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本來覺得能拿下的仗,生生打成了夾生飯,諸將心中別提多窩火。

回到營中的定徐心中忿怒難平,久久難以坐下。定徐也是年輕,越想越是不忿,竟然親率十餘騎,趁夜出城再戰,部下根本攔不住。

定徐追到陶謙部的屁股後面,雙方又激戰一場。

定徐雖然個人驍武,但對面的丹陽兵也是精銳,而且定徐兵力又太少,因此並不能破營。

直至夜深不辨,再不能戰,定徐方才破圍而出,擇地野宿。

眾人迷迷糊糊睡了一夜,到了第二日,天近破曉,睜開眼的定徐嚇了一跳,原來他們不辨方向,竟一口氣殺入賊軍腹地,周圍盡是陶謙部的人馬。

雙方甲冑差不多,對方也未發現他們的身份。

定徐麾下兵丁皆面有驚色,不知如何應對,唯有定徐,著實是藝高人膽大。他眼看與夏丘城之間,隔了一個敵軍營寨,他竟然決定乘人不備,踹營。

定徐帶著部下,不緊不慌地吃了一頓早飯,然後翻身上馬,往陶謙軍營中而去。

沿途有人發現,上前問詢,定徐一行根本不答話,只管往前衝。

到了大營偏中部位置,定徐一揮長槊,躍馬鳴角,一路往北發起突擊,沿途擋者,盡被他給戳翻。

定徐一行其捷如風,勢如流星,在對方尚未反應過來之前,已經是破圍而出,向北奔去。

昨夜郭嘉聽聞定徐擅自出擊,心中大驚,擔心的一夜未睡。等到天明,郭嘉便讓人出來尋找。

待見到定徐安然而歸,完好無損,郭嘉這才放下心來。

擔憂散去,怒火中燒。

郭嘉看著定徐,厲聲質問道:“誰讓你私自出擊的?”

郭嘉平日都是一副好脾氣的樣子,很少有生氣的時候。此時定徐見這個妹夫生氣了,也只得陪著笑臉,低頭認錯。

若是曹昂在這裡,肯定要將定徐打的下不了床,只是郭嘉並非曹昂,也不好過多責罰定徐,只得說道:“你私自出兵,違反軍紀,當杖責五十。今日大敵當前,先給你記著,若是再犯,數罪併罰。到時候我必告訴大兄,讓他處置你。”

“妹夫,千萬別!”

“你自己長點心吧。”

眼看郭嘉高高抬起,輕輕落下,定徐不敢再言,只得一副虛心認罰的模樣。

連戰三場,不分勝負,郭嘉於是下令集軍列陣,以利再戰。

此時徐州軍士氣越來越高漲,之前兵敗影響早就一掃而空。而與之相反的,乃是陶謙軍中,師老兵疲,再加上今早被定徐踹了大營,這士氣自然越發低落。

連著打了幾場,雙方相互已經是極為了解了,而且兩邊能打的牌盡出,幾乎是明牌的局面。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郭嘉很清楚,對面的丹陽兵個人戰力強,性格剽悍不畏死,戰鬥經驗豐富,單兵素質其實要在他的部隊之上。

而與之對比,徐州軍最大的優勢其實是數百騎兵。

這數百騎兵是由北地流民組成,戰力不俗,只是連著幾戰,他這邊用騎兵衝擊對方防守嚴密的步兵陣地,所以戰果不大。

其實定徐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建議郭嘉、典韋,改變作戰部署,讓精騎往來穿插陣間,伺機突擊。

只要利用好騎兵的機動性,將對方一點一點割裂,再逐漸消滅,此戰便可大勝。

郭嘉不懂騎兵戰術,但也覺得這建議很有道理,於是他將所有騎兵集中在一起,交給定徐統一指揮。

徐州軍列陣於東北,陶謙軍列陣於西南。

兩軍一經交手,局勢便白熱化。

這時定徐率領騎兵立於西北方向,高聲呼道:“兩陣相當勇者勝!”手持長槊,殺入敵軍之中。

陶謙果然是宿將,用兵老辣而刁鑽,麾下精兵,也配合默契。

於是只見戰場之上,定徐率領騎兵左衝右突,陶謙戰陣開而複合,兩軍相持不退,飛矢如雨。

為了勝利,郭嘉甚至將戰力最強的陷陣部全部壓上,跟對方拼消耗。

此戰一直打到午後未時,不分勝負。

就在這時,天空之中,忽然颳起了東北風,一時間風聲大作,塵沙漲天,咫尺之間,不見人我。

趁此良機,典韋率領徐州軍主力,順風大呼衝殺。

而位於西南面的陶謙所部,逆風而戰,目迷風沙,根本招架不住徐州軍的攻勢,只得連連後退。

陶謙部這一退,便再也穩不住陣腳了。

徐州軍越戰越勇,直打得陶謙部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陶謙在亂軍之中勉力維持著軍隊的嚴整,可天時、地利、人和俱不在他一邊,潰敗還是不可抑止。

陶謙望著慘敗的軍隊,忍不住淚流滿面。

“此天亡我啊!”

陶謙仰天長嘆,再也壓制不住內心的震盪,一口鮮血噴出,倒落下馬,昏死過去。若非有親兵護著,早被踩踏而死。

陶謙次子陶應此時再顧不得其他,只得護著父親往西逃去。而隨著陶謙的撤離,整支部隊再無力約束,徹底崩潰。

陶應護著其父一路向東,逃到了垓下聚,陶謙這才緩緩醒來。

此時的陶謙,因為連受打擊,又奔波勞累,整個人氣若游絲,只剩一口氣了。

“軍隊怎麼樣了?”

眾人此時皆不說話,陶謙已經明白了一切,心隨之沉入海底。

陶謙緩了幾緩,才又問道:“咱們到哪了?”

部將許耽說道:“聽說此地叫垓下聚,是當初韓信破楚霸王項羽的地方。”

陶謙聽得一愣,滿臉皆是落寞,忍不住長嘆了一口氣。

“天意啊,都是天意!天讓吾喪於此地也!”

陶謙自知命不久矣,便叮囑兒子,等他死後,立刻向西,不作停歇,不要耽擱,趕往袁術身邊,小心供奉,求得一命。

陶謙又哀求大將許耽,幫著照看好自己的兒子。

陶應和許耽含著淚答應。

陶謙言罷,又回頭望了一眼東面,彷彿他的目光越過山川原野,就能到達徐州,他也便到了徐州。

“徐州!徐州!徐州!”

陶謙高呼三聲“徐州”,溘然長逝。

這個漢末爭霸中,年紀最大的梟雄,被這樣被一群年輕人擊敗,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又見蓼兒窪

聽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