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重新北上這條路,半路上弄了很多新東西。

先是沒幾臺就停產的狂風一型,然後推了十來天,第一波量產真·手雷到貨。

本批手雷就是早前推的硝化甘油加雷汞弄出來的,這倆都屬於安全度相當有限的化學品,為了匹配利刃的體型併兼顧有效殲滅魔族做得比較大,裝藥量堪比105毫米炮彈,即使加了插銷機構給觸發點讓出了足夠空間,還是不那麼安心。

主要是利刃們又大隻又強壯,純靠手捏就可能隔著鐵殼對裝藥造成壓力,所以手雷並不要求隨身攜帶,而是由車輛運輸,到了要打的時候再一箱箱分到班組,隨取隨用。

人類科技兩大手藝,燒開水和丟石頭,到了手雷登場時就已經形成基本體系,基本知識方面王齊捏不出更高大上的東西,後續的發展就得靠一代代的人才慢慢積累。

燒開水不用說,蒸汽發電的能量轉換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辦法被替代,其熱電轉化臨界效率將將超過50%,即使水平到不了那麼高,也能穩定在35%至40%間。只要是產熱的手段最終都要透過蒸汽系統轉化為電力。

丟石頭,包括弓箭、子彈、炮彈、迫擊炮、手雷,它們囊括了一切丟石頭的彈道型別,哪怕以後弄出彈道導彈,也逃不出這幾個彈道方式。

當然並沒有人規定手雷屬於彈道型別,不過作為接近戰之前最後的手段,它對於士兵的意義比較重大,有必要得到一個位置。

在飛行單位和手雷的助力下,行動進行的比較順利,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讓北部區的南半區重新回到戰前的乾淨程度,差不多是每個營地每天只需要打一到兩隻魔族的水平。

一團再駐紮的地點,團部相較之前後撤了近百公里,位於原9營一連駐紮地,被重上了神樹種子,進行要塞化改造。

位置關係,這個點和金紅、北隘口,組成近似於等邊三角形的狀態,直線距離都是120公里。

整個三角形內部都是山區,通行十分不便。

其中比較重要的山路,俯瞰圖呈現“卅”形,中間的東西向走廊可以通往金紅,不過實地並不是直線,需要經過很多個交叉谷地,很容易迷路。

東面的南北走道也不直通北隘口,三條主南北道都是直接上火山的,火山雖然不是什麼好的進攻方向,不過魔族能動用海量小惡魔,也有必要守住重要節點。

一團團部重新駐下後,9營一連把機炮直接移交給一團團部,與9營其他連隊一起撤回本部休整,準備用更厲害的傢伙了。

既然手雷都已經出了,那麼弄出一款真正的迫擊炮也合情合理。

迫擊炮的技術門檻雖然比較低,但門檻低不意味著弱,相反,在山區戰鬥中,迫擊炮比加農炮和榴彈炮強太多了,高拋線可以輕鬆攻擊到山體背面的敵人。

這次9營撤回就是回去進行相關裝備訓練。

冥河迫擊炮也會做相應改版,改成用正經炮筒發射的形式,這樣就只增加了一個備彈種類,同時也可以減輕製造局的壓力。

減輕了製造局在生產消耗型武器方面投入的魔法人員,就可以加快狂風二型的量產步調。

狂風二型推進速度非常快。

一團剛開始回推的時候,它才確定計劃,一個多月後的現在已經走完實驗流程,樣機交付給衛戍部隊總部進行測試。

和狂風一型差別過於巨大,總部人員試用不到兩天,就下了一百架的訂單。

狂風二型是一架雙座單翼機,為了便於偵察,直接把後座腳下的地板用玻璃替代。

當然不是普通玻璃,而是氧化鋁含量55%,內嵌鋼絲網和樹脂層的雙層特種玻璃,這玩意強度非常高,有金屬框架的前提下,五百米距離被15毫米彈命中都不會開裂。要不是玻璃還是脆了點,也不太容易做薄,科研院甚至有想法把全機身給玻璃化的。

後座腳下的玻璃是兩塊,一塊用來匹配機身外部弧度,另一塊才是地板,有一定的廣角化變形。

平板玻璃和曲面玻璃之間動了手腳,有一組用電池供電的可調集束照明組,它們會把光打在玻璃上形成網狀,並且能夠調節密位。

比如在兩千米高度,那麼後座乘員直接把密位調節到對應兩千米的檔,再看下方,那麼光格一格就是一平方公里。

這個觀察方式立刻就讓試飛人員愛上了,因此立刻就要進入量產。

其實狂風二型其他方面也不錯,就算當成真正的飛機也是實用級的。

它的長度9米,翼展12米,百公里時速滑翔比為20比1,也就是高度每下降一公里,可以飛出二十公里遠,時速控制在一百公里內,比值還會更大。

其理論失速速度為50公里每小時,實際上根本不會失速,因為這個速度換算成米秒制,只有14米每秒都不到,速度差一點自然掉落不到兩米高度就會把速度補回來,這點差距就算直接摔到地上也只是重重挺了一下。

它配比的標準魔力模組,包括飛機剛過兩噸的自重,還能另帶一噸的人員加物體,提供兩萬米的總升限。

相當於100公里的時速,它能提供400公里的飛行距離,足夠讓人在天上看個夠。

還不夠的話,它還帶了額外搭載兩個外接魔力模組的翼下介面。

但是飛12小時也太離譜了,這兩個模組主要是為了給後續掛載武器供應能量的。

這些掛載能力,都源於一根貫穿雙翼和兩個座位之間的鈦合金橫樑,這根橫樑的存在使得機翼下方几乎可以無限制掛載。當然為了保持滑翔效能,並不能真的瞎掛一通,翼下總共只有四個掛點,機腹下方為了不擋住偵察視窗,並未設定掛點。

還有更強的,因為是靠魔法升空,狂風二型本身不需要機場起飛,即便初版還沒有垂降功能,但超低的速度讓它僅需要一條一百米的土跑道就能完成降落制動,寬鬆點平整出一條一百五十米的跑道就可以批次起降。

勉強能算缺點的,就是它的極速沒有預期高,畢竟風阻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哪怕垂直下行速度極限也不高。

研究院側到的最大垂直下行速度,為70米\/秒,也就是極速252公里。

非垂直下行,偏向平飛的最大速度就更慢,以比較穩定的姿態進行負攻角飛行,最大速度只能達到170公里。

不過這些飛行數值並不是穩定的,透過增加配重,尤其是在機腹內塞鐵塊的方式,透過提高平均密度可以有效提高最大速度,自然也會減少總上行高度。

作為第一架量產型魔法飛機,狂風二型算是有個比較完美的開場。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王林的合成系統

使用者17544274

雲蒼傳

一劍生繁

砸鍋同人之10年之前

與下行

天道令

純愛戰神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