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稹卻是不以為意,他把臉一甩,說道:“這個咱家不管,反正咱家只知道你現在還有二十多萬人馬,

這麼多人馬,你要是想撤兵,那你就是不盡心盡力為陛下辦事。到時候咱家見了陛下,那也只能如實交代。”

种師道聽了,對譚稹那是恨得牙根直癢癢,真恨不得拔刀把這沒根的傢伙給砍了。

然而自己幾個兒子都被接進了皇宮,扣為人質,這一刀如果沒忍住,那就得絕後了。

正在氣惱的時候,有小兵進來稟報,說道:“稟報將軍,肅王在陣前叫陣,說要與你相會。”

种師道愣了愣,又看向譚稹,說道:“公公,本將與肅王那可是從未有任何交集,他要與我陣前相聚,我也不會理他,我與他勢不兩立,還請公公放心。”

种師道之所以這樣說,無非也是擔心這譚稹亂想,背地裡給石頭皇帝打小報告,到時候自己渾身是嘴也說不清。

譚稹卻微微笑道:“無妨無妨,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這個道理咱家都明白,將軍你也應該知道,你就去見見那個肅王,倒要聽聽他怎麼說。

如果你能夠憑著你的本事,把那肅王給招降了,讓他主動向朝廷投降,那也是大功一件。”

譚稹這樣說了,种師道那也只能抱拳領命。

很快,种師道就來到了陣前,見到趙樞竟然就這樣單槍匹馬的出來,一點也不擔心自己的安全,种師道不由得也是心下佩服。

他沒想到趙樞竟然如此有膽略,趙樞這樣了,那他種師道也就只能單槍匹馬了,自己也不能認慫啊。

所以种師道小心的單騎單馬來到了趙樞面前。

种師道一上來就大聲喝道:“肅王,你糾結兵馬作亂,還不速速投降?只要你投降歸順朝廷,本將必定在陛下面前為你請罪開脫。”

“哈哈哈,,,”

趙樞哈哈大笑幾聲,然後說道:“本王乃堂堂肅王,當今五皇子,到目前為止,本王的爵位還沒有被剝奪,而且還兼著書畫宣揚使,太尉和樞密使三個職務。不論是從哪方面講,你見到本王都需要向本王行禮問安。

可你現在高高在上的騎在馬上,你想幹什麼?你想亂了綱常禮法嗎?你想亂了規矩嗎?”

种師道氣極反笑,說道:“你現在也配讓本將下跪,你不要忘了,你現在是戴罪之身,你是在謀反,本將奉的是陛下的命令來征討你。”

“哼。”

趙樞冷哼一聲,道:“且不說本王有沒有罪,也不說本王有沒有作亂。我只告訴你,不管本王是有罪還是無罪,到目前為止,我那個父皇還沒有剝奪我的爵位,我現在還是肅王,這一點你得承認吧?”

“這,,,這,,,”

种師道被說的啞口無言,連反駁都沒法反駁。

“還不下馬見禮?”趙樞質問道。

种師道無可奈何,只能乖乖下馬,然後對趙樞抱拳行禮。

种師道的這個表現,頓時就讓官軍軍心士氣衰減,很多人心說這還打個屁呀,主將見到叛軍王爺,還得乖乖下馬賠禮,那咱們是來幹嘛來了?

許多士兵心頭冒出這樣的想法,自然也就對打仗失去了信心,軍心士氣可謂渙散。

而种師道雖然也預料到了這一點,但是卻沒有預料到會有這麼嚴重。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趙樞雖然殺了許多官宦士紳,確實也形同割據,但也沒聽說他對老百姓做出什麼大奸大惡的事。

所以也不是多麼招人恨。

等种師道再次坐上馬,趙樞又說道:“种師道,本王念你也算是個忠臣良將,只要你能夠歸降本王。本王可以保證你地位不失,本王手下現在有三大將,岳飛、韓世忠、宗澤,你來了就是第四大將,到時候你們就是本王的四大天王,這不比你在朝廷裡面被人呼來喝去強?”

种師道聽了,又想到皇宮裡面,自己的幾個兒子還在那裡當人質,不由得是面露苦笑,然後說道:

“本將乃朝廷武將,身受國恩,怎麼能夠與你同流合汙?我勸你還是快快投降。”

“你別說這些混蛋沒用的話,本王就告訴你,就以現在的情況,你覺得你還能打贏本王嗎?”

說完,趙樞從馬上拿起一杆火銃。

种師道見到火銃,頓時心慌,趕緊調轉馬頭就想逃。

趙樞說道:“你別跑啊,我這火銃還沒上火藥呢,我要想殺你,什麼時候殺不了,還等得到你跑?”

种師道想想也是,以火銃的威力,隔著上百步都能打死人,如果這時候趙樞有心想殺自己,隨便在哪裡埋伏一個人,對自己放火銃就行。

這說來也奇怪,我怎麼之前沒想到這一茬?還跑到這來跟他陣前對陣,這不是送死嗎?

种師道自嘲了一句,然後又再度調轉馬頭,認真的看著趙樞。

种師道問道:“肅王,你究竟想幹什麼?”

趙樞沒有多說,直接把火銃丟給他,然後說道:“這火銃是本王發明的,百步可以破甲殺人,別說是人,就算牛也得死。你覺得在本王的火銃面前,你的官軍還有活命的希望嗎?”

說完,趙樞大手一擺,身後上萬火銃兵集齊高舉火銃,那場面真的是份外震撼。

种師道的臉色更是嚴肅,之前他一直與岳飛交戰,岳飛只有三百火銃兵,那零零散散,雖然威力大,但場面自然也是拿不出來,不夠看。

可是現在上萬火銃兵同時高舉火銃,這種場面真是震撼人心。

种師道心說以前幾百火銃兵就像硬骨頭那樣難啃,現在這火銃兵至少上萬,這要是一人放一次火銃,那最少也要收割幾千的性命,一人放個十次八次,那最少是幾萬人沒命!

那還得了,自己就這些兵,夠他們放幾次火銃?

趙樞說道:“本王之所以送你這杆火銃,就是要讓你回去後好好看看,也好好想想,本王不想我大宋兒郎自相殘殺,做那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父皇,我的家底你別惦記!

龍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