。

所以此次壽春之戰,張烱才會上躥下跳,上下其手。他已經不滿足於做一個親信,他要做執掌文武的重臣,甚至成為一方諸侯。

眼看袁胤支支吾吾的樣子,張烱頓覺此等庸碌之人,實在不配與他相論。

於是張烱便說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本來有機會大勝的,諸位若是隻顧自己,如何對得起左將軍。

我以為橋中郎將當繼續率水軍為前鋒,吸引徐州軍的注意力,誘其離開浮橋,而我軍主力則繞過八公山,直達下蔡浮橋的西面,摧毀徐州軍的浮橋。

到時徐州軍必然生亂,橋中郎將再回軍西進,與東面的軍隊前後夾擊,此戰必勝。”

張烱說完,劉彥立刻誇道:“張從事決勝千里,運籌帷幄,談笑之間,就將徐州軍玩弄於鼓掌之中,就是張良、韓信,亦比不過。”

張烱得意洋洋,雖然謙虛回應,可眼中的驕傲卻抑制不住。

這時久未開口的孫香便問道:“壽春城還要防守,總不能軍隊盡出,張從事以為要派出多少兵馬繞道出擊?而且既是派兵突襲,張從事以為誰可領此軍?”

打仗並不僅僅靠出謀劃策,實際操作要遠比幾個策略複雜的多。

可是張烱不在意這些。

張烱不以為意地回道:“我覺得若是袁相國不願領兵,我可以代之。除了我的本部,袁相國再調給我一萬五千人即可。”

孫香聽罷,一時錯愕,張烱這是要將整個壽春城的軍隊全都拉出去,也不怕閃了舌頭。

“那壽春城還有兵防禦嗎?”

張烱不以為然道:“我軍若勝,何必守城。”

“可若是敗了呢?”

“絕無可能。”

雖然張烱大言炎炎,可袁胤也不傻。他也知道此次出擊有風險,成敗難料,不可能將全部家底都堵上,最終雙方一番爭論,袁胤給張烱兵馬三千,加上其本部共計八千人負責繞道偷襲。

而袁胤和孫香分屯於城中和八公山上,待張烱得手,一齊出擊,合圍徐州軍。

眾人商定,張烱大搖大擺地離開。

這時孫香立刻說道:“張烱此人,言過其實了,此番出擊,怕是難勝,國相不應該讓張烱去出擊。”

“文陽(孫香字),你多慮了,我也知道,張烱平日好說些大話,但是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此次出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即使不能大勝,料想也不會大敗。”

眼看袁胤的態度如此樂觀,孫香也知道張烱乃是袁術面前的紅人,遂不再多言,只得建議袁胤,加固城牆,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

袁胤倒是對孫香頗為信任,於是從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將軍的成長之路

2310

四國戰

秋末Q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