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大學士呂調陽、張四維,吏部尚書張瀚、禮部尚書馬自強、戶部尚書王國光、刑部尚書王崇古、工部尚書郭朝賓、左都御史陳瓚這些公卿大臣,此時的確皆已聽聞到有官員伏闕的訊息,而都趕了來。

這些人加上張居正、譚綸,是大明帝國如今最有地位和權勢的一批文官,自然也都知道上一次左順門伏闕哭諫發生了什麼,而也就因此皆不敢無視今夜的這件事。

“到底怎麼回事?”

呂調陽還特地攔住了一往外跑的御史詢問起來。

這御史喘著氣把事情原委告知給了呂調陽和圍攏過來的其他公卿大臣們。

呂調陽和其他公卿大臣們聽後皆大驚失色。

而就在此時,張四維突然一臉駭然地說了一句:“沒有廷杖!被誅者亦非被杖斃!”

“這畢竟不是大禮議之時。”

呂調陽先說了一句,又道:“但伏闕誅戮這麼多大臣,也還是令人不敢相信。天子對叔大之倚重,真正非常人所能及。”

“不是說元輔就已在御前嗎,還有譚綸?”

陳瓚這時沉著臉問了一句。

呂調陽點首:“或許也正因為在御前,才未有廷杖杖斃之事。”

“那也不能草管人命!”

陳瓚突然厲聲回了一句,又質問道:“身為元輔與本兵,就阻止不了陛下施大刑于臣嗎?!”

呂調陽不好再說什麼。

反而是王國光這時嗤然一笑道:“元輔諫阻得了陛下,能諫阻得了兩宮太后?”

“你什麼意思,你還想說這是兩宮太后的意思?”

陳瓚問著王國光。

王國光忙失口否認:“我沒這麼說,只是談談元輔能諫阻得了誰而已。”

“先不要爭了!等叔大和子理出來後就知道了。”

張四維這時也沉著臉說了一句,且看向了會極門方向。

沒多久,眾公卿大臣就看見兩乘肩輿被抬了出來,遊七與譚家的家奴領著這倆肩輿往這邊走了來。

“竟賜肩輿!”

張四維一臉意外地說了一句。

“也不知是陛下賜,還是兩宮太后讓陛下賜的。”

王國光這時跟著說了一句。

“問問就知道了!”

陳瓚瞅了王國光一眼,隨即便走了過來,先攔住了張居正和譚綸的肩輿,且問道:“相公為何突乘肩輿出宮禁?”

萬曆時的大明朝,六部尚書基本上對內閣輔臣以相公稱之。

當然,這裡的相公不是對生員所稱的那個“相公”的意思。

張居正下肩輿後,就讓遊七去東華門外等著,而他則朝陳瓚等公卿大臣走來,言道:“乃陛下賜予僕與本兵之慈恩。”

“陛下對相公與本兵尚有賜肩輿以避風雪之慈恩,緣何對伏闕之悍臣無半點慈恩?”

陳瓚這時問了一句。

張居正一怔,隨即冷言問道:“怎未有慈恩?未以杖斃降逆臣,便是恩!”

“本兵當時也在場,想必應清楚情景,這慈恩到底是來自於元輔,還是來自於陛下?”

陳瓚問道。

張居正此時已坐回到了內閣值房左首椅子上,沉下了臉。

譚綸見陳瓚這麼問,就看了張居正一眼,隨即道:“是我與元輔一起進言讓陛下這麼做的,這些伏闕者,不誅不可,因為他們已有欺君逼宮之嫌!”

譚綸這麼說後,眾公卿大臣詫異地看向了張居正。

陳瓚更是直接追問著張居正:“既如此,相公為何不請陛下降慈恩,饒其性命?為何要用如此嚴峻之旨,使我士大夫再次流血于禁庭!”

“還是說,相公也這麼請了,只是陛下未肯,執意如此?”

陳瓚問道。

張居正道:“自然不是。”

陳瓚一愣,隨即呵呵冷笑道:“這麼說來,相公還真是令門生口中所謂的實相也!能帶著本兵一起逼得陛下下此嚴旨。”

“總憲何必這麼說,元輔就是元輔,我大明沒有相國!”

張四維這時倒激動地說了起來。

“哪裡沒有相?!”

“沒有相,能讓陛下下嚴旨,還能讓陛下改杖斃為格殺勿論?乃至能驅將門為走狗,用閣臣公卿如幕僚,這能不是相?”

陳瓚咄咄逼人地說了起來。

張居正道:“隨公怎麼說,僕回內閣是來宣兩宮太后慈諭的。”

呂調陽、張四維等聽後忙恭敬肅然地匍匐在地。

“兩宮太后降慈諭言:欲出宮去長椿庵禮佛暫住,著皇帝令內閣代兩宮擬旨宣於天下知道。”

張居正說完後,除譚綸外,呂調陽等皆是一驚。

“張太嶽!”

而陳瓚甚至在這時起身指著張居正叱喝了一聲,且不再對張居正以相公相稱,而是直接稱其姓與號,道:

“公還說自己不是相,公若非相,怎能行韓忠獻公(韓琦)等宰相才能行之事,而迫使兩宮太后遷居庵廟?!”

“公既有宰相之權,為何就不能有宰相之量?!”

“伏闕之文臣,年輕氣盛,不知敬畏,汝容其諍言,為國留賢,又有何不可?偏偏要行嚴酷之政!”

“公可知道,就因為你嚴酷,動輒以重挫懲小過,才使令門生劾你!公如今又以嚴酷教天子,而只教天子以寬仁留賢之德,你這樣能使天子為堯舜乎?!”

“吾非相,乃攝也!”

張居正突然將幾桉重重一拍,站起身來,且朝陳瓚如勐虎咆孝一樣,吼了一聲。

陳瓚和在場的公卿大臣們當場怔在原地。

咳咳!

咳嗽的不是譚綸。

而是張居正。

張居正面色潮紅,橫眉怒目,盯著陳瓚。

陳瓚則站在原地一動未動。

“元輔息怒!”

張四維這時反應最快,當即起身,且竟朝張居正躬身作揖了一下,然後急速轉身,走向桉桌道:“下僚這就遵太后慈諭擬旨!”

呂調陽、王國光等詫異地看向了張四維。

陳瓚也詫異地看向了張四維。

所以最後,除了譚綸外,公卿大臣們皆默默地離開了文淵閣。

他們也不敢再說什麼了,畢竟張居正都這麼說了,他們還能說什麼。

總不能,像趙普一樣謀劃著給張居正來個黃袍加身吧;也總不能,為了小萬曆,押上自己的九族來個“清君側”吧。

張四維不久後就把聖旨雙手遞到了張居正面前:“元輔請過目吧。”

“子維的辭章素來是好的。僕就不看了,直接讓人拿到制敕房吧。”

張居正笑說後就起身離開了內閣。

譚綸跟了來,道:“叔大何必這麼說,天子或許沒有芥蒂,但兩宮太后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一個小太監鞭策秦始皇很合理吧

凰天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