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皇城司建立的目的就是保衛皇宮,保衛開封府城,另外監察百官,蒐集情報,然而鄭丸不過區區一商人,不論他所犯何罪,都不應由皇城司捉拿審問,皇城司的行為很惡劣,如果不追究,那麼只怕以後整個開封府人人都要自危。”

又有官員說道:“豈止是開封府人人之危,簡直就是整個大宋天下都要人人自危。還請陛下下旨,嚴查此事。”

石頭皇帝一見這些官員吵著要徹查,不由得把目光看向宰相蔡京。

而蔡京這時候閉著眼睛,老神在在,一副入定的模樣,要不是他站在那裡,不知道的還以為他睡著了。

石頭皇帝知道蔡京這樣的態度,那就是也贊成徹查這件事情。

於是石頭皇帝剛想要開口,趙樞見勢不妙,就搶先一步站出來說道:“父皇,兒臣認為皇城司抓捕鄭丸並無不妥。”

“哦?”

石頭皇帝“哦”了一聲,問道:“皇兒你這話怎麼說?”

趙樞說道:“這鄭丸和開封府尹張介有勾連,這個已經查明,板上釘釘,沒有任何疑問。那麼他這樣的行為會導致怎樣惡劣的後果呢?

那當然是民怨沸騰,甚至是如果百姓因為吃不起鹽而揭竿造反,那麼會危害到哪裡呢?當然第一個會危害到的就是開封府城。

而皇宮就在開封府城內,也就是說亂民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皇宮,皇宮乃是父皇的居所,亂民也必然會威脅到父皇您。

這一連串的後果,即使是三歲小孩也能想到。而皇城司的職責就是保衛皇宮,保衛開封府城,那麼面對鄭丸這樣有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的行為,皇城司插手審問,這樣有什麼不妥?”

石頭皇帝聽了,不由得也是點頭說道:“皇兒說的不錯,很有道理。”

趙樞一邊說,一邊目光看向陶謙,還有那幾個隨聲附和的官員,眼睛噴火一樣的看著他們。

趙樞惡狠狠的說道:“兒臣覺的今天有誰在為這件桉子鳴不平,那一定就是他也拿了鄭丸的好處,想要為鄭丸開脫罪責。

兒臣覺的這件桉子不但不應該被重查,而且還應該繼續深挖,把在鄭丸後面的人再挖出來。

趙樞這話一出,頓時就把陶謙那幾個官員嚇得驚出一身冷汗。

陶謙趕緊擺手說道:“不不不,肅王這話可不能亂說,本官和鄭丸無親無故,更不相識,本官怎麼可能是他背後的人?”

“就是就是,本官也不認識他,本官完全不認識他,肅王殿下可不要把本官牽連進去。”

“哼。”

趙樞冷哼一聲,說道:“本王又沒有說你們,你們在這裡急著撇開關係幹什麼?是不是做賊心虛?”

陶謙幾人說不過趙樞,只能將求助的目光看向蔡京。

陶謙對蔡京說道:“蔡相公,您是百官之首,您出來主持公道,說句公道話吧。”

“是啊是啊,蔡相公,您說句話吧。”

許多官員紛紛要求蔡京出來說話,免得到時候石頭皇帝真的被趙樞說動,下旨嚴查鄭丸這件桉子,到時候拔出蘿蔔帶出泥,把他們這些人全部給牽扯進去。

真要落在趙樞的手裡,他們也知道自己不死也得脫三層皮。

蔡京這時候也是感覺到了壓力,這事不管吧,對自己的威望有打擊,管吧,也不知道趙樞會不會死咬不放,一追到底。

想了一會兒,蔡京最後對石頭皇帝說道:“陛下,此次開封府百姓民憤之事皆因鹽商哄抬物價導致,現在經過朝廷介入,那些商戶血本無歸,而且也受了牢獄之災,而張介等人也已經被收押看管,此事應當到此為止,不應該再過多的波及無辜百姓和官員,避免導致人心惶惶。”

石頭皇帝聽了,點頭說道:“不錯不錯,卿家說的不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現在民憤之事已經平定,那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誰也不要再提起。”

陶謙如蒙大赦一般,趕緊附和道:“陛下英明。”

其他幾人也紛紛附和道:“陛下英明。”

“哼。”

趙樞又是冷哼一聲,心說你們這些王八蛋,一個個的獐頭鼠目,看起來威風凜凜,不過也就是些欺軟怕硬的角色,今天嚐到本王的厲害,就放你們一馬,下次別犯到我手裡。

而後,趙樞也對石頭皇帝說道:“父皇英明。”

然後蔡京又對石頭皇帝說道:“陛下,這一次民怨沸騰事件,絕對是有人在暗中挑撥,為了以防還有下次,朝廷應該出臺律法,凡二十人以上聚集者,按罪論處,全部抓拿。”

石頭皇帝一聽,急忙說道:“對對對,以後老百姓絕對不能再輕易的聚集起來,二十人太多了,十人,超過十人的聚集全部抓起來。”

趙樞在下面聽了,心裡對石頭皇帝那是一百個瞧不起,一千個瞧不起。

老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皇帝是舟,老百姓是水,你這舟離的開水嗎?

何況你要堤防的還是京城的老百姓,這些人按道理是最應該擁護你的人,他們應該是你皇帝最大的力量來源。

你倒好,處處提防這些人,當皇帝,當皇帝,愣是把自己當成了籠子裡的金絲雀。

石頭皇帝說完,立即就有官員提出了疑問,有官員說道:“陛下,那萬一碰上婚喪嫁娶,還有壽宴什麼的,那這怎麼辦?”

蔡京說道:“這些活動以後都要向官府提前報備,否則,一律不準備辦。”

很多官員儘管不滿這個條例,但是也沒辦法,誰叫民怨洶湧的事情剛剛過去,正在這樣的當口,管的嚴一點也無可厚非,慢慢就恢復如初了,所以百官們也就沒有作聲。

下朝後,趙樞眉頭緊鎖,心裡說道:“不能發動老百姓的力量,這等於就是砍了自己一隻手,要知道老百姓的力量雖然有時候看是弱不禁風,但只要用的好,那就是一把鋒利的利劍,這一次輕鬆的把蔡東這一夥人收拾了,這就是明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色紅軍

隨緣作家

多子多福,從發媳婦開始

亙古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