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子彈在空氣重飛行所受到的阻力是和其子彈的橫截面積有關,而子彈的橫截面積是子彈直徑的平方。

但是子彈的重量就不一樣了,因為在相同的材質之下,子彈的體積越大其重量肯定就越大,因此影響子彈重量的就是子彈的體積了。

而子彈的體積一般都是以直徑的立方來增長的。

當然這些關於子彈的理論知識百里秀都是知道的。

不過百里秀對於這把反坦克步槍的彈道並不是很熟悉,因為這種反坦克步槍的彈道表百里秀穿越前並沒有在網上看到過。

所以現在進行試槍也只能估摸著打了,然後再根據彈著點進行調整。

不過百里秀的這第一發子彈雖然沒有打中,但是高爆彈的威力卻也是幹掉了那個小鬼子哨兵以及其旁邊的幾個小鬼子。

雖然二十毫米高爆彈爆炸的威力略微小於手雷但是在距離比較近的情況之下還是可以造成比較可觀的傷害的。

而後有了第一發子彈的彈著點之後,百里秀的第二發子彈的精準立馬就上升了一個臺階。

百里秀的第二發子彈就直接打中了一個小鬼子的身體,然後這個小鬼子就被這發二十毫米的高爆彈給炸的四分五裂,其鮮血和碎肉濺了周圍的小鬼子一身的。

不過百里秀的第三槍並沒有打出去,因為小鬼子已經發現百里秀開槍的位置了,透過八倍鏡百里秀已經看到小鬼子們已經開始架設迫擊炮了。

百里秀並不想和小鬼子們賭小鬼子的迫擊炮精度,因此立即就抗起這把五十多千克的反坦克步槍跑路了。

試過槍之後百里秀對於這把反坦克步槍的表現還是十分滿意的,特別是其後坐力更是讓人驚喜,穿越前的時候網上對於這款反坦克步槍的評價就比較高,是眾多反坦克步槍當中的佼佼者。

畢竟當時全球那麼多的國家自然不可能就只有瑞國製造了反坦克步槍。

因為隨著一戰坦克這種兵器的誕生,同時也促進了各類反坦克武器的發展,尤其是反坦克炮,但為了讓步兵也擁有反坦克的能力,還能靈活部署,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就誕生了反坦克槍,雖然這種武器在當時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影響力卻很大。

於是在一戰結束後,各國都開始紛紛研製反坦克槍,同時在二戰中,也都投入了使用。

比如百里秀就瞭解好幾種反坦克,這些反坦克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種、PzB38/39型反坦克槍

該槍在1938年,由得國古斯塔洛夫旗下完成設計,它的構造要想比同一時期的反坦克槍簡單一些,發射×94毫米穿甲彈,在300米的距離上,可穿透斜角為60度,厚度為25毫米的裝甲板。

在槍身兩側還掛有一個皮革製成的彈藥盒,當中能裝10發彈藥,但內部並沒有彈倉,在戰鬥時只能打一發裝填一發,整個裝彈的過程就像是操作一門小型火炮。

由於早期的PzB38型反坦克槍的戰鬥全重達到了千克,機匣寬大,這在戰鬥時很不方便士兵攜帶,所以後來就改進出了PzB39型。

這個型號的重量減小到12千克,並且修改了槍托,可以向前摺疊,減小體積,以便士兵方便攜帶。

該型反坦克槍在二戰初期被得軍大量裝備,但後來隨著各類中型、重型坦克的出現,裝甲越來越厚,這種武器已經難以再派上用場了,漸漸的就被“坦克殺手”和“鐵拳”這樣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所取代。

當然了到了後期基本上所有的反坦克步槍都被輕便容易攜帶並且穿甲能力很強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所取代。

第二種、毛瑟M1918型反坦克槍

作為得國史上的第一支反坦克槍,在一戰末期該槍就被德軍採用,發射毫米彈藥,在200米的距離上,可穿透20毫米厚的裝甲。

毛瑟M1918反坦克槍,實際上就是一支放大的毛瑟G98步槍,同樣也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內部構造與傳統步槍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尺寸大而已。

槍身全長達到了1680毫米,槍管長度960毫米,全槍重量千克,發射×92毫米彈藥,在戰鬥時可安裝雙腳支架,並且要配備兩名人員,一名為射手,一名為觀察手。

在一戰結束後,這種反坦克槍也沒有被淘汰,甚至在二戰初期,仍有一小部分的M1918反坦克步槍被得軍重新採用。

第三種、MSS41型反坦克槍

該型反坦克槍早在1936年,捷顆斯洛伐克的布林諾兵工廠就對其開始研發,途中還有ZK-382和ZK-407兩個過渡型號,其中一把採用栓動式,另外一把採用半自動式發射。

後來捷顆被佔領,得軍再次接手了這支槍的研究工作,在40年代初期,正式型號誕生,被定名為MSS41型反坦克槍。

該槍採用無託式結構,為了減小後坐力,在槍口前端還安裝了矩形退制器,尾部還帶有託板和橡膠緩衝墊,還能使用ZB26輕機槍的雙腳支架,但它不是半自動武器,採用手動式槍機,需要旋轉後向前推動才可上膛。

發射×94毫米彈藥,使用5發彈匣供彈,在100米的距離上,可穿透30毫米厚的裝甲,但在進入40年代後,這種口徑的反坦克,對後期的坦克已經無法起到效果,所以MSS41型在1942年就徹底停產了,得軍並沒有裝備太多。

第四種、“博斯”反坦克槍

“博斯”反坦克槍由瑛國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就已經研發。

採用手動式槍機,發射×99毫米穿甲彈,使用5發可拆卸式彈匣供彈,全槍長度1614毫米,槍管長度915毫米,空槍重量公斤。

“博斯”反坦克槍還曾在1943年完成援助給緬甸的“遠征軍”使用,在當年發揮出不小的作用。

第五種、PTRD-41型反坦克槍

該槍在1941年定型,二戰期間被蘇國軍隊大量採用,PTRD-41型反坦克槍的構造很簡單,僅有一根槍管和簡單的槍膛組成,全槍重量公斤,長度2020毫米,槍管長度1350毫米。

採用手動式槍機,每打一發需要裝填一發,發射×114毫米彈藥,在100米的距離上可貫穿35毫米厚度的裝甲。

該槍從1941年一直使用到1960年才在蘇國退役,同時這種反坦克槍也有一部分出口到其他地區。

第六種、PTRS-41型反坦克槍

PTRS-41是前者PTRD-41的改良款,與前者不同的是,這個型號採用導氣式系統,可以半自動開火,還帶有空倉掛機能力,內部帶有可裝填5發的彈倉,整體使用效率上要超過前者。彈藥方面同樣發射×114毫米穿甲彈。

第七種、莫辛納甘反坦克步槍

當時的蘇國除了擁有PTRS-41和PTRD-41型兩種反坦克槍外,在兩者的前面,還有一款使用莫辛納甘改裝出來的反坦克步槍。

它的大體外形與常規莫辛納幹步槍相同,但槍管更長,彈倉的尺寸也要更大,並分為兩個口徑型號,可發射×122毫米和×155R毫米彈藥。

不過這種槍並沒有使用多久,在進入40年代初期,很快就被毫米口徑的新式反坦克槍所取代。

第八種、L39型反坦克步槍

全名為:拉蒂L39型反坦克槍,是分蘭在1939年所研製的一種大口徑反器材武器,全槍長度2240毫米,槍管長度1300毫米,全槍重量千克,被譽為“槍中的大象”。

該槍發射20毫米穿甲彈,可在300米的距離上穿透30毫米厚的裝甲,並且彈藥還能選擇高爆彈或者燃燒彈,能用於摧毀敵方地堡和火力點。

第九種、索羅通S18/1000型反坦克槍

全名為:索洛圖恩S18/1000型反器材步槍,原本是一種由瑞國所生產的武器,二戰期間被德軍所採用。

該槍發射20×138毫米穿甲彈,採用10發可拆卸式彈匣供彈,並採用短後坐行程式自動原理,可以半自動發射。

PS以上這幾種反坦克槍的圖片放到評論區裡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帝國開始的稱霸

支離破碎的心

大秦青竹你別跑

子安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