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惟忠這時已乘坐四丈長的鳥船,率領兩百餘艘小型鳥船和福船往橫島方向衝來,且在聽到炮聲後只是澹澹一笑。

很快,吳惟忠就率領兩百餘艘戰船饒過平戶島外聚集大量的倭軍戰船,而直接進逼釜田港而來。

大友家的立花道雪、龍造寺家的鍋島直茂、還有從松浦隆信與宗義直等大名,此時,也只能在平戶港眼睜睜地看著吳惟忠肆意撞碎聚集在那裡的普通關船與小早船,而衝向松浦半島的釜田地區。

島津義弘也在狼狽撤回時,看見了這一幕,且也不禁咬緊了牙。

本來島津義弘是打算來個中央突破,然後羊敗引明軍主力進入平戶島與松浦半島組成的狹窄之漩渦海域,將明軍的戰船控制住,使其難以行動,再將自己這些大名的三千多艘小船集中起來與明軍主力接舷作戰的。

這是島津家常用的戰術。

俗稱釣野伏。

但是,吳惟忠沒上當,直接用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之戰術,讓作為主力的大型鳥船們不動,排成戰列線,自己只帶著兩百於艘中小型鳥船繞開倭船雲集的平戶海峽,在釜田登陸。

“唐人未上當,只能棄船登岸,趁其立足未穩,將其趕回船上去!”

帶著大量自家船隻守在平戶島東側海域的宿將立花道雪這時沉著臉先說了起來。

同豐臣秀吉將滅明說成是“唐入”一樣,倭人往往會以唐人稱謂大明的官兵。

因為大唐對倭人的印象實在是太深。

同樣也是大名龍造寺家重臣的鍋島直茂也跟著附和道:“沒錯,對唐人的水上伏擊計劃已經落空,必須儘快轉變策略!”

松浦隆信也表示贊同說:“那就不等他島津家回來,我們現在就去!”

立花道雪和鍋島直茂皆點首。

於是,這些沒有跟隨島津義弘衝擊明軍的大名皆開始棄船登岸,並帶著各自的兵,往釜田這裡從來。

吳惟忠這裡已順利衝破幾乎沒有阻礙的釜田灣,登了陸。

但沒多久,哨船就向吳惟忠報說,有大量倭寇渡海從西而來。

吳惟忠聽後不禁放下《三國志》,笑道:“挺快的!”

接著,吳惟忠就吩咐道:“朝鮮輔兵與水師皆先不上岸,陸戰步軍和夷丁輔兵先全部上岸,且先將正偏廂車運上岸,準備禦敵!”

“是!”

於是,大量女真夷丁輔兵就在官軍車手的指揮下,先推著載有銃炮的正偏廂車上了岸。

而沒多久,車手就先把偏廂車組成了一道道車牆,裡外達數層之多,排列於雪地上。

明將陳子鑾還就地抓了把雪塞進了口裡,然後就看著大量穿著竹甲的倭寇朝自己這邊殺來,而只是輕蔑一笑,然後這些倭寇抵近後,就道:“放重炮!”

不多時,大地就勐然一陣顫抖,然後多顆炮彈被送進了這些倭寇陣營中,當場撞碎了一倭寇,接著就帶著碎肉組織肆無忌憚地衝了起來,直接犁出了一條血路。

但這些倭寇倒也沒有因此退卻。

因為倭國眼下正值戰國時代,連年征戰,所以這些倭寇大都是身經百戰或數十戰的老兵,對戰爭也就沒那麼恐懼。

何況,立花道雪和鍋島直茂等率領的本就是倭國大友家和龍造寺家的精銳。

所以,還是有倭寇衝到了明軍偏廂車車牆的附近,且也拿起火銃對射起來。

倭寇火器引進至葡萄牙,被稱作鐵炮,屬於重型火繩槍,在這個時代屬於很先進的火器,但在明軍的車陣面前,還是難以發揮優勢。

因為明軍的車陣是集中了大量佛郎機炮與鐵芯銅胎炮,再加上也有大量重型火銃,且又有車牆為掩體,所以,依舊讓這些倭寇只有捱打的份。

在這些倭寇衝過來時,偏廂車車窗內的銃炮頓時一起開火,當即就讓大量倭寇斃命在地。

立花道雪見此,只得下令自己這邊的兵暫停攻擊。

鍋島直茂見立花道雪停止了攻擊,也只得下令停止攻擊。

松浦隆信和宗義直也皆是如此。

吳惟忠見倭寇畏於自己這邊的車陣火器,就再次吩咐道:“開車門,讓正廂車出戰,夷丁與刀盾兵披甲,以正廂車為掩體,衝過去殺退他們!”

說完,吳惟忠就繼續在陣陣鼓聲中,看他的《三國志》。

而這時,明軍就真的推出了大量正廂車,往立花道雪等倭寇所集中之地而來。

正廂車是俞大猷發明的,主要用於正面進攻,有炮手或者銃手在廂車內進行射擊,同時也有重甲步兵躲在廂車後面,以隨時準備與廂車裡的火器手組成多兵種作戰單位。

而偏廂車則是戚繼光的傑作,主要是防禦,可以戰時直接組成車牆,然後大量火銃火炮手上車,藉著洞口對敵軍射擊。

如今大明的陸戰步兵算是結合了這兩類戰車的各自特點,形成了攻防一體的作戰模式。

後來也被努爾哈赤學去,變成了八旗重甲步兵的常用戰術,努爾哈赤還因此曾下過令,無楯車步甲不得進攻。

話轉回來。

當大量正廂車在車手推動下朝倭寇逼近時,倭寇的頭目立花道雪等皆對這種打法感到陌生。

要知道,倭寇現在才剛剛掌握三段擊,知道怎麼組建火器部隊。

但再陌生,倭寇此時也只能硬拼,畢竟是護衛自己的領土。

於是,大量倭寇鐵炮開始了攻擊,打得包牛皮的正廂車彭彭作響。

而就在這正廂車抵近這些倭寇不到五十步時,突然大量夷丁,即女真人和索倫人,這些因為幾尺布或者幾鬥糧食就被徵募來對倭作戰的人,直接披著重甲朝這些倭寇衝了來。

與此同時,南兵中的刀盾兵也披甲持盾衝了來。

立花道雪等倭寇頓時就見許多比自己高大很多的鐵人,從車後衝了出來,且拿著狼牙棒和戰斧鐵錘這些兵器朝自己頭頂隨意砸了過來。

李覺先此時就持著一重錘朝一倭寇砸了來,這倭寇倒也眼疾手快,直接拔刀來擋,結果其手裡的倭刀直接斷裂,整個人也被李覺先手裡的重錘砸得腦袋崩裂,倒在了地上。

另一倭寇見此持刀就要噼砍向了李覺先,但其刀砍在李覺先的重甲上,對其沒有任何殺傷,還因此被李覺先發現,而也跟著被李覺先居高臨下的砸成肉泥。

能被選入軍中的夷丁和刀盾兵本來就高大威勐,何況倭人本來就矮,且又沒有重甲護身,而倭刀也的確不適合近戰,所以倭寇近戰就很是吃虧。

倭人之所以沒有多少重甲,自然就跟他們本身鐵資源有限有關,何況現在他們還處於戰國時代,需要造的兵器多,所以只能把鐵礦石集中在兵器打造上面,而也就造成除少量貴族和其親衛披甲外,其他倭寇基本上都只是穿竹甲。

很快,明軍就仗著有重甲護體且加上體格更強壯,也就殺得這些倭寇連連敗退,血流成河。

更有一些來自遼東的夷丁直接持重箭射殺著躲在後面的倭寇武官。

立花道雪這時就腿部中了一箭,而影響了撤退的速度。

於是沒多久,李覺先這裡就追了上來,且朝他衝了過來。

立花道雪身邊的十幾名武士拼命阻擋,也無濟於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李覺先這個披重甲的大明武臣離直接家主越來越近。

立花道雪是倭國戰國時代大友家的悍將,也是大友家的中流砥柱,因其年輕時用刀噼雷沒事,而被譽為雷神,且在倭國有赫赫威名。

立花道雪此時見此就不得不拔出自己的所謂噼雷倭刀來,且忍痛朝李覺先衝了來。

蹦!

頓時,只見刀斷錘落。

立花道雪手裡握著斷刀,坐在了地上,頭上全是血,且接著就倒在了地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無限合三星武將,貂蟬扶腰

豬肉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