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青銅卡尺算得上是華夏曆史上一項重大的發明。

不過另據西方一九七三年出版的百科全書第10卷第402頁,宣稱遊標卡尺是西方數學家維尼爾_皮爾在公元一六三一年發明。而我國早在公元9年,就已經在使用了,所以西方的百科全書得該改寫了。

事實證明華夏遊標卡尺的發明和使用至少是比西方早了大約一千七百年,直至今日,卡尺大體還保持著王莽發明時的樣子。所以說華夏古人的發明又一次改寫了世界歷史。

其實百里秀之所以用遊標卡尺,主要還是想看看這明朝的遊標卡尺和現代的遊標卡尺有什麼區別,然而事實證明,這其實根本沒什麼區別。

畢竟以百里秀的超級精準的天賦,哪怕是不用遊標卡尺也能將其加工的分毫不差。

所以當百里秀拿著被機床加工之後的火藥桶完美的無缺的塞入火銃的後堂之後,頓時就讓兩位鐵匠感嘆這機床居然還能這麼用。

經過再次的試射,由機床車出來的槍管和火藥桶也就是全金屬彈殼兩者之間的密封終於是到位不在往外冒煙了。

雖然威力增加了不少可以射穿靶子了,可是其精準度卻是沒有上漲多少,百米之內還算可以,但是百米之外就要靠天意了。

並沒有和弓箭的射擊距離拉開多少。

之所以會這樣,並不是威力不足,而是因為沒有膛線,以及兩位鐵匠使用的還是球形鉛彈,而不是圓柱形鉛彈。

而說起圓柱形鉛彈,那就不得不說在一八三六年被髮明的米尼彈了。

米尼彈因為其圓柱形的彈頭直徑略小於槍膛直徑,這樣裝彈就很方便。彈頭的底部有個圓錐形的空洞,一個木塞堵住洞底,發射時燃氣壓迫木塞擠進空洞,迫使彈底膨脹,緊貼膛線,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洩,又可以使彈頭在膛線壓迫下高速旋轉。米尼彈解決了前裝線膛槍裝彈困難,滑膛槍射程精度太低的問題,使得步槍超過火炮,成為當時戰場上的決定性武器。

其實讓米尼彈大放異彩的還是在東方的戰場上。

一八五一年,由洪秀全發起的太平天國,在金鈿發動了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他們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打下了滿清的半壁江山,並在金陵定都。

然而是什麼讓太平天國如此神勇?每每在和清兵對壘的時候,能夠將數倍於己的清兵打的落花如水。原來是太平天國從西方國家購買了一批火槍,而且是射擊“米尼彈”的火槍。這種在歐洲也是最前沿的“米尼彈”在古老的東方大展神威。

當時的滿清士兵依然使用冷兵器向太平天國發起進攻,結果被拿著填裝“米尼彈”火槍的太平天國士兵打的落花流水。就連滿清賴以自豪的騎兵發動的進攻也相當於自殺,因為騎兵還未接近步兵,大部分的騎兵和馬匹就已被“米尼彈”打中,清兵們擅長的白刃格鬥根本就用不上,遠端攻擊的弓箭更是不堪,因為弓箭的射程大致在七十米左右,而“米尼彈”的射程則是達到可怕的四五百米以上!

雖然因為太平天國的內耗,導致這場農民起義最終走向敗亡,讓人扼腕不已,但是“米尼彈”的威力卻震驚了世人。在消滅太平天國之後,一項固步自封的滿清朝廷都破天荒的開始向西方國家定製現代化的熱武器。可見“米尼彈”給滿清朝廷帶來多大的衝擊。

當時西方的火槍依然是前裝彈藥,後裝的金屬定裝彈依然沒有出現,而且槍管已經出現能讓子彈打擊更加精準的膛線。但卻給士兵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煩惱,就是每次填裝彈丸都非常的費事,因為想讓子彈打的更精準和更遠,就得讓子彈將槍管填滿,不能留有空隙。這就讓填裝彈丸變得非常麻煩,以致後來不得不給每個士兵配發一個小錘子,在填裝子彈時錘擊通條,把彈丸填裝進槍管。

“米尼彈”的樣式和現代子彈已經差不多了,都是圓柱錐體,本身略小於槍管,讓他更加便於填裝,彈頭的底部有個圓錐形的凹槽,裡面塞入一個木塞。當激發火藥發射時,燃氣壓迫木塞擠進凹槽內,迫使彈底膨脹,緊貼膛線,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洩,又可以使彈頭在膛線壓迫下高速旋轉。這種“米尼彈”的射程可達到四百米以上,他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當時西方的戰略戰術。

在拿破崙時代,使用燧發槍的有效射程不到一百米遠,當時戰場上的大殺器是火炮,他的射程遠遠高於燧發槍,然而在“米尼彈”問世後,火炮被迫從步兵的前列退到步兵的後面,成為了輔助武器,因為當時火炮的射程還達不到四百米。

當然米尼彈的啟發很快就在火炮上得到了應用,原本球形的火炮也分分開始朝著圓柱錐形發展。

這一下子可就讓火炮的射程也達到了十公里以上。

當然,米尼彈在前裝堂的火槍,火炮上是神器,可是到了後裝堂的金屬定裝時期看著好像就沒那麼重要了。

畢竟後裝堂相比於前裝堂少了很長一節塞槍管的過程,然而,自從米尼彈出現之後,哪怕是現代的子彈也都沒有使用球形子彈的了,基本上都是圓柱形外加錐形彈尖,或者橢圓形的彈尖,而彈底部哪怕不是和米尼彈一樣的凹下去,那也是平底的,不會和球形彈哪樣外鼓了。

當然百里秀雖然知道鉛彈百米之外就飄的打不中的原因,但是百里秀並沒有直接推出膛線,以及米尼彈,反而向著太子朱標問道:

“這鉛子百米開外落點就不準了,雖然威力仍然很大,但是落點不準,就沒辦法打中敵人,不知道太子殿下又沒有想到什麼樣的方法來增加鉛子彈的精準度呢?”

太子朱標一聽百里秀這麼問,不用多想很顯然也是明白,這是百里秀又在考問他了。

但是這東西發明或者發現這東西並不是立馬就能想出來的,據說發明膛線,讓子彈旋轉增加穩定性的人,其實是從旋轉的陀螺當中受到啟發的。

因為當陀螺旋轉之後立馬就可以穩穩的站立起來,因此子彈就想到如果把子彈旋轉起來那是不是就可以讓其不在亂飛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興泰六十八年

春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