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齊在北面異動之後讓李想幫忙去研究院看了幾次,幾個月後通知研究院院長遞交了一份專項報告,進一步弄明白“向量生成”的開發進展。

根據這份由專項實驗室出具的報告,著陸器上的那套“向量生成”,力的表現不算特別好。

以原件修復的裝置,測定推重比為10比1,復刻機的推重比則是比1,以現在掌握的情報預估其推重比極限值,在15比1附近。

推重比既推力和重量的比,分為動力部推重比和整機推重比兩種。

動力部推重比,單純對比發動機推力和發動機自重的關係,數值會顯得比較大,推重比越大,整機裝配餘地和升級潛力也越好。

而整機推重比達到1以上,就能實現垂直向上飛行且不會速度歸零,在至之間就能達到非常優秀的飛行效能,再拉高時邊際效應遞減會變得越發明顯。

實際上很多飛行器不需要垂直爬升能力,根據飛行速度上限不同,甚至更低的整機推重比也不是不能飛。

“向量生成”原型機的推重比能達到10比1,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與之相比,用上了一些魔法技術的渦漿一號,含螺旋槳重量的推重比也就10比1,後續進化成渦扇機的第一代,多半還到不了這個數字。

不過這麼一比也能看出來,向量生成的表現真的不算好,上限和純機械的化學能噴氣發動機差不多。

當然,考古式科研本就沒有規定一定比現代裝置好,它們只是發展線路不同,具有借鑑意義。

王齊想要知道的,是在不同大小方向上的極限。

工業製造、手工製造、魔法器具,在大小分化上的表現是一樣的,既都從日常大小的器具起步,然後向著大型化和小型化發展,兩者都代表著一種極致。

不會魔法的貴族所使用的護身項鍊、手環等,就是魔法線路的小型化,在個別大師手中,這些東西能做得極為複雜,一個首飾就能容下許多功能。

自家王國受人口總量、高階人才數量以及發展時間的限制,在這兩個極限方向上的路走的都比較慢,相對來說,機械裝置的大型化和魔法的小型化,要略微好一點,確也不夠極限。

對於“向量生成”的研究也一樣,研究院自有理論,對小型化有一定幫助。

這三個月來,對原型機進行了進一步解析和實驗,確認以現有技術能推動的小型化極限,能將四面體邊長從六米餘,縮減到三米。

其中出現了新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元器件構成的四面體邊長越短,其魔力與向量力的轉換效率就越差!

即使不考慮儲能消耗,小型化之後的推重比也會降低。

試製的第二臺樣機,在邊長三米的情況下,推重比為8比1,而在樣機元件不變,單純將邊長擴大到四米附近的狀態下,推重比為比1。

之所以是四米“附近”,因為那並非一個精確值,該裝置在有的邊長下無法生效。

意思“向量生成”實際是一套適應大型化的魔術陣。

但因為該魔術陣四個節點之間不能有其它物體,這個邊長問題太難受了,越大,意味著空間浪費越多,而要上天的東西,空間又是十分珍貴的。

即使是邊長三米,對於飛車的空間也太大了。

研究到這裡,基本能確定它只能作為飛行堡壘等大傢伙的動力。

王齊又給緩了一個月,開始推動飛行堡壘計劃。

飛行堡壘是王齊構思小熊城階段就臆想過的戰爭載具,目的是填補現階段空運能力的缺陷,在臨時目標點儘量快的部署重型工事級戰線。

只是這玩意用現有的漂浮、飛行,能耗都過於巨大,一個半徑四百公里的來回再充能都需要十幾天,出動率十分堪憂,無法應對魔族的高機動策略。

如果沒有“向量生成”出現,飛行堡壘也會硬上馬,但只能作為緊急邊境支援用。

現在有新技術,倒是可以考慮境外部署,具體則要看專案的實際進展來制定後續的技戰術指標。

飛行堡壘開發計劃早就準備好了,王齊這邊開始推動,直接控制神樹在環水庫西路附近,構築出第一個城防單元。

一個城防單元,包括一截城牆,一個營級軍營,一個空中堡壘停靠、補給位,以及偏向內側的軍屬密集區。

其中城牆的部分需要用新的神樹構築模式,人為加裝裝甲板和防火框架層。

軍營的部分,在一個單元裡還不是完整狀態,要兩個單元才能形成完整的包括車輛訓練的場地設施。

另外為了限制小熊城的駐紮軍隊總規模,還有一種連級營地的城防單元,包括含城門段,光城防單元就是四個版本,可把王齊折騰得不輕。

軍屬密集區,由於王齊不想把軍隊和民眾的距離拉得太遠,所以不是單純的軍屬區,還會有一些廉價出租房在裡面,等到小熊城全面鋪開後,這些出租房才會改租為售。

裡面最特別的還是空中堡壘停靠位,它可以是單純的停靠點,也可以作為飛行堡壘的生長和建設點,在堡壘停靠時能作為該城牆段的防空陣地用。

現階段,堡壘的狀態由軍部徵求各軍意見,尤其是第二旅等重型裝備防守類單位的建議,已經更新了兩個版本,由早期的圓麵包形,變成現在的甜甜圈形。

不過考慮到“向量生成”的動力裝置特色,後面可能還是要回歸面包形。

“向量生成”研究專案之前,工作已經做了很多,前期工作比較難的點還不在於本身的形狀,而是其部署支架。

從軍事行動的角度出發,重型堡壘放到平原上也是個固定靶,考慮到魔族的戰術也會協同進化,這樣的部署點會十分危險。

堡壘一上來要求具有山區地形適應力,這對起落結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

神樹自身生長出來的結構,難以同時滿足適應調整和支撐強度、緩衝需要,所以這套支架要後裝,由新城重工提供方案、機車總廠提供早期測試資料。

而為了在實地實現改造動作,堡壘停靠區整體是個架子,堡壘停上去時,下面還可以過帶集裝箱的重卡,它在營地模式下的人員和物資出入也順理成章的變成肚皮下面。

但不管怎麼做準備,這些前期動作都只是個空殼,在堡壘計劃中,神樹的部分相當於一個自動施工平臺,生長出來的東西也只為給金屬件級其它裝置提供固定點,甚至有的部分後期會完全被人工製品替代,大量的工作仍然需要靠研究機構和工程兵部隊完成。

由於各方面都已經準備很久,“向量生成”的進一步報告出來,藍天重工很快就遞交了一版概念圖。

堡壘的總體佈局設計,由新城汽車廠、魔法武器研究院、藍天重工的聯合小組完成,只是因為堡壘要飛,所以由藍天重工主導。

按這版概念圖,如果“向量生成”的核心動力裝置能如期完成,大概一年內就能啟動第一個飛行堡壘的測試工作。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幻諸天之旅

鹹魚潔南

星辰戰尊

佚名

我的體質是禁忌之體

王也dkjk

同時繫結三個系統後,我刀了系統

林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