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為何說浮山是北潮鮮軍的傷心之地呢!

那是因為北潮鮮軍也曾經輝煌過,不僅僅是打入了南潮鮮的汗城,還曾經一路把南潮鮮軍直接趕到了南潮鮮最南邊的浮山,差一丟丟就直接把南潮鮮軍趕到海里去了。

只不過後來米軍來了,在米軍強大的火力之下,北潮鮮軍敗北,然後一路被米軍又從浮山給平推了過去,甚至直接一路都推到了鴨綠江,甚至還想推過鴨綠江,所以這下子自然就惹出了一個援潮軍來,也就是接下來的援潮之戰了。

至於南北潮鮮為何而戰,這還得從在四五年說起,在四五年的對小鬼子作戰中,蘇軍率先打敗了盤踞在潮鮮半島北部的小鬼子。

眼看蘇國率先一步登上了潮鮮半島,慢半拍的米國,就提出了一個有利於自己的方案,以北緯三十八度線,蘇國在北部接受小鬼子的投降,米國在南部接受小鬼子的投降。

當時的形態下,米蘇還處於反小鬼子的同盟之內,即便不認同米國的操作,但公開的撕破臉還沒必要。就這樣,在蘇國的預設之下,米蘇事實上接管了潮鮮半島的南北兩地。

然後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米蘇就成立了一個臨時的聯合會,共同施行對潮鮮半島的管理。

隨後在四八年,先是米軍的佔領區下,成立了以李家為首的管理會,隨後蘇國自然也成立了,以金家為首的管理會,於是就這樣原本是一統的半島就這樣變成了兩個。

之後,米蘇先後在四九年從朝鮮半島撤軍。至此,潮鮮半島南北對峙便形成了。當時,雙方都認為自己是潮鮮的合法管理員,而且都不承認三十八度線是兩國的實際邊界。

不過雙方的兵力態勢最初是不對等的。起先李家手裡有六個裝備有米式武器的獅,相比之下金家的手裡只有區區三個獅。正因為如此,在戰爭爆發之前,李家叫囂的聲音很大,他不但聲稱要打到北邊,而且甚至提出米軍應該推遲撤軍的要求。

這種情形下,金家就向著國內請求把援潮軍裡的潮鮮族士兵劃出來抵抗李家,

這樣一來,南北軍力懸殊的局面開始緩解。與此同時,金家還接受了大批蘇國的武器裝備。南北雙方的軍隊,在38線兩邊已經發生過多次小規模的摩擦。隨著軍力的不斷完備,金家決定先發制人。

於是五零年六月底,潮鮮戰爭正式打響。由於南潮鮮的都城汗城距離三八線還不到四十公里,因此北潮鮮軍在三天之內就將其佔領。所以南潮鮮軍隊只能倉皇南撤。

而南潮鮮軍之所以這麼不禁打,幾乎是一觸即潰,其兵力和武器裝備是一方面,部隊的戰鬥力也是關鍵的因素。

南潮鮮當時兵員的構成,基本上是小鬼子統治時期的二鬼子給小鬼子端茶倒水討好巴結小鬼子的。這些人並沒有真正上過戰場,平日欺負普通人確實綽綽有餘,但真刀真槍地打起來,就不夠格了。

相比之下,北潮鮮軍是在抗戰時期是刷過武力值的。

金家要過去的潮鮮族士兵,都經歷過抗戰爭和內戰的。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南島那邊。這些士兵不但作戰經驗豐富,而且武器裝備優良。

有了兵力、武器裝備、武力值這些基礎,北潮鮮軍碾壓南潮鮮軍自然是綽綽有餘。所以在戰爭爆發後,北潮鮮軍一路向南幾乎勢如破竹,並沒有遭遇任何有效的抵抗。

八月份,朝鮮人民軍已經將南朝鮮的軍隊趕到了浮山一帶。李家如果再退,就只能下海餵魚了。

這樣的戰果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不過想想也是畢竟南潮鮮軍可是由二鬼子組成的,這些欺軟怕硬的傢伙能有多少戰鬥力。

不過還好的是就在南潮鮮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米軍終於出手了。

在這個狹小的地帶,隨著米軍在源源不斷地到來,南潮鮮最終苟延殘喘到了戰局的扭轉。

當時,南潮鮮軍隊和米軍堅守的最後一處,被稱為浮山環形防禦圈。這個陣地呈圓形,陣地的長度達到了兩百多公里。

由於地形的限制,加上參與作戰的米軍人數在持續增加,北潮鮮軍在最後的節點上遇到了難啃的骨頭。

而從另外的角度看,此時戰爭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北潮鮮軍從北部一直打到了半島南端,戰線長度已經達到了八百多公里。戰線的顯著拉長,導致軍隊在此後的補給已大不如前。與此同時,還存在著戰鬥減員的情況。

並且為了能儘快結束戰爭,金家成幾乎將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了浮山一帶。然而在六個星期左右的攻擊之下,還是未能突破敵方的防禦陣地。

於是就在北潮鮮軍陷入僵持階段的時候,由米軍陸戰隊為主的兩棲部隊,從潮鮮西海岸的仁川一帶登陸。隨後米軍重新佔領了汗城。

這樣一來,半島南部的北潮鮮軍退路和補給就被完全切斷了。

隨著米軍迅速佔領仁川一帶的灘頭陣地,到五零年九月下旬,米軍的增援部隊從仁川源源不斷進入潮鮮。幾天時間內,就有五萬多名米軍,六千多輛各型車輛以及兩萬多噸補給品進入了仁川港。

位於潮鮮半島南端的北潮鮮軍,很快就陷入了腹背受敵的絕境。雖然有一部分兵力撤到了半島的北邊,但大部分的兵力,隨後都被攔截在了三八線以南地區。從軍事角度看,當北潮鮮軍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南部地區,留守汗城和仁川的部隊只有六千多人的時候,這就是一個極其致命的錯誤

不過,米軍的登陸成功,雖然暫時改變了潮鮮戰爭的態勢。但也因為其狂妄自大,一路向北打到了鴨綠江邊,所以這個時候援潮軍出手了。

以接連幾場戰鬥把米軍給趕回了潮鮮南部三八線以南。

所以最初的時候,米軍支援浮山南潮鮮軍的時候,就是在浮山港口登陸進行支援的,因此再這個港口必定還停留著大量的補給艦船甚至是戰艦航母。

要知道浮山的港口在幾十年後可是成為了全球第六大港口,由此可見其作為港口的優越性有多好。

更何況米軍大部分武器彈藥,可都是從這個浮山港口源源不斷的運送到潮鮮南部的。

只是可惜的是雖然北潮鮮軍打到了浮山,但是很可惜的是那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輝煌而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索菲亞大教堂

吳禹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