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襲失敗之後,此戰陷入僵局。

所有人都清楚,漢軍沒有第二次突襲的機會,對面的叛軍只要不傻,接下來便會對周邊所有的小徑加強防禦,甚至設下埋伏,這條路子,已然不通。

讀者身份證-563743675

這一次失敗,損失並不大,但對於曹昂,頗有些挫傷。

往日算計多了,將無數大人物玩弄於鼓掌之中,倒使得曹昂自負起來。今日之敗,給曹昂澆了一盆涼水,也讓曹昂明白,小邑之中,猶有俊才,切不可小覷了天下英豪。

接下來的日子,這仗好打又不好打了。

大軍按部就班的攻擊,每日消耗無數,但是再想取巧,卻是難上加難。而且因為曹昂的態度,諸將在日常攻擊中,以儲存力量為先,戰鬥的火氣味並不是太重。

打了幾日,沒有絲毫戰果,連曹昂本人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想當然了,以至於忘了戰爭的本質。

然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曹昂沒想到的是,位於略陽的曹仁一封信,解了曹昂的大難。

曹昂南下之後,留曹仁鎮守略陽。

曹仁領命之後,剛開始還算無事,但很快便遭遇到東面隴縣羌胡叛軍的威脅。

駐守隴縣的羌胡大將是北宮伯玉的弟弟北宮堂,手中有兵馬萬餘,負責守衛隴縣和隴關二地。

略陽失守後,北宮堂很快得到訊息,將此事告知北宮伯玉。

讀者身份證-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對於身後突然出現的一支軍隊,北宮伯玉是極為重視的,尤其是在略陽這種戰略要地上。不過此時的北宮伯玉要面對的是漢軍主力,並無餘力管略陽之事。

於是北宮伯玉一面以邊章的名義,要求李文侯奪回略陽,同時又命令北宮堂,在保證二隴的安全下,伺機收復略陽城。

李文侯這邊,疲於應付曹昂,北宮伯玉自發出信件後,便是泥牛入海,再無音訊,眼看日子一點一點過去,冬天將至,再不奪回略陽,入冬之後,更是難戰,於是便遣北宮堂主動出擊。

北宮堂是叛軍之中一員名將,少有的智謀兼備之人。

得令之後,北宮堂遂留兵兩千守隴關,兩千守隴縣,自引六千人馬出擊略陽。

此時略陽城中,曹仁有兵千餘,分別是他手下的度遼營一曲,還有幷州軍侯宋憲率領的一曲幷州郡兵。

一開始二部共同駐紮在城中,後來曹仁得知羌胡叛軍來攻之後,便分出三百人馬,交給手下都伯周馬,令其駐守在城外的街泉亭,與略陽城互為犄角。

這三百人馬,兩百是曹仁出的,一百是宋憲出的。

其實分兵後的主將,宋憲更合適。

曹仁雖為主將,可宋憲年紀更大,多經戰陣,對比娃娃大的曹仁頗為不服。平日裡曹仁倒對其忍讓,但亦不敢相信,更不敢讓其領兵於外,若是宋憲降了叛軍,如之奈何。

身份證-五六③⑦四三陸七伍

宋憲見之,頗為不忿。

北宮堂西進之後,便分遣大將張橫率領千餘精銳為先鋒,先進略陽,試探虛實。

這邊曹仁得了訊息,有些凝重,羌胡叛軍先頭部隊都有千餘人,後面主力還不知道有多少,因此曹仁決定暫時不動,以守為主。

這時宋憲便跟曹仁唱起了反調。

“兵臨城下而不出戰,是怯也。賊兵來襲,正需我軍迎頭痛擊,以挫其銳氣,何故先自怯乎,我願領兵出城,與敵死戰。”

宋憲這話,擺明了就是給曹仁難堪。

若是換了旁人,或許能憑藉身份壓制住宋憲,可曹仁不過十八九,在本部尚沒有多大威望。而且曹仁清楚,二人各領一部,勢均力敵,若是二人惱了,這城也別想守了,因此只得同意。

眼看宋憲出城,曹仁在城頭上心緒複雜,既希望宋憲吃點虧,以後別這麼囂張,又擔心宋憲兵敗,折了士氣,損了兵將,讓這略陽城沒法再守。

宋憲是幷州軍中有名的勇將,平日裡誰也瞧不上,能壓他一頭的,也就呂布這個怪獸。

出城之後,宋憲便身先士卒,直撲叛軍。

對面的張橫,乃是武威郡人,跟段熲、夏育是老鄉,而且其家族便是護羌營的老部下。

段熲身死,田晏、夏育罷官,昔日的段熲舊部多有離散,這群人對朝廷頗為不滿,因此紛紛加入叛軍之中。之前朝廷討論涼州亂事,便提出羌亂難平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西羌逆累,皆多段熲時吏,曉習戰陣,識知山川,變詐萬端。

所以作為累世老卒之家出身的張橫,多有家傳,並不比一些名門大族武將子弟能力差。

眼看對面漢軍頗為兇悍,張橫便心中生計,假裝詐敗,引漢軍來追。

張橫很清楚,略陽城的漢軍並不多,只要將對面這一部漢軍殲滅,略陽城便容易拿下了。

宋憲自恃勇武,眼看叛軍後退,連忙追擊,沒過多久,便被四面八方趕來的羌胡叛軍給包圍住。

宋憲雖然勇猛,可涼州大馬,也是天下精銳,並不覷你幷州鐵騎。

於是宋憲左右衝突,仍不能出。

城頭上的曹仁見狀,便心知不妙,連忙要下城頭,救援宋憲。

此時曹仁部將,紛紛言“宋憲不肖,多有輕侮,此番大敗,回城後必不敢復囂張之態”,希望曹仁坐觀宋憲兵敗。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曹仁卻是不言,徑直下城。

這時充任縣丞的欒規拉住曹仁的袖子說道:“賊眾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而軍侯卻要以身相赴!若軍侯有失,略陽何守?”

曹仁聽得卻是勃然大怒,一把推開了對方。他很清楚,宋憲若敗,單靠他這幾百人是無法守城的。

於是曹仁帶領城中三十名騎兵,奮力揮矛,殺入羌胡叛軍之中。

城頭眾人,只以為曹仁只是在城下接應,為宋憲支援作勢,誰知曹仁竟勇往直前,衝入敵圍之中。

一眾叛軍,皆不能擋,於是曹仁奮力殺到宋憲身前,將其解救而出。

此時亂軍之中,尚有數十人為前後叛軍包圍,不能得出。曹仁見狀,挺矛躍馬,再次殺入亂軍之中,一杆長矛,殺得對面人仰馬翻,人莫能敵,於是復將餘兵從圍中拔出。

張橫欲追,曹仁持矛斷後,又連殺數人,怒目而視,直迫得一眾羌胡叛軍膽寒,然後從容歸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沙如雪月如鉤

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