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可避免的事。

一是資訊差導致的,只有身處中樞核心的人才更清楚朝廷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才不會人云亦云。

二是正常競爭下,擁有更多權力和財力的貴族公卿本身就更有膽魄和實力、以及動力去與朝廷合作。

張宏和孫斌這些內廷大太監也買了些,他們不想讓皇帝覺得他們在這樣的新政上也不知道支援。

英國公張元功、興安伯徐汝誠等一些勳貴也買了些,以表示皇帝如今既然器重他們勳貴,讓他們承擔更多職權,那他們自然應該表示表示。

不過,這些人都比申時行交的少,似乎更看重的,不是能從這裡面得多少好處,而是既向皇帝表達了自己支援這認購劵發售的態度,也向比自己地位高的元輔樞密使這些,表示自己不與你們爭寵,主動降低認購的規格。

饒是購買認購劵這事上面,也講究著等級有序。

而這樣一來,使得總價值兩百一十多萬兩銀元的認購劵,並沒有被全部認購完,還剩不少。

只是剩下這不少的認購劵,卻幾乎無人問津。

自然還是之前提到的原因。

普通計程車民們對認購劵還是不太敢信任,信任這真的能帶來收益。

再加上,物議也在有意無意地勸阻著普通士民去相信朝廷。

“要我說,這認購劵的事,可千萬別信!”

“也不看看,現在買認購劵的都是些什麼人,不是王公貴族就是公卿大璫!”

“他們為了保住自己權力,自然得拿錢獻媚,以行賄權奸!或者有意惺惺作態,故意引我們這些人上鉤。”

禮部郎官陶幼學這天便在一瓦肆內,對自己同僚吳遵誨說起認購劵的事來,而言語間便透露著不信任朝廷的意思。

吳遵誨聽後倒擰眉說:“我倒寧肯相信上面就是這個目的,不然,一旦真讓天下士民相信可以靠買認購劵取利,那誰還願意透過買地取利?”

“如此地便不值錢,有大量土地的農戶就變相被奪走了利,而農為國家之本,此舉便會大傷國本!”

“公所言有理。”

“前者是詐取天下之財以肥己,後者是壞天下之本。”

陶幼學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他知道,吳尊誨擔心的是這樣做會改變大明“以地為貴”的現狀,而使得他們這些大地主利益損失嚴重。

而與此同時。

在京師人流最多的大明門外棋盤街一帶的牆上,還貼了一張揭帖。

揭帖內容竟直接說朝廷是借買認購劵之事,斂財於民,定是征伐無度而導致國庫虧空,以至於無財可做賙濟所致,故號召人不要輕信。

一時,看見的人很多。

許多人也因此議論紛紛。

“還是謹慎些為妥,真要是朝廷藉此斂財,把我們的財斂了去,只怕就不好要回來了。”

“這些年先徵倭,然後又徵緬,而許多相公都說,打仗是最費錢糧的,偏偏本朝就打了不少大仗,只怕真的費銀不少,而如今這申吳縣當國,為了解決缺錢的事,估計就想出了這招,當不能上當!”

“好個申吳縣,真正是奸商出身,比張太嶽還會搜刮!”

“張太嶽好歹只是藉著清丈之名搜刮士紳,他倒好,竟想用一張空頭紙劵直接搜刮我們士紳的錢財!”

“你們說,他申吳縣會不會因見沒多少人去買認購劵,而會蠱惑陛下下旨強制要求官紳買,且以革除官爵功名為威脅?”

“如若這樣,那就上疏諫阻!”

“大丈夫仗節死義,寧被處死也不能讓他申吳縣強奪民利!”

茶樓酒肆裡,青樓勾欄中,皆有關於這認購劵的議論。

禮部左侍郎于慎行在聽到這些議論後,倒也擔心朝廷會強制要求官紳認購,便上疏以國家惠民不宜違民之願為由,勸諫朱翊鈞當下明旨,說明認購劵之事皆憑自願,而令有司不得強索士民認購。

而勸人發財的事,本就不宜強逼,不然就的確更容易讓人覺得是詐騙。

所以,朱翊鈞準了于慎行所請,讓侍御司下明旨戒諭有司不得強令士民認購。

這倒讓士民們放心了不少。

但也正因為此,反讓一些大膽的普通士民有了些想法,開始認購了一些礦利認購劵。

鳳陽官辦紙坊的陳九竹就因為在《邸報》上看見這樣的聖旨後,覺得皇帝這樣承諾,必不是真的欲奪民利,反把他經營官辦紙坊所得的所有現銀拿在手上,而去戶部分派到中都鳳陽出售認購劵的機構,買了一批認購劵。

葉阿貴因聽陳九竹這麼說,也跟著買了二十兩銀元的認購劵。

王小草甚至因此還有些埋怨他:“你跟著去湊這熱鬧作甚,二十兩的銀元,可是你在紙坊寒天暑熱辛苦出來的血汗錢。”

“沒事,人要感恩嘛!”

“我是因為朝廷推行實業新政才有機會靠官辦紙坊吃飽飯也娶妻生子的,如今若如今這樣好的朝廷是真缺錢,我就當捐了,讓朝廷渡過難關;如果是真的,那自然是會賺的,畢竟陳爺和朝廷的眼光不會錯的。”

葉阿貴抖著懷裡的嬰兒笑著說道。

王小草嘆了一口氣,就開始系圍裙做飯,說:“行吧,反正是你掙的,你想怎樣就怎樣,要報恩也行!”

有些人買認購劵的確是基於報恩的心態。

張敬修在奉旨進京途中聞知此事後,就對自己僕人吩咐說:“把府裡的三萬兩銀子取來,換成銀元,買認購劵!如果不是陛下洪恩,我張家不可能還善存到今日,這時豈能不支援朝廷,不支援新政?”

“是!”

也因此,張居正一族也買了些。

……

不知不覺就到了萬曆十三年的三月初。

春意越發明顯,紫禁城的玉階出也漸漸點綴出越來越多的青綠色。

“目前還有多少認購劵沒發售完?”

而在這一天。

侍御司,已換下冬裝的朱翊鈞特地走來了這裡,且因認購劵發售截止在即,便問起了戶部尚書海瑞。

海瑞回答說:“還有六十來萬兩銀元的認購劵沒有認購。”

“既如此,就由內帑買了!然後,立刻讓徐貞明在歸化增開新礦!”

朱翊鈞說著就沒再說什麼,只心道:“真正是時局如此,在這個屬於君主制的黃金時代,註定君主會掌控大部分利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陳:幫陳叔寶的子孫打天下

白深慕雁

世界末日我打造頂級安全屋

捧玫瑰待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