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因而在這時喚了一聲:“馮保!”

馮保躬身走到了李太后身側來:“老奴在。”

李太后則依舊盯著教訓張鯨的孫海:“前面打人的是誰?”

馮保難掩笑意地揚眉回答說:“他叫孫海,投在了孫公公門下。”

李太后沉著臉:“收這麼個輕狂人在皇帝身邊,不是你一句他是孫德秀的人就能摘乾淨的!”

“娘娘說的是,老奴今日就跟他談談,這孫海也是因見張鯨初來,有些規矩不懂,便不得不嚴格管教,也是怕張鯨影響了皇爺。”

馮保這時倒替孫海說起話來。

“不必了!”

李太后聽馮保這麼說,只回了這麼一句。

朱翊鈞愕然地瞅了馮保一眼,旋即也就瞭然過來。

他知道這馮保是刻意要在李太后面前表現出自己一副公正且處事謹慎的形象,而沒有因為孫海是其政敵孫德秀的人,就直接就勢詆譭。

朱翊鈞今日請李太后來自己寢宮,事實上就是想讓李太后看見孫海這一幕,為扶張鯨進司禮監做準備,而他借的故則是讓李太后看他練的字。

李太后自然願意看看自己兒子的書法是否長進,何況還是朱翊鈞主動邀請,再加上飯後需要消食,也就欣然前來。

只是李太后一來就看見了孫海訓人的一幕,一時面色陰沉了不少。

孫海也在訓了張鯨後沒多久,瞅見了李太后攜皇帝朱翊鈞、馮保等來這裡的一幕,且一瞅見就忙跪了下來,顫慄著身子。

張鯨隨後跟著跪了下來,抽了一下有些紅腫的臉,隨即就微微抬頭,與朱翊鈞對視了一眼。

“皇兒,你的字呢?”

李太后一到朱翊鈞的書房內,就問了起來。

朱翊鈞則親自去開啟了一填金木盒,取出十二道牙牌和一張寫有三十六個字的御箋來,對李太后說:“母后請看,這就是皇兒寫的字!”

李太后看了過來,只見澄明潔淨的十二道牙牌上,各刻有三個字,且與御箋上的三十六字所體現的內容一模一樣,御箋上的三十六字也是三個字一組,合計有十二組。

“謹天成、任賢能、親君子、遠嬖佞、明賞罰、嚴出入、慎起居、節飲食、收放心、存敬畏、納忠言、省財用。”

李太后看著這些字喃喃唸了起來,一時啞然在原地。

朱翊鈞知道李太后和外朝的儒家官僚們都希望他能成為一個符合儒家標準的聖主仁君。

而決心暫且養望的朱翊鈞也就刻意按照儒家的標準做一些讓李太后和外朝的儒家官僚們認為他足可以成為符合儒家標準規定的聖主仁君。

這對於朱翊鈞而言不難。

反正按照儒家標準,無非就是為政以德,親賢臣、遠小人,把各自假大空的聖賢道理拿來裝表成格言座右銘就是。

且在這時,朱翊鈞還繼續說道:“母后,皇兒練字時,思及古來聖主仁君之德,所行事大多可以十二類事概括之,故也就乾脆寫下了這十二事。而特地先讓內廷有司做了牙牌,將這十二事鐫刻於牙牌上,以彰皇兒欲效古之聖主仁君之志。如今請母后來看皇兒所練的字,也是想請母后做個見證,以證皇兒志向!另外,皇兒還想將這十二道牙牌分賜閣臣公卿,將來皇兒旦有不按上述十二事為君,閣臣公卿皆可持此牙牌進諫!不知母后以為如何?”

李太后此時見朱翊鈞如此懂事的在有意戒勉自己做符合儒家標準的聖主仁君,也就在滿臉震驚之餘,笑了起來:“皇帝,你這樣做很好,予心甚慰!”

不多時,馮保就安排內宦將牙牌送到了張居正等閣臣九卿手裡。

張居正等閣臣九卿皆頗為稱讚,言天子這十二事可以終身奉行,還表示願意遵諭行事,將來倘若天子所為又不合這十二事的,會執牌以諫。

當然,聽與不聽的最終解釋權在朱翊鈞手裡。

不過朱翊鈞此舉在大明文臣間產生的震動還是很大的。

呂調陽甚至再次對張居正低聲言:“叔大,天子如此自律,又肯受朝臣規諫,明顯極重文臣儒道,乃聖天子也!馮保宜除之!”

張居正依舊不言。

從來不見怒色的呂調陽因而不由得把手拱著重重一搖:“元輔!”

張居正瞅了呂調陽一眼:“且不提馮保這事,公難道真覺得,天子有圖治之心,有求賢納言之渴,就可為聖天子乎?”

“叔大的意思是?”

呂調陽問了一句。

張居正道:“明示篤學圖治之心而令高堂臣工皆以為自己有聖君之質,以保自身且暗蓄鋒芒,藏除權宦之心,皆為小智也!只能說明陛下小處明睿,但真欲成大器,當知非除一權榼便能治天下。閣臣公卿乃陛下臣工,非陛下家奴,豈能自甘為其驅使,而不問此舉是否利於君父社稷蒼生乎?”

呂調陽張嘴欲辯,最終還是隻躬身一拜:“叔大所言極是!”

張居正則微微一笑,轉身卻為朱翊鈞寫十二事戒勉自己的行為寫起賀表來。

“皇爺恕奴婢多言,有元輔張先生在,外朝文臣難以徹底與馮保翻臉,進而助陛下去此大璫!”

這晚,張鯨趁著孫海沒在,又趁機熘到朱翊鈞面前閒扯起來。

站在椅子上欲去拿書架隔斷頂部一冊史書來夜讀的朱翊鈞伸著雙手的同時,沒有回應張鯨,只因自己基本踮起腳也拿不到想要的史書,而直接回頭對張鯨吩咐說:“把朕桉上的那套《四書集註》拿來!”

張鯨也就忙就勢把《四書集註》抱了來:“要不讓奴婢替皇爺拿吧。”

“那行,你直接站在這上面。”

朱翊鈞先下了椅子,然後把《四書集註》放在了椅子上,對張鯨吩咐起來。

張鯨應了一聲,就雙腳踩在了《四書集註》和椅子上,把朱翊鈞想看的史書替他拿了下來。

朱翊鈞接過後就問張鯨:“你的臉怎麼樣?”

“也就腫了些。”

張鯨笑著回道。

朱翊鈞道:“下去歇著吧,今晚該孫海值守。”

“是!”

張鯨也就退了下去。

而朱翊鈞這裡則看起史書來。

沒辦法,這個時代夜晚的娛樂方式太少,而他這個皇帝還因為嚴母管教著,連這個時代的許多娛樂方式都還不能體驗,也就只能看看書打發時間,相比於儒家經典書籍,在他能看的書裡,只有史書還有意思些。

所以,朱翊鈞只能選擇用讀史書的方式來打發時間。

只是朱翊鈞在讀了大約一炷香時間的史書後,卻發現孫海一直未來。

朱翊鈞因而大聲疑惑,也就喚道:“來人!”

沒一會兒,殿外跌進一內宦來:“皇爺請吩咐。”

“孫海呢?”

這內宦回道:“孫公公去司禮監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狗熊嶺戰國史

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