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生機勃勃的承包林

儘管回來的有些晚,可此時恰逢小鎮年味欲發濃郁之時。相比以往每週一個集,如今新街這邊的集市,根本沒有歇業一說,每位店主都忙的不亦樂乎。

清楚今年小鎮居民,絕大多數收入都有所增加,牧山河也特意指示超市方面,從外面調撥一批家用電器,將其放進超市進行售賣,結果銷量自然也是猛增。

當其它地方,普通居民間能有臺黑白電視機就算相當不錯時,小鎮超市運來的一百臺彩色電視機,僅僅不到一天功夫便被搶購一空。

得知訊息的木小荷,著實有些震驚道:“一百臺一天就賣完了?”

“嗯,而且沒到關門歇業,電視機就已經賣光了。其實不光鎮裡,縣裡運過去的彩電都賣的差不多。雖然黑白的更便宜,可買的起電視的人,似乎都更喜歡彩色的啊!”

“行,那給雙甸再調撥三百臺彩電過去,鎮裡再運一百臺過去。我之前也忘了,單單那些搬進小區的住戶,裝置新家想來都喜歡置辦一臺彩電啊!”

如同木小荷小說,那一百臺彩電的買家,絕大多數都是在小區購置了新房的人。這些人基本都是小鎮第一批富裕起來的,有種園參也有種菜的。

即便這兩年園參的行情不是很好,可賣掉園參後,絕大多數的參農還是賺了一點錢。苦了六年,終於品嚐到收穫的喜悅,多消費一點也是很正常的事。

尤其當小鎮的居民知道,只要他們在小區買了房,孩子就能到農場的子弟學校就讀,明白知識重要性的他們,自然捨得花錢,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起點。

事實上,如果子弟學校放開招人的話,恐怕小鎮很多適學兒童,都會選擇進子弟學校就讀。但牧山河考慮再三,還是決定不跟鎮裡搶生意。

只是伴隨子弟學校的開設,一些生源不多的村級小學,也陷入生源不足的情況。考慮到這一點,子弟學校跟鎮裡商量一番後,也接受了一批過來入學的學生。

對這些分流過來的學生而言,能有機會進農場的子弟學校就讀,他們跟父母自然都很樂意。無論師資還是校園環境,農場的子弟學校在全市都找不到第二家。

很多年青且優秀的老師,也願意來子弟學校這邊教書。除了工作跟福利待遇外,工作滿五年的老師,甚至有機會參與福利分房。這樣的好事,那個學校能夠提供呢?

回到農場的第一天,牧山河根本沒出水庫,直接待在家裡,獨自品茶冰釣的同時,也花時間多陪伴大青等寵物。儘管它們年齡已經很老,但目前狀態都保持的不錯。

究其原因,自然也是因為牧山河給它們提供的獸丸。加上它們都在山神空間待過很長一段時間,各方面的情況跟普通的獵犬、山貓還有狐狸,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水庫窩了一天,牧山河第二天一早便進山,巡視自己幾萬畝的承包林。經過數年的生長,如今的承包林終於變得枝繁葉茂,生態情況自然大大改善。

相應的,種植在裡面的野山參,能獲得更好的生長環境。最早種植的那批野山參,如今都變得很茁壯。即便大雪封山時,它們依然顯得生機勃勃。

透過精神力感知到被積雪掩埋的野山參,生機依然很旺盛,牧山河也很滿意的道:“不錯!假以時日,等這些野山參開花結果,掉落的種子想必也能孕育一些新山參出來。”

經常進山採參的人都清楚,能夠挖到老參的叢林附近,必然會有更多年份稍短的山參。原因很簡單,如果沒人破壞野山參的生長環境,它們也會四處播灑種子。

除了自身之外,還有一些喜食參籽的鳥類,也會將它們的種子播灑到森林各地。只要種子跌落的位置,適宜它們的生長,那它們就會落地生根,成為一株新山參。

巡視到特意豢養在叢林裡的黑熊跟棕熊老巢,看到已經開始貓冬的它們,牧山河也沒過多打擾。對經常巡山的隊員而言,他們都知道承包林有熊出沒的事。

最重要的是,這些熊並不會傷害到人類,相反會驅趕跟獵食那些兇殘的野獸。至於一些食草的動物,例如傻狍子等動物,如今在山林裡同樣能看到。

而飛禽類的動物,在承包林同樣能看到不少。松鼠、松貂等等動物,進山後的牧山河也能不時看到。那些膽大靠近的,甚至還能獲得一些獎勵。

看到承包林變成如今這般模樣,牧山河心裡也覺得蠻有成就感。唯一有些可惜的,或許就是在承包林裡,看不到大貓這樣的猛獸。

儘管之前牧山河在境外的原始叢林,也碰到過大貓這樣的猛獸,也想過將其活抓送到承包林棲息。可後來想了一下,他覺得還是算了。

原因很簡單,大貓如今越來越稀有。如果承包林出現大貓這樣的珍稀動物,勢必會引來很多人的關注。這種關注,既有偷獵者也有官方的考察團隊。

綜合一番分析後,他最終覺得還是讓這些大貓,選擇適合它們的生存方式。不管怎麼說,如今棲息在大毛境內的大貓,數量跟種群數量都還算不錯。

反觀長白山這一帶,如今棲息的大貓數量銳減。即便它們是叢林王者,可早年面對人類的獵殺,它們的種群數理也極劇減少,後面幾乎到了快滅絕的地步。

別看牧山河承包了幾萬畝的林場,可依然無法滿足大貓的食物需求。相比之下,養的這幾頭熊,它們還經常會接受巡山隊員的補給,給它們送一些食物呢!

“等有機會,再跟上面商討一下,多承包一些砍伐過的再生林場。唯有把林場的面積不斷擴大,才能確保這方水土,不會受到太多影響,讓這裡變成野山參基地。”

即便眼下仙橋鎮的園參種植面積不斷縮水,可很多人都清楚,這裡本身就是長白山脈的所在地。唯一有些可惜的,或許就是這裡的野山參,已然變得越來越罕見。

昔日那些靠採參為生的採參客,如今大多都選擇從事其它的行業。不是說他們手藝不精,而是進山根本尋不到野山參。進那些原始荒涼的叢林,很多時候都有去無回。

挖不到參的情況下,他們再不轉行另謀出路,恐怕生活都難以維持啊!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布穀鳥與蛋

厄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