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城失敗,也是樂進、魯肅運氣不好。

原來孫貫自知城中守軍戰力不及官軍,擔心官軍偷城,便在四面城牆之上,常備哨兵,以觀望官軍行動。

樂進、魯肅無備,出營偷城之時,正好為城頭哨兵發現。

而孫貫得知訊息後,立刻想到低窪之處的西北角,於是命軍中精壯之兵,盡趕往西北角。又命一部分軍中老弱,前往東南角扮作精銳。

樂進的偷城之兵,直接扎到孫貫的包圍圈,如何不敗。

樂進、魯肅連折兩陣,軍中銳氣也是大傷,而攻城之事,也越發困難,只能陷入他們最不想看到的相持局面。

樂進還好,雖然著急,畢竟是宿將,知道越急越錯的道理,耐著性子,按部就班地攻城。

而魯肅則陷入到自我懷疑的地步了。

也不怪魯肅,出道以來,順風順水慣了,心氣自高了不少。可現在初臨戰陣,連戰連敗,任憑誰都會心生挫敗,難以自抑。

之後數日,樂進連續發起了三輪攻擊。甚至親自帶頭,以為先登。可孫貫不愧“驍將”之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應對自如。任憑官軍如何搏命,可依舊守得劇縣城穩如泰山。

樂進的臉色越來越壞,直到這日,周瑜和韓當二人帶著千餘騎兵從安丘趕來。

此二人正是曹昂派來的援軍。

曹昂自聽說樂進偷城失敗,便猜測劇縣的戰鬥要陷入僵持。而遠在平城(今山東省昌邑市飲馬鎮飲馬村)的管亥得知訊息,必不會坐視不管,

曹昂擔心樂進所部新兵過多,戰力不足,這才遣周瑜、韓當二人支援。

周瑜、韓當二人麾下,皆是騎兵,最利野戰。

二人見了樂進、魯肅,便通報了中線和東線的戰情。此時曹昂已經佔領安丘,而徐晃也佔領夷安縣(今山東省高密市),進入膠水以東。

二部各有進展,而樂進所部卻苦戰不克,更令二人心焦。

他們作為偏師,本應該搶先完成任務,可現在落到後面,還得曹昂分兵來援,無論如何這心情都平靜不得。

若非二人打著將功贖罪的心思,現在就該告罪請退了。

周瑜與二人通稟完軍情和曹昂的安排,便當著眾人的面,拿出一封信,遞給魯肅。

此信乃是曹昂給魯肅寫的,魯肅聽了匆忙開啟信件,看了一番,眼淚卻是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子敬,聽說你在劇縣受挫之後,心情沉重,以致灰心喪氣,迷失自我。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知成之必敗,則求成之心不必太堅;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勞。切勿以一時之敗而介懷。

人生之事,何為得失,命之本之為奮,奮之果之為得,失之,得也,得之,失也,失之物而得之因,此乃大得,得之物而失之本,此乃大失!

望君務必戒驕戒躁,安於其心,料想些許小事,子敬必能從容應對,不負所望!

······”

人失敗的時候,也是脆弱的時候。很多人想逃離失敗,而更多的人則需要一份安慰。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曹昂的信,給了魯肅一份安慰和安心,溫暖了他躁動不安的內心。

此時尚且稚嫩的魯肅,擦乾眼淚,幾乎是握緊拳頭言道:“生我軀者父母也,教我心者將軍也,魯肅敢不死忠乎?”

魯肅畢竟是一代戰略大家,雖然年幼稚嫩,但天賦卻是不容忽視。

這日之後,他一改之前的傾頹,再次向樂進建議道:“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管亥的反應。劇縣乃管亥在西面的糧倉,管亥糧食本就不多,必不會放任我軍攻陷此地,當派遣援兵西進支援,到時就是我軍的機會。”

這時韓當問道:“為何是派兵支援,而不是管亥全軍返回?”

魯肅道:“平城之戰已在關鍵,管亥為了此地耗費了巨大精力,聽說平城離城破已經不遠,管亥必不會捨得。”

魯肅略一停頓,看向眾人道:“平城位於北海郡中部,雖只是一座小邑,可北面是都昌的孔融,南面是一眾群盜,管亥的核心之地分別是西面的劇縣和東面的即墨,整個勢力被平城一分為二,東西不能呼應,所以管亥非佔領此地不可。

曹將軍大軍北上,聲勢不可謂不大,可管亥仍沒有反應,便是明證。”

眾人點點頭。

周瑜也說道:“管亥號稱數十萬人馬,可用兵力卻屈指可數。他在膠水以東有零散諸部數萬,淳于縣至少有兩三萬人馬。還要圍攻平城,同時監視都昌,能支援劇縣的,絕不會超過萬人。”

樂進聽了,看向幾人道:“既然如此,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周瑜說道:“以逸待勞!”

而魯肅則言道:“主動出擊,迎擊賊軍援兵!”

二人意見不同。

魯肅解釋道:“我軍以逸待勞,很可能會遭遇敵軍援兵和劇縣守軍的前後夾擊,主動出擊,迎戰賊軍援兵,才能給對方當頭一擊。”

周瑜卻說道:“主動出擊,劇縣守軍也可能尾隨擊之,到時候更易為賊軍前後夾擊。”

魯肅卻道:“只要孫貫敢出來野戰,我軍必破之!”

周瑜還是覺得如此冒險,官軍戰鬥經驗並不豐富,很容易在對方的追擊中被擊潰。以逸待勞雖然保守,可能最大限度保證自身安全。

二人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時決斷權落在樂進身上,是聽周瑜的,還是魯肅這個已經連續失敗之人的。

樂進看向韓當和曹彥,平靜地問道:“軍中有一千五百騎,再加上果毅一部,是四千人馬,可破賊軍萬人否?”

曹彥有些猶豫,韓當卻是一改吊兒郎當的模樣,嚴肅地說道:“賊軍若來,若不能衝破其陣,願斬其首。”

這是樂進便說道:“我在從武驤軍中抽兵一千,交給你們做預備隊,希望你們能擊破賊軍援兵。至於孫貫若出城夾擊我軍,不管多少,我帶武驤軍迎擊,絕不影響你們的戰鬥。”

樂進這麼說,算是將事情定下來。

對於樂進來說,他現在最大的目的不是求穩,而是要求戰果。若是孫貫出擊更好,他也能一勞永逸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想,活著

罪人的懺悔

巨甜!鹹魚王妃養夫有方,方方高糖

雲開時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