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大半年,十一月中旬,曹昂終於從荊州返回了彭城。

家是溫馨的港灣,也是自由的城堡,無論你是什麼身份,什麼境遇,都能夠在此處找到一絲慰藉。

折騰了大半年的曹昂真想好好在家歇上兩日,可彭城的形勢根本不遂人願。

這些日子,彭城因為曹昂的“緩戰”策略都快炸鍋了。上上下下皆是不理解曹昂的用意,以為曹昂是頭腦發昏,爭著勸諫,曹昂光是收到的奏疏都有一箱子。

回到彭城的曹昂還沒喘口氣,大家便都堵在府外請見,希望曹昂能夠收回成命,改正錯誤。

曹昂對此也沒有辦法,總不能堵住底下人的嘴吧,那也不是曹昂的風格。

所以曹昂只得召見眾人,安撫人心。

大堂之上,李歷最先開口,而且一上來就是逼宮的架勢,對曹昂說道:“主公,袁紹新敗,正是冀州上下最混亂的時候,大將軍萬萬不可心慈手軟,放虎歸山,給袁紹重整旗鼓的機會!打蛇不死,後患無窮啊!”

曹昂聽了,面色並無變化。

“子過不必著急。我與袁紹乃是姻親,袁紹可以不仁,我卻不能不義。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我以仁義待之,上天必以仁義待我。

這一次我給袁紹一次機會,若是袁紹能夠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我與他還是好翁婿,和好如初;可若是袁紹仍是執迷不悟,倒行逆施,我也就仁至義盡了,到時候代天地諸逆臣,順天應民,贏得也堂堂正正。”

眾人聽了曹昂之言,頗不以為然,什麼仁義,蠢豬式的仁義吧。

眾人不知道曹昂為什麼如此發昏,彷彿突然魔怔了一般,這個時候,或許唯一的解釋是曹昂受了袁夫人枕邊風的影響,愛美人不愛江山。

眼看曹昂根本不聽勸諫,素來耿介的張昭說道:“主公,不知你對袁紹手下留情,可是因為夫人的緣故。”

曹昂臉頓時一黑,看向張昭也面露不喜道:“張昭,莫要胡言亂語,胡亂攀扯,此跟夫人有何關係?”

曹昂直接稱呼起張昭的名字,可見他心中的不滿。

若是換了旁人,自然不敢多言,可是張昭這個人,素來執拗,認定之事,哪怕曹昂也沒法使他改變主意。

而且張昭擔任督察府左從事,本來乾的就是諫議、督察的活,自也不怕得罪曹昂。

於是張昭對著曹昂行了一個大禮,脫去帽子,跪在地上說道:“主公今日之舉,豈不與夏桀寵信妺喜,商紂寵信妲己,幽王寵信褒姒一般,如此行徑,讓天下人怎麼看待主公。

天下何患無女,主公為一女子而置國家大事和數萬將士的犧牲而不顧,只怕要讓天下人寒心,步夏桀、商紂之後塵。”

“大膽張昭,你以為我不敢殺你嗎?”

從來都是曹昂罵別人,何曾有人罵過曹昂。

此時的曹昂被張昭指著鼻子罵,整個人是七竅生煙,怒火中燒,暴跳如雷,恨不得手持寶劍劈了對方。

幸好曹昂還僅存一絲理智,知道張昭可以鬧,自己不行。

於是曹昂強迫著自己坐到榻上,不停地喘著粗氣,讓自己平靜下來。

班英見狀,就知道曹昂狀態不對,立刻上前詢問,又斥責張昭道:“張從事,你也是老臣,自是知道忠義之理。為人臣者,如何能當面輕辱主君,這將至主君的顏面於何地?”

張昭也沒想到曹昂如此激動,一時也有些失措。

曹昂緩了許久,方才說道:“卿是忠臣,我是昏主,卿以自己的忠誠證明了我是昏主。

人常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我對待別人,素來以誠。哪怕底下人做了不合理的事情,也從不會武斷專制,至少要把事情瞭解地清清楚楚方再處理。就是這樣,也唯恐眾口鑠金,三人成虎,以致偏聽則暗。

可是諸位又是怎麼待我的?

時至今日,有沒有真正信任過我這個主公。君不疑臣,臣不疑君,君臣相得。”

曹昂忍不住鄙夷地輕笑一聲,方又說道:“現在看來,不過是虛妄之言,徒惹人笑話。”

曹昂說完,頹然地站起身來,向後堂而去。

曹昂離開之後,這時不知是誰說道:“只怕此事另有內情,主公可能是有更深的考量,只是不便與我等述說。”

“何等更深的考量?”

“若是我等能猜到,也不至於在此了。”

這時陳端來到張昭面前說道:“張公,今日之言,實在太過,這讓天子如何看你?”

張昭此時也心中隱隱有悔意,知道自己可能做得太過,只是這個場合,也只得硬著頭皮說道:“忠言逆耳利於行,難道我等因為怕話難聽,就對主公的錯誤閉口不言。”

“那也得考慮方式方法。”

張昭一甩袖子說道:“亂局當用猛藥。”說完便轉身離去。

而班英對於張昭也是無可奈何,卻是對眾人說道:“主公心仁,待人以寬,從不曾因言論罪,但我卻不能容許有人詆譭主公,若是再敢有非議主公,夫人者,我將論罪處之。”

班英說完,也離開了議事堂。

此時的班英憂心忡忡,他實在太瞭解曹昂了,所以他很清楚,曹昂心中絕不像表現的那般淡然,這件事也不會就此瞭解。

曹昂平日裡最恨有人要挾他,而今日之事,說好聽是勸諫,難聽點便是逼宮,此事算是觸碰了曹昂的逆鱗。

所以這件事絕不會善罷甘休。

只怕整個幕府,又要掀起風波來了。

班英回了府上,鄭度匆匆而來,見到班英便說道:“公玉,主公素來吃軟不吃硬,今日事後,必有動作。萬萬不可與主公硬頂,宜退不宜進。”

作為曹昂最早的幾個謀士,實在太瞭解曹昂了。

鄭度走後,童恢又來了。

童恢的目的和鄭度恰恰相反,在他看來,曹昂有錯,他們萬不可由著曹昂性子來,所以童恢希望班英能夠站穩立場,糾正曹昂錯誤,勿要讓曹昂再任性而為。

班英聽著相反的意見,忍不住嘆了口氣。

眾人各有利益,各有心思,山雨欲來風滿樓啊,希望這場風波不要危及徐州的根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黃袍加身後,開國功臣全跑路

無邊落慕瀟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