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沒有被眼前的戰術性勝利衝昏頭腦,而像倭國近代時的陸軍部一樣,因為眼前的勝利突然揚言要三個月內滅亡中華。

他在是戰略上保持了足夠的理智,沒敢去違背朱翊鈞和樞密院執政層定下的徵倭不是滅倭的戰略,也就決定見好就收。

當然,畢竟大明是真正的中央集權制,戚繼光也沒那個膽略去違背執政層的方略。

所以,戚繼光就放了有馬晴信,讓其向九州的大名們傳遞了天朝大明要談判議和的訊息。

島津、大友、龍造寺三家大名在知道這訊息後,皆鬆了一口氣,他們本來都已經做好了焦土抗戰、全體玉碎的準備,但現在大明願意談判,他們自然是願意的。

畢竟他們其實並不想付出玉碎的代價,因為那樣即便成功,也會便宜了豐臣秀吉等人。

於是,沒幾日後,島津家的代表島津家久、大友家的代表高橋紹運、龍造寺家的代表鍋島直茂,皆來到平戶城與戚繼光進行了談判。

戚繼光向他們轉達了自己的談判條件,包括要承認肥前、日向、大隅三國歸大明統治。

這個條件自然是戚繼光在樞密院要求的基礎上加的,為的是談判好進行,所以一開始自然要獅子大開口,索取三國之地。

這三家自然不願意,強烈要求讓步。

戚繼光一開始強硬要求不讓步,但最終還是讓了步,而這三家也自覺面子上可以回去交差,只是他們不知道他們同意的條件依舊在大明執政層要求的底線條件之上。

最終條件定為:

第一,三家承認肥前國為大明領地。

肥前國就是後世的倭國松浦半島加上平戶島以及壹歧島與對馬島。

第二,三家需上繳三百萬兩白銀的禮錢,以表示與大明交好之意,同時作為補償大明這次問罪的軍費使用。

禮錢是倭國大名征服別的大名後需要收的一種賠款名稱,戚繼光這裡也按照倭國內部的傳統向他們要求賠款。

第三,三家需開發三處口岸與大明通商。

第四,三家沒有懲治大明僑商僑民的權力。

第五,三家承諾不得寇掠大明,而一旦被查明倭寇是三家的家臣所為,而願意做出賠償,且為此作為表示,願意交出昔日在大明東南為禍的罪魁禍首松浦隆信與其家人家臣,而交出之日,則是大明駐薩摩藩的大軍撤出之日。

這裡面,松浦家自然成了犧牲品。

但這也怪松浦家自己,因為貪圖勾結大明海盜與豪紳寇掠大明東南的利益,而做了對不起大明的事,給了大明問罪的口實。

儘管享受松浦家劫掠得來的好處的也有這三家勢力。

最終龍造寺家將松浦隆信和他的家人家臣設計活捉後,就交到了明軍手裡。

戚繼光則因此派麻貴押著松浦隆信等與帶著條款文書和收繳上來的三百五十萬兩白銀,回國交差,而他自己則繼續駐守平戶城,整頓平戶商貿。

之所以是三百五十萬兩,則是因為除了三家賠的三百萬禮錢外,還有從平戶松浦家庫房裡抄來的五十萬兩白銀。

因為石見銀山的緣故,這個時代的倭國大名不缺銀子,要不然也不會讓倭國在這個時代成為全球貿易中的第三大消費市場,而使得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主要貿易路線,也是把中國的貨賣到倭國。

而像島津、大友這樣的大型大名,歲入白銀在兩百多萬兩左右,拿出一百萬兩對他們而言不難,所以這些大名也就很快就交上了禮錢。

大明這次徵倭因為只派出官兵不過三萬餘,且沒打算滅倭,總軍費也就不到兩百萬兩,所以在得到這筆白銀後,也算是在這次戰爭中有賺無賠。

……

紫禁城。

在戚繼光等徵倭期間,朱翊鈞則帶著胞妹永寧公主在東華門上見了戚家未定親的子弟。

“你不用再擔心下嫁於非良善之輩,而可以擇將門子弟為夫婿,只是作為公主,同朕一樣受天下榮尊,就得擔一些責任,所以你現在只能選表最當為皇親國戚的戚家子弟。”

朱翊鈞對永寧說了起來。

已是二八年華、秀外慧中的永寧公主只點了點首,然後偷瞥向了城下戚氏子弟。

朱翊鈞則道:“他們的文章才情,你都看過了,現在再看看面貌,說說吧,你看中了誰。”

永寧頓時粉面微紅,低垂下了頭。

已身懷六甲的杜皇后這時不由得莞爾一笑,接著就拉著永寧的手說:“待會你去我哪裡,再告訴我可好?”

永寧依舊只是點首。

“怎麼樣,她定了嗎?”

朱翊鈞在杜皇后來乾清宮後,就放下手裡的章奏,好奇地問了起來。

杜皇后笑問道:“陛下就這麼想把自己皇妹嫁出去?”

“自然不是,只是越是不想面對越是在心裡把這事當回事,但說起來也的確不是什麼大事。”

朱翊鈞說道。

杜皇后則在朱翊鈞右側坐了下來:“還是戚興國。”

朱翊鈞聽後點首:“按照司禮監奏上來的情況是,此人喜靜寡言,好觀星辰物象。朕看他奉朕旨意寫的表明志趣的文章,則是說天地萬物存有至理、他要窮究天地萬物至理,聽上去應該是喜與物相處不喜與人相處的,應該是個悶葫蘆。”

戚繼光有五個兒子,分別是戚祚國、戚安國、戚昌國、戚報國、戚興國。

儘管戚繼光本人文化水平不低,寫得出“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樣的詩句,也和王世貞這樣的當世大才子在詩文上也常常唱和,但給自己兒子的名字卻取的沒那麼文縐縐。

而從戚繼光這幾個兒子的名字就可與看出,他是真的很愛國,也希冀自己的幾個兒子都能對國家有所貢獻。

但是朱翊鈞不得不承認的是,戚繼光的幾個兒子都點錯了技能,沒一個適合傳統文臣武將的路子,都是點的別的技能。

如因為在後來官位最高而有更詳細記載的戚昌國雖然後來中了武舉,在錦衣衛也當到了掌南鎮撫司的官,但他能升到都督同知,是因為他善於造軍械,在崇禎年間造了新戰車立了功才被升到了都督同知。

而永寧公主看中的戚興國,即戚繼光第五子,興趣點則是在物理方面,而不是作戰與舉業,也難怪歷史上未能在官場上走得太遠。

在這個不怎麼重視科學研發的時代,戚繼光這幾個兒子無疑會令戚繼光失望。

朱翊鈞因而不禁在想,歷史上戚繼光晚年心境悲涼失落是不是也跟他幾個兒子在他這種傳統武將眼裡已經是廢材有關,而覺得家門難以再興。

不過,朱翊鈞倒是不介意戚家子弟不願意走傳統文臣武將路子,搞搞自然科學研究也是可以的,也正好彌補大明在這方面的人才不足。

朱翊鈞現在只是在擔心戚興國性格可能比較悶而已。

“但他長得好看。”

杜皇后這時回了一句道。

朱翊鈞恍然大悟:“明白了,那就他吧。”

於是,朱翊鈞便讓侍御司下旨賜婚於永寧公主與戚繼光第五子庠生戚興國,且加封其為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賜宅於皇城。

而在朱翊鈞下旨賜婚後不久的一天,張宏疾步走了進來,來到朱翊鈞這裡道:“陛下,釜山傳來急遞,我徵倭大軍連續獲勝,已奪得肥前一地,且奉旨與九州土酋洽談成功,得禮錢三百萬兩,外加抄沒罪酋之產五十萬兩!另,昔日勾結王直的倭寇頭子松浦隆信全族已被押送回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施主請上座

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