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爵在離開張府後,吳中行和趙用賢等皆圍了上來,詢問情況。

王錫爵搖了搖頭,既沒有說張居正已自身為難到要逼自己殺了他,也沒有替張居正說話,只說道:“奪情之事難以挽救也!”

王錫爵說後就離開了這裡,只在上轎後,嘴角浸出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笑意出來。

而吳中行等人這裡,因為王錫爵這一句“奪情之事不可挽救”的話,無疑相當於火上澆油。

尤其是,許多真的把禮制看得比聖旨還重的文官,當場就炸了!都以為張居正對王錫爵說了什麼強硬的話。

“禮制與奪情乃兩難共存之物!他張江陵若真想被奪情,除非我鄒某人今日死在這裡!”

其中,進士鄒元標就因此先高聲喊了一句。

吳中行也是義憤填膺,與趙用賢、朱南雍等對視一眼,就扯出一張白布來,然後咬破手指,在白布寫下“權臣亂制”四字,接著就將這白布展開在手裡,往會極門方向走來,意欲直接求見皇帝。

許多翰林、國子監、六部的文官皆跟了來。

“朕都下旨奪情了!這些人還不依,還要去逼先生丁憂,這是真不把赫赫皇權放在眼裡啊!”

朱翊鈞在得知許多官員去了張宅又往會極門來了後,就腹誹了這麼一句。

“張先生有本上來了沒有?”

朱翊鈞在腹誹後就詢問起來。

“回皇爺,還沒有。”

張鯨回道。

朱翊鈞聽後沒再說什麼,只在過了小半晌後,問道:“明日是在宣治門視朝的日子對吧?”

“是的。”

張鯨回道。

朱翊鈞聽後就看著陰沉沉的天,說道:“明日或許就能見分曉了。”

在朱翊鈞看來,真正需要在乎的反而不是這些刺頭一樣的文官,而是整個天下掌兵馬的人,是否也希望張居正回籍丁憂。

要知道,新政損害的不僅僅是士大夫的利益,也損害了許多將門即軍事地主的利益,包括錦衣衛體系。

因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地主,而且都是大地主。

朱翊鈞擔心的是,雖然反對奪情的只是清流文官,但只怕同情這些清流文官的可不僅僅是文官,而是天下所有的地主。

次日是萬曆五年十月十九日,朱翊鈞視朝的日子。

宣治門外三聲鞭響後,文武官員組成兩班進入了城內。

朱翊鈞坐於門內中央,看著這些文武官員們道:“朕的奪情之旨已經下了,為何還有朝官鼓譟生事,反對奪情?”

“回陛下,旨意雖下,然天下人心難違,故才有不服者,而依舊願元輔能堅守孝禮,而不亂天下之禮!”

王錫爵回道。

禮部尚書馬自強也跟著道:“陛下,奪情乃奪人子之孝,人心的確難服,陛下宜體諒人情,故請寬宥非議奪情之事者,以明其護禮倡孝之心。”

“朕又沒說把他們怎麼樣!卿現在求情未免太早了些吧。”

朱翊鈞沒好氣地問道。

禮部右侍郎許國這時出班道:“陛下雖未將其怎樣,但恐有輔臣脅迫陛下行以嚴法!故大宗伯才不得不,先為不肯元輔被奪情之官員陳情!還請陛下明鑑!”

“這麼說,你們都是希望元輔張先生丁憂的?”

朱翊鈞問道。

王錫爵先站出來道:“回陛下,臣等只是理解反對奪情者。”

“朕現在問的是你們是不是也想元輔丁憂?”

朱翊鈞回道。

“是!”

王錫爵毅然回了一句,就道:“臣不敢瞞陛下,奪情的確不合陛下為政以德之初衷,自古聖明之君莫不崇德守禮,豈能因元輔之賢而廢禮,此為因小失大之舉!”

“還有誰也反對奪情,也都站出來說說吧。”

朱翊鈞點首道。

禮部尚書馬自強站出來道:“陛下,奪情的確非崇禮之政,臣亦認為不當為元輔壞禮制!當準其丁憂回鄉。以應天時,以合人心。”

“禮當起於敬而止於仁,身為人臣,天子已奪情,就當敬天子之命,而才算是從於禮,怎能只知人子之禮,不知人臣之禮?”

趙貞吉這時反駁起來,且道:“陛下,以臣之見,反對奪情者,皆是已忘記待天子之禮,而有意借人子之小禮,亂尊天子王命之大禮!這是居心否側之舉,當誅!”

“陛下!臣奉旨巡視京營,而得知反對奪情者非只文臣一樣,總督京營戎政之彰武伯與三大營各營副將等皆認為丁憂乃大禮,不當不循,陛下不可不察!”

巡視京營的御史李學詩這時站了出來。

朱翊鈞聽後就喚道:“彰武伯楊柄。”

“臣在!”

楊柄這時站了出來。

朱翊鈞便問道:“你果真也反對奪情?”

楊柄回道:“回陛下,奪情實為違禮,的確不妥。”

楊柄這話一出,在場反對奪情的官員們皆面露出得意之色來,且都瞥向了朱翊鈞和趙貞吉這些支援奪情的官員。

錦衣衛掌衛事都督同知餘蔭見此也站出來道:“陛下,臣亦認為奪情非禮。”

一時,因為餘蔭這麼說,趙貞吉等支援奪情的大臣臉色更加難看。

朱翊鈞也抿了抿嘴唇,只道:“三大營各營副將怎麼說,真如御史李雪詩所言,支援讓元輔張先生丁憂守禮?”

明朝京營在嘉靖中葉後重新改組為三大營,而三大營自隆慶開始由楊博、譚綸先後整頓營務後,整個三大營的戰力已有所恢復,已是京城的主要守備力量。

這時,神機營副將白允中、神樞營副將陳勳、五軍營副將劉東,站出來道:“回陛下,臣等不敢擅言國政,只知唯聖命是從!”

彰武伯楊柄詫異地瞅了這三副將一眼。

“陛下,臣的話還沒有說完!”

這時,餘蔭突然站出來,急忙喊了一聲,就道:“臣的意思,奪情非禮,但乃是聖命,是聖命就不可不依,臣是這個意思,請陛下明鑑!”

“陛下!臣也是此意,奪情雖不妥,但罔顧聖命則更是不當,乃無人臣之德也!”

彰武伯楊柄也急忙改口,開始拭起頭上的汗珠來。

李學詩和王錫爵等則是一臉詫異,許國更是朝白允中三副將看了過來。

朱翊鈞本人也頗感詫異。

“皇爺!大司馬譚公有遺本送到!”

而就在這時,文書房的太監疾步走了來。

朱翊鈞聽後站起身來:“遺本?”

他沒想到譚綸最終還是沒有熬過萬曆五年。

文書房太監稟道:“啟稟皇爺,大司馬譚公已於今早亡故。”

朱翊鈞聽後忙接過遺本來,開啟一看,卻是譚綸請皇帝不要追究三大營主將吃空餉的事,言當為國留將才。

朱翊鈞這才明白了過來,明白為何三大營的三副將忽然支援奪情,便道:“傳旨,輟朝一日,賜譚卿祭銀三千兩,令禮部優敘其所追諡號,吏部優敘其追加官爵。”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晉太祖武皇帝傳

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