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堡壘終於啟動測試工作,與其相關的戰術也該拿出來討論討論了。

基本定位沒有疑問,肯定是飛到戰術目標地開打,具體怎麼執行,還有得論。

堡壘作戰區1、2樓面積都是一千平米多個零頭,其中20%用作物資,加上綜合空間小一些的三樓,剛好容納一個連級單位全面投入戰鬥。

具體到戰鬥崗,總計有32(二樓)加48(一樓)共八十個水平射擊位,三樓還有四個升降機炮位和八個對空射擊口,包括彈藥搬運在內,一個連全部動起來都很忙。

是使用加強連單位,把原本百來人的連擴張到150到200人,實現戰鬥輪崗呢?

這個解決方案,空間不太好安排。

休息區一百二十平米,樓層高度矮一點有四層,安置超過一百五十人一半也有七十五人以上需要留在休息區。

堡壘的床位要兼顧利刃軍團的體型,他們能接受最小床位大小是米×米,睡姿相容度高一點,就需要3米×米,包括防事故的隔斷,一個床位就要四平米,四米的層高做三層床都不太夠,只能上下鋪,這樣個人儲物功能也能整合到床位裡。

75人的輪班休息,需要76個基本床位,上下鋪設定,總睡眠面積156平米,過道綜合比例,光睡覺區就沒了273平米,兩層都不夠用。還有洗澡、就餐,貌似剩兩百多平米還可以,其實不行,因為外面戰鬥的人也要考慮,廚房面積省不下來,面對激烈戰鬥醫療區更需要地方。

就這還沒算長官單獨空間等需要。

150人都不夠,更不用說兩百人了,除非讓他們在戰鬥區頂著戰鬥噪音和隊友嘶吼睡覺。

而且安排的太過壓抑,也無法應對一些緊急內部情況,例如突然要滅火時,過道過於擁擠就會大幅度增加安全風險。

為了留出足夠大的醫療區,飛行堡壘的最大容量只能設到120人,可以額外設定幾張床位共給臨時人員,戰鬥區可以儲備一些打地鋪的東西給災民使用,但不能用於作戰。

120人,就是四個排和炊事班、後勤班等直屬班組的標準連級單位。

這個規模可以短時間內啟動堡壘全部射擊能力,但能堅持的連續戰鬥時間有限。

加強連方案不行,只能走另一條路,多堡壘協同。

兩個堡壘一起行動,兩者面對的方向就無需開啟全部戰鬥窗,有幾個相互照應即可,多了反而容易打中自己人,減少十幾個戰鬥位,單堡壘內的人員輪轉壓力會小不少。

除基本作戰方式,堡壘還可以安排別的戰術。

飛行堡壘最大的優勢,其實是負載力。

由於巨量的裝甲板存在,空堡壘的總重量,為9710噸!

離譜的重量,也是導致中心動力區面積和休息區差不多的原因,沒有那麼大的向量生成動力源,不足以把這個巨大的東西飛起來。

這還是空重,它的設計戰鬥重量為10960噸。具體能不能到這個數,或者能再超出一點點,還要透過後續一步步實際測試看結果。

軍方要求的最低戰鬥負載為400噸,這個數字不含休息區裝修和基本置物櫃等固定設施,是彈藥、人員、裝備的重量。所以包括固定設施在內,飛行堡壘要透過軍方驗收,戰鬥重量最低都要達到10200噸上下。

餘量還是有一些。

只要能達到基本驗收標準,操作餘地就比較大了。

利刃軍團的單兵全重170公斤,這個重量包括人員、鈦合金甲、單兵武器、臉盆被褥等,不過該狀態下的彈藥量比較有限,僅有九十發。

還是蟒式三型的15毫米彈丸太重了,雖然還沒有改成凝固附面層彈,標準彈也從二型的56克增加到了三型的63克,提高了一定的氣動力優勢,在八百到一千二百米距離能保留更大比例的動能。

63克的彈丸,攜帶九十發,含彈夾就有千克,佔全負重都超過12%,是僅次於武器、盔甲的第三單體重量。

計單兵170公斤,120人全裝重量也不過20噸多幾百千克。

一萬發的彈藥箱,含包裝在內每個重量為680千克,按人均極限一千發,增加戰鬥時間再翻倍,留個餘量湊整數,30萬發,再加上對應的充能裝置和武器魔力模組,15毫米彈藥一個戰鬥單位就是三十噸。

機炮這邊的負載更大,畢竟彈丸重量就有150克一發,而且射速過高,四門機炮,按每門炮10萬發一個單位,含對應的能源模組等,一單位重量接近九十噸。

加上食物、水、額外零部件等七七八八的,一個五天部署標準的堡壘戰鬥單元,大概是200噸不到,距離軍方要求的400噸餘量巨大。

這些餘量就是用來幹其它事情的,比如裝一個裝甲排。

裝甲單位在魔法戰場上能起到的作用比較有限,因為魔力儲備問題,它們沒辦法應付連續不斷的魔法轟炸,運動能力也不比魔法單位和獸形敵人強。

但它至少能讓己方戰士不用直接面對魔法攻擊的同時,提供戰場機動力,所以也不是完全沒用。

例如空中偵察到某個山洞口有高強度魔法源,可又不能被堡壘和空軍直接攻擊時,裝甲單位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雖然冒險一點,但有機會直接完成斬首結束戰鬥。

斬首能有結束戰鬥的效果,也是魔族叢集的結構缺陷,畢竟是個依賴暴力和魔法整合起來的叢集,一旦來自上面的壓迫沒了,四散而逃是唯一結果。

固定堡壘和機動力量的結合能有限彌補各自缺陷,比較麻煩的還是休息空間,實在不行只能擠佔一點戰鬥區空間,另外隔出一定的休息區。

不過裝甲單位可以不用大體型士兵,給兼顧空間和用途帶來了可能性。

大體型士兵的優勢是自身戰鬥力強,即使直接遭到三環單體魔法打擊,生存率都更高。

戰鬥裝甲車就不太考慮戰士的近戰和生存能力,因為裝甲破開的時候,裡面的人本來就挺難活下來,所以使用正常體型計程車兵,並不會明顯改變裝甲單位的戰鬥力。

戰鬥區層高接近五米,從天花板上吊裝一個層高兩米出頭的房間,仍然有足夠的空間讓士兵從下方透過,到米身高的個體,在米左右的空間裡會比較壓抑,但短時間駐紮問題不大。

至於戰場用的戰鬥裝甲車,也是現成的。

軍方現在的裝甲單位,分裝甲運輸和裝甲戰鬥兩類,後者都是機炮變體,或者說是機炮載具,沒有加農和榴彈式。

車載機炮的形式和單體有些區別,以短管為主,多為雙聯裝15毫米版本,短管能有效提高機械傳動的操作性,缺點是精度會下降,魔法加速的時間也會更短,威力與精度不夠,用20毫米就沒有意義,不如用小一點的口徑,來提高彈藥投送量。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逆天戰霸

紅玉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