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種漫長而又殘酷的鬥爭,他的成功於否不在於改革的具體內容,而在於在改革的過程中,能否迅速讓受利者壓過受害者。

從春秋戰國開始,但凡改革失敗者,很大程度上,便是沒有認清自己的朋友和敵人。

改革是一件動人利益的事情,而動了別人的利益,自然會迎來巨大的反撲。只有不斷擴大受利者的利益,增加受利者所佔比重,削弱受害者的力量,改革才能順利推行下去。

在曹昂這一場授田改革中,有很多受害者,但又沒有明顯的受害者。無論是軍功授田,還是中央直接插手士兵糧餉,其作用在短期內都是很難體現出來的,而直接獲得土地產出權計程車兵卻是實實在在的受利者。

這才是曹昂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推動軍功授田最主要的原因。

有聰明的反對者能夠發現曹昂的真實用意,可在這個世界上,反對者很多,聰明的反對者,卻總是微乎其微。

大多數人只以為曹昂的這些動作不過是在積極爭霸。

十月底,州府所在地郯縣。

第一批兵田授予憑證已經發放到親兵營將士的手中。

曹昂不是一個激進的人,在他看來,不管什麼改革政策,都要先小範圍的實行,在發展中不斷調整,然後才能大面積推廣。

否則很多時候,閉門造車的想法,本來是好意,也會因為各種因素,成為禍國的亂政。

王安石的教訓太慘烈了,曹昂時刻不敢忘。

因此第一批兵田只在曹昂的親兵營中推廣,甚至為了避免一眾士兵心存懷疑,官府是實實在在領著他們去看自己的土地的,而且很多土地,由他們的家人親自租賃。

於是授田一事,迅速在軍中發酵起來,並引起巨大的反響。

而在左部軍營之中,身為馬伕的老蒼頭兩手捧著他的兵田授予證,雖然他不認識上面的字,可是仍舊忍不住用渾濁的雙眼,不停地看著這證件,枯槁的老手更是如撫摸嬰兒面板一般,輕輕地拂拭著證件,而他整個人,早就已然是熱淚盈眶。

三十多年了,他終於有了一塊屬於他自己的土地。

蒼頭者,以青巾裹頭的軍隊,到了大漢,便是貴人的奴僕。

老蒼頭自己說他姓王,幷州人,祖上還出過貴人,跟太原郡的王家還有親戚呢,不過根本沒人信。他沒有名字,無兒無女,亦無人知曉年紀,那蒼老的面容和灰白的頭髮,讓人相信,他可能四十歲、五十歲、甚至六十歲。

老蒼頭自言十幾歲從軍,曾經跟著段太尉打過羌人,又戍守過九原、雲中等地,再後來兵敗被俘,輾轉流落異族之地數十年,直到曹昂大破南匈奴,他跟著被送回的胡地漢人,返回了西河郡,再之後加入曹昂的親兵營。

老蒼頭年紀大了,本來是很難進入軍中的,可他是但老兵出身,戰鬥經驗豐富,又擅長養馬,屬於特殊人才,便被允破格入營,做了一名馬伕。

這老頭也是命大,三十多年流離失所,幾經生離死別,竟然沒有死掉。到了這個年紀,能在曹昂的親兵營做個馬伕,也算此生有個落腳處。

不過他年紀確實大了,估計幹不了多久便要被裁汰了。

老蒼頭被歲月磋磨了一輩子,早就沒了什麼心氣。他早就打算好了,等到被裁汰之後,就去將軍的莊園上,繼續做馬伕。

曹將軍心善,每次被裁汰的人,都給他們找好了去處,不會讓他們流落荒野。所以老蒼頭也不怕離了軍隊,哪怕他死了,將軍也會讓人給他收屍。

他這輩子,只有在親兵營的時候才算有了家,真若是這麼走了,還有些捨不得啊。

老蒼頭覺得自己一輩子也就這個樣了,活一天算一天,直到死了。可是他怎麼也想不到,臨老臨老,他竟然有了土地。

老蒼頭努力地去看著兵田授予憑證,哪怕他實在認不得那是什麼字,可是他仍是看得很努力,就是想多看看。

這時與老蒼頭關係很好的二頭眼看老蒼頭的模樣,打趣道:“老蒼頭,你看的是啥啊,知道上面寫了什麼嗎?”

眾人聽了,鬨堂大笑。

“去你媽的!”

老蒼頭兩眼一瞪:“小兔崽子,滾一邊去,就跟你認字一樣。”

“哈哈哈哈!”

這時有人也鬨堂道:“他可能識字,但字肯定不認識他。”

“哈哈哈哈!”

雖然大家都是親兵營的人,但在內部也抱團。他們這群人都是曹昂解救的胡地漢人,一起在胡人手中受過苦,關係異常親密。

“聽說曹將軍要在軍中掃盲!”

這時一個長得尖嘴猴腮的男人伸著脖子跟眾人說道。

“什麼是掃盲啊?”

眾人一聽都圍了上來。

那尖嘴猴腮的男子一臉鄙夷地看著眾人道:“什麼叫盲,你們就叫盲,一群睜眼瞎,連字都不識一個,就是盲,掃得就是你們!”

“你吳老二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你裝什麼文化人!”

“去你孃的!”

眾人又亂了起來,一個年輕人說道:“聽說是要讓咱們識字。”

“啥,識字?俺是個大老粗,怎麼個識字?”

“我也不知道!不過曹將軍說了,要讓咱們識字,咱們的子女都要識字。”

“真的,假的?”

“曹將軍說的,那還能有假!”

對於眾人來說,他們識不識字不重要,可子女若是能識字,那是天大的造化。眾人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在他們看來,能識字的都是貴人。

“聽說過完年就要實行新規,以後凡是擔任隊率以上職務,都要識字。曹將軍新選了一群識字的,要來軍中教咱們識字,所有人都得識。”

說這話是軍中的採購,平日裡訊息最是靈通。他說得有鼻子有眼的,由不得大家不信。

這時一個壯漢拉著這人問道:“那剛才說咱們孩子也識字是怎麼回事?”

“聽說司馬署安排了,要給咱們娶妻。還要建什麼,對,叫學堂,咱們的孩子都能去,有先生教識字。”

“娶妻?”

一個年輕人立刻好奇地說道:“咱們這麼多人,真給咱們娶妻?”

“肯定不夠分的,那就得根據戰功排隊唄!”

“怕什麼,有第一批就有第二批!”

“這上學堂沒什麼要求吧?”

“那肯定得緊著有天賦的孩子來!”

“我家那兩個臭小子,若是學不好,老子打死他們!”

······

眾人是議論紛紛,雖然說了很多不著邊際的話,可他們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阿蘇戰國記

空門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