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強力的武器正在籌備中,只是就連王齊也覺得十分糾結。

受限於魔法武器研究院現階段的生產能力……或者說是整個小王國的魔法工業生產力,沒辦法選擇“藝術”武器。

舉個例子,研究院試製過兩顆魔法炸彈。

這兩顆的基礎材料分別是地下城出產的火系魔法水晶和南鎮的氧化鋁晶體。

魔法水晶製作的航彈總重量只有六十千克,爆炸效果約與五百千克TNT航彈相當,航彈的裝藥量只有總重不到一半。

氧化鋁晶體更高能,它的總重量也一樣,不過晶體含量更低,破壞效果約等同於四枚五百千克航彈。

應該承認其威力相當可觀,很可惜,並不適合應用於戰場。

由於魔術陣的複雜性,還要確保起爆時不影響其他單元的能量爆發,兩種航彈的生產工時都超過兩百小時,也就是分成二十道工序,每個人還要做超過一個工作日。

更嚴重的是,魔術陣雕刻需要隨時保持晶體內魔力平衡,因此麻瓜只能負責殼體生產,沒辦法透過生產鏈最佳化來節省時間。

作為對比,現在已經轉入戰爭儲備階段的五百千克標準航彈,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型號和工藝改進,已經能做到每天生產二十枚,如果有必要還能繼續增加。

總之,現階段的魔法生產體系,還沒辦法應付大規模消耗型產品的生產。

所以還是得回到可複用武器上面。

只是這樣一來選擇就比較多了,容易讓人陷入選擇困難症。

105營被調去新佩特斯時,王齊桌上就擺了五份可行性報告,這還是從一眾小組論證中篩過一遍的。

五種武器,有天上的有地面的,甚至有地下的。

王齊首先把地下的淘汰。

這個地下武器,是一個可複用的大規模地刺魔法裝置。

地刺本身只是個咒法系三環魔法,但有很多原理一致的變種,包括大範圍多重地刺,地震等,在戰場上比火系魔法有著更好的戰術效果,只是對付單體比較靈活的敵人顯得不太行。

該地下武器方案,就是個在地下爬來爬去並在設定的時間點施放法術的東西。

機制上沒問題,只是王齊看了覺得不好用,啟動設定太麻煩,移動不夠快,耽誤戰機,改成可複用觸發式地雷的形式可能會更好。不過地雷的形式會帶來後續隱患,等於把自己的行軍路線給擋了,並不想用。

剩下四個方案,兩個天上兩個地面。

地面的兩個都是炮,發展方向不同。

研究院在做了很多彈道武器後,也試著做些改變,有一款是實彈炮,令一款則是真正的魔法炮,或者可以稱之為魔力軌道炮。

兩款各有各好。

還是先看實彈。

在各項工業基礎發展到一定水平後,王齊桌上的這份實彈炮方案,其實就是一款正常的加榴炮。

一開始沒敢弄太大,報告裡給的數值是120毫米口徑,40倍管徑,也就是炮管長度米。

炮彈加速仍然基於魔法,沒有發射藥的問題,管徑倍數主要是為了給彈丸充分加速,報告稱在40倍管徑下,16公斤的彈丸能被加速到3倍音速。

這個強度已經相當離譜,和王齊上輩子的第三代坦克水平相當。120毫米坦克炮(加農)不含發射藥筒的炮彈重量在15到20千克間,彈體出膛速度能達到900米\/秒以上,問題是這些炮的管徑比遠不止1比40,多為1比52,兩者生產難度完全不同。

但說句公道話,120毫米的實彈魔法炮,王齊的打分不高。

120毫米的口徑,就和現有的作戰物件有點不搭。

眾所周知,用來直接瞄準人形生物攻擊的最大口徑,只有88毫米,反一切炮的炮彈重量一般在10千克以內,即便不算發射藥,每十萬發炮彈也能比120毫米炮節省六百噸資源。

從現有的作戰經歷看,能硬抗88毫米炮的就已經足夠少,120毫米絕對算是傷害過度溢位。

而且增大口徑之後,射速必然降低,很難用於直瞄單兵目標,破片對於有魔法盾或相應等級防禦力的目標,威脅就比不上直接動能打擊。

然而兩者的破片殺傷效果沒有本質區別,都是集束手雷的水平,比如88毫米的破片殺傷半徑是15米,同水平下的120毫米也不會大於20米。

一句話,不大不小的口徑搞得定位有點尷尬。要麼大一些能夠成片覆蓋殺傷,要麼小一點能夠改善直瞄命中率。

魔力軌道炮在戰鬥定位方面更準確。

這東西並不是一件直接打擊武器,因為根本不能施放破壞型魔法,輸出是經過基本整形的魔力。

其直擊效果,有點類似於高能鐳射,其能級並不能瞬間燒穿牲口。

它不像鐳射那樣要連續照射同一個點來加溫只要照在生物上,只要能照射到任意部位保持大體連續性,就會因魔力過飽和的一些魔法現象,導致目標失能,具體失能型別,則要視目標本身是否在使用魔法,可能凍成冰棒,也可能燒起來,或者只是單純部分神經烤熟。

直接打擊效果不能說沒有,只是效率十分一般,也容易被掩體影響。

真正的用法是照射可視魔法!

包括但不限於火球、雷球等一些具有形體持續性的法術。

敵我發射的都可以,只要被這東西照到,就會很快減速直至靜止,接下來會出現魔法體充能現象,這也是它的核心作戰原理。

魔法體充能是個挺別緻的領域,主要應用於戰術魔法型別,需要多人協同的法術,其本身就是個充能過程,實際施放法術的只有一個人,其他人都是電池。

區別在於戰術魔法大多是直接對人充,魔力軌道炮是直接對魔法充。

魔法體充能現象,會導致帶彈道的魔法停下來,但並不會引爆,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真正產生破壞力的,是敵我雙方施放魔法時的觸發條件。

比如敵人射來一顆外觀為火球的魔法,它可能是火球,也可能是一個施放小火球的前置載體,設定的觸發條件有定時爆炸、觸碰爆炸等。

用魔力軌道炮直接給它定住充氣,要麼到時間點爆掉,要麼就一直長大到某個點直觸地面。

其實打火球並不是在戰場上最好的選擇,最優解是帶上四環法師,施放雷球或旋風,然後照它。

四環的雷球法術就是模擬球形閃電的,它會自動漂浮向前,並自動對靠近的生命體放電,用魔法軌道炮照著它就能讓它定住不斷放電,只要有目標接連被命中就不會讓球變得特別大,能夠持續較長時間。

旋風則是風刃的集合體,形態上很難目視,但報告裡指出他們請客座教授試過,確實吸收外來塑形魔力,從而保持持續性,並逐漸擴大破壞規模。

總之這東西比以往所有的魔法武器,都更能體現魔法的神奇和神秘。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木靈奇緣

火星探險

南極蟲卵

筆上花

玄靈珠

長城北望

造孽啊,這系統只有體驗卡!

荔枝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