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帶著眾人,暫時屯於美陽城中,直到月底,貼著年根,朝廷的封賞詔書終於送到,也算為這個特殊的元旦增添了幾分喜氣。

詔書很長,內容多是廢話,佶屈聱牙,眾人也不在意,等了好久,這詔書才落腳到對眾人的封賞之上。

曹昂以平定涼州羌胡叛軍,大破三輔羌胡叛軍之功,官封太子少傅,領侍中,改封海陵侯,增食邑三千戶,食廣陵、海陵二縣,合五千五百戶。

曹昂雖上疏辭官,可朝廷自不會不封。

東陵亭侯的名號是不合適再用了,而曹昂之前的封地多在海陵,便改封了一個海陵侯。海陵縣不過四千戶,俱被劃到曹昂食邑中,因此海陵縣也被改設為海陵侯國。

當然也就是個名頭的變化而已。

曹昂聽著這份詔書,剛開始還昏昏欲睡,但後來聽到封官就有些不淡定了。

太子少傅,東宮之佐官也。而東漢的侍中,出入禁中,顧問應對。二職務俱是要職。

靈帝的用意很明顯,重用曹昂,甚至準備將曹昂豎立成帝黨領袖,用曹昂來制衡朝中計程車大夫。

尤其是這個太子少傅,靈帝倒是打得好主意,讓曹昂參與朝政,再輔佐劉協,然後便理所當然地扶劉協上位。

甚至還有可能執掌兵權。

按照靈帝的預想,自己怕是要做下一個霍光,金日磾。

可是曹昂不願意。

他放著好好計程車大夫領袖,年輕一代的冠冕人物不去做,憑何去跟你靈帝做狗。盧植不願做的事情,曹昂更不會去做。

當然拒絕天子的後果也很嚴重,比如被免官削爵的皇甫嵩。

所以曹昂為了防止靈帝找他麻煩,或者逼著他出頭,就更不能回洛陽了。

曹昂之下,功勞排第一的是夏育,不僅繼續擔任護羌校尉,還被封瓦亭侯,食千戶,也算老來遂志。

其餘諸人,長史傅燮授漢陽郡太守;司馬段煨封關內侯,食五百戶,授武都郡太守。

塔讀小說<,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麴義封關內侯,食三百戶,授北地郡都尉。

黃忠授北營五校軍司馬。

羊毅授使匈奴營左部軍司馬;胡武授使匈奴營右部軍司馬。

蓋順授度遼營長史;曹仁授度遼營司馬;徐晃授度遼營假左部軍司馬;侯彬授度遼營右部軍司馬;

曹玉授徐縣(治今江蘇省泗洪縣南大徐臺子)長。

張紘授盱臺(治今江蘇省盱眙縣東北盱眙山麓)令;陳端授淮陰(治今江蘇省淮陰區西南碼頭鎮)長;秦松授丹徒(治今江蘇省丹徒市東南丹徒鎮)長;全柔授梧縣(治今安徽省淮北市東北梧桐村)長。

閻溫授泥陽(治今甘肅省寧縣東南)長。

······

軍中幾乎人人俱有封賞。

當然這麼多實職封賞,也是虧得曹昂提前走通了趙忠的門路,給趙忠送了一千萬錢,這才又是實封,又是給安排到合適的地方,否則很可能隨便幾個閒散職務,就將眾人給打發了。

對於麾下這數千將士,曹昂也算是盡心盡力。為他們討取封賞,妥善安排位置,並將軍中數百名無家可歸的傷兵,送往譙縣,為他們養老送終。

而且曹昂還儘量透過自己的佈置,讓這數千將士從漢末的漩渦中避開。

使匈奴營返回西河郡,而度遼營則以“加強關中防禦,防備東羌”的名義留在了北地郡。兩地都是相對穩定的邊疆區,位置雖不算太好,但至少不易被漢末動亂牽扯。

至於更多的可能,曹昂則沒有辦法預計。

曹昂的基本盤還在譙縣,所以將來註定沒法對西北有太多的影響力。而留下的羊毅、曹仁、徐晃等人,也不過是一步閒棋,或許在某個時候,他們便不得不返回譙縣。

大賞之後便是過年。

眾人歡度了半個多月,到了正月二十二日,天色正寒,新春假節的喜慶亦尚未消散,曹昂便帶著五十餘騎護衛、親信,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對於這次離開,曹昂是傷感的,不捨的,因為他不知道此番離去,此生還有沒有機會再回到這片土地。

眾人出了美陽城,此時天還沒有完全亮,東方只有一抹魚肚白浮在天空之中。白雪,冷風,枯樹,寒鴉,倒是多了幾分悵然若失的孤寂與些許文人的悲涼。

曹昂回頭看了美陽城,對郭嘉、班英二人說道:“好好看看吧,下一次或許就是滄海桑田了。”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出美陽城往南沒多遠,老遠便能看見渭水。

但今日的渭水,與以往並不相同。渭水岸邊,站了一群人影。曹昂打馬過去,才看出領頭之人,竟然是蓋順。

其他諸人,也是軍中將佐。

“子俊,這是作何?”

蓋順見到曹昂大喜,立刻說道:“督護,我等俱是擔心你偷偷離開,特意聚在這裡,為你送行。”

曹昂聽了,不禁啞然失笑,他特意起個大早,就是為了避開眾人,沒想到還是被堵在了渭水邊上。

“子俊,不必如此多禮。”

這時蓋順對著曹昂長揖及地,深深行了一個大禮。

“這一拜,是我代涼州百姓拜的。督護馳驅千里,歷經十數戰,所向無前,才擊敗了羌胡叛軍,還我涼州一個安定。我涼州百姓,對督護的恩德,感激不盡。”

蓋順拜下,其他一些涼州人亦紛紛拜下。

曹昂看著眾人,眼中亦是溼潤。這是他與子同袍的生死弟兄,是他同仇敵愾的骨肉至親。

曹昂對著眾人回了一禮,朗聲說道:“今日一別,山高水長,願諸位兄弟保重。今後無論你們遇到什麼事情,希望你們不要忘了,洛陽城裡,還有你們的督護,願意給你們出一份力。”

曹昂說完,不顧眾人,打馬往南而去,徑直上了渡船。

眾人站在渭水北岸,直到曹昂的身影再看不見,亦不曾離開。

而曹昂站在船頭,猶豫了半晌,卻還是沒敢回頭。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遠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一首詩作罷,這船到了對岸。

曹昂踏上渭水南岸的土地,他知道自己接下去,又要面對的新的旅程。

這世界就是這樣,多少人來來去去,可誰也無法為對方停留,只能相伴同行,或者相向而別,直到走出對方的生命中。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玩家入侵,我是大BOSS

唐躺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