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郭天翊的命令下達後。

龐大的國家機器立即行動了起來。

皇帝並不是事事都需要親自與大臣商議。

似這種雲川道大開發的政事,郭天翊僅需要提供一個方向與概念。

剩餘的,內閣大臣們會與丞相等人相互商議。

然後按照陛下所指定的方向做出一個合適的方案來。

除非是出了大的問題,遇事不決,才會過問郭天翊。

距離雲川道大開發的命令下達,轉眼就過了一個月。

這一個月內。

先是發生了一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出兵北境的王鎮惡率領諸將與吳國發生了數次小規模戰爭。

僅僅失手了一次。

這唯一的一次,還是被敵軍攻擊了薄弱的地方。

除此之外,皆是屢戰屢勝。

北方的局勢,在大奉精銳的強勢出擊下,又迎來了短暫的和平。

吳皇似乎是有意為之。

邊境的摩擦,也少了許多。

訊息傳來後,郭天翊立即釋出了新一輪的命令。

命令王鎮惡等人在北境練兵,順便剿匪安民,隨時待戰。

大奉與吳國的仇怨可不是簡簡單單地和親就能化解的。

大奉想要向西擴張,吳國必須要佔領。

而吳國人似乎也抱著同樣的想法。

他們覬覦大奉的國土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短暫的和平,也僅僅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而已。

如此,正合郭天翊的心意。

他的國策,就是發展經濟,改革內政。

先把內部變富裕了。

把百姓的心收了,待兵強馬壯做什麼都好說。

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民生變好了,經濟變好了,一個國家的國運自然會昌盛。

其次,黃新到達雲川道後,立即展現出了其驚人的才華。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雲川道詳細的山川水利地形等資料就彙整成冊,由錦衣衛送到了紫禁城。

“哈哈哈。”

“好一個黃新。”

“爾等看看。”

“有了這份詳細的地理情報,咱們開發雲川道的難度將大大降低啊...”

“陛下聖明。”

金鑾殿,正在舉行早朝。

郭天翊將黃新送來的資料讓百官一一瀏覽。

結果自然是百官大呼黃新厲害之言。

說實在的,黃新這個人的確有本事。

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

百官們也樂得藉機拍馬屁,以此來彰顯郭天翊的任人唯賢之盛名。

情報裡。

已經標註了大部分適合開墾的地方。

有了這些資料,就能確定下一步的移民工作了。

而且現在正值夏季。

做什麼事都方便。

只要修建好了房屋,打造好了水利,來年移民們就能耕種了。

發展農業經濟,是郭天翊治國大策裡的重中之重。

為何?

單說古華夏。

是大名鼎鼎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也是後世僅存的文明古國。

但,依舊是農耕經濟為主。

還有一點,那就是古華夏並不是農業強國。

就算某些時期能將所謂的GDP發展成世界第一,卻依舊受到異族的侵擾。

看大宋一朝,就極度憋屈。

歸根結底,是因為耕地的問題。

雲川道大開發,可謂是影響深遠。

百姓的民生最簡單粗暴的就是人人吃飽肚子,人人有衣穿。

僅憑著中原地區的耕地,很難。

若是遇到天災,那更難。

一旦百姓餓了肚子,階級矛盾尖銳,只能剩下揭竿而起打土豪分田地一途。

每次王朝的更替,本質情況都是權貴階級的更替。

經濟重新洗牌,一部分窮人成為了地主,一部分地主成了窮人。

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當天早朝結束後,郭天翊的詔書就發往了東南與雲川道。

浩浩蕩蕩的移民工作也展開了。

同時,雲川道的黃玉將朝廷派去的五萬士兵與雲川道地區的本土士兵整合,一方面剿匪,一方面著手開墾工作。

轉眼間,又是一個月過去了。

朝廷浩浩蕩蕩的舉動。

把一直低調的南詔王給嚇得不輕。

南詔府。

這是南詔王的王城。

“兒,如今之計,只能如此了...”南詔王鬢角斑白,看著自己的大兒子道,“你要進京,表明為父的心意,順便看看陛下的態度...”

“父親,孩兒明白。”

南詔世子點頭,臉色亦是堅定無比。

朝廷的精銳,太厲害了。

翻手間就滅了太和王。

而且太和王的兩個兒子,無一生還。

其部下更是大部分都遭了殃。

如今,雲川道大半的土地都是南嶺王的。

可是父子兩都知道,南嶺王只是個擺設而已。

真正主宰這裡的,是朝廷。

且朝廷派來了很多讀書人,各處辦私塾,顯然是要大力推廣漢文化。

一切,從娃娃抓起。

南詔王這些天,可是一天都睡不著啊?

旋即,南詔王世子就踏上了進京的路。

他們父子兩,生怕自己家的基業沒了。

他們想保護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但是朝廷對雲川道大開發的政策是全面開展的。

這就需要南詔王世子去跟天子示好,再看看天子的意思...

畢竟,誰也不願意當個傀儡。

與此同時。

在大奉國內,也發生了許多事情。

首先就是朝廷神兵天降,大敗土族蠻子,讓民間的百姓津津樂道,榮譽感與對國家的信任感大增。

誰不希望自己所在的國家強盛呢?

還有一件事,就是範學義出使南夷諸國,已經有了好訊息。

範學義也是個人才。

他帶著諸多學子,持天子符節,遊說南夷諸國還有一些部落。

許多國王酋長等都大為驚喜,表示將會擇日一道來覲見天子,以此來示好。

這樣的事情,就屬於外交事件了。

異族國度要來大奉覲見,令民間的百姓們更加高興。

訊息一經傳來,齊儒一派聲名大噪。

由於當初範學義帶走的大部分都是齊儒學派的弟子,而且在他們走後郭天翊還禁止各地印刷魯儒的書籍。

這也導致齊儒學派的弟子在民間的威望大增。

魯儒這邊,雖然氣得牙癢癢,但卻無濟於事。

其餘的學術派系,竟然也有人帶頭學習齊魯學子那“忠君報國”的作風。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

各家學派,都有許多分支。

但是,這些分支之中的年輕人,都向齊魯學派的年輕學子看齊。

這也是好事。

學術學派,各有各的優點,郭天翊自然希望百家爭鳴。

而不是哪一派獨領風騷。

民間各學派有些本就式微,甚至存在感極低。

有了齊儒學派的榜樣後,他們也似乎看到了出人頭地壯大學派的路子。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即使是神,終會落幕

南海Passerby

末世重生,從手刃仇敵開始

想吃炸串火鍋

袖劍飛吟

楓葉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