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林提轄的遭遇(一)

林提轄名叫林有慶,其父乃捧日軍驍將林廣也。

林廣這個人很厲害,可以說是名將王韶的復刻版。

林廣為人有風義,輕財好施,學通《左氏春秋》;臨事持重,長於料敵,以智損益《八陳圖》,又撰約束百餘條列上,邊地頗推行之。

林廣數有戰功,曾拜衛州防禦使、馬軍都虞候,名聲震怖西夏。

西夏梁太后論中國將帥,獨畏廣。

廣在時,西夏不敢相侵。

時瀘州蠻反,林廣徵討之。

西夏聞廣去,乃敢舉兵入寇。

林廣心憂西北戰局,故平亂甚急,殺戮過重,擒殺蠻兵民三萬餘。

故其雖定瀘州蠻,卻留下些隱患,以致瀘州蠻其後反覆,坑了後來者韓存保(歷史上是韓存寶平瀘州蠻兵敗,林廣接替平定之,並上書為韓存寶脫罪,使其免死)。

林廣即定瀘州蠻,急回軍抵禦西夏入寇之軍,卻因頸部傷勢發作,生疽而亡,時年四十八歲。

林廣去世時,林闕尚不足(指年輕),時又有人借林廣戮殺瀘州蠻之事上書彈劾,故廣雖多有戰功,蔭子之功卻少。

林有慶終沒能獲得大宋將門蔭子必得的內殿崇班,只合入捧日軍作得一小軍官。

捧日軍作為禁軍上四軍之一,地位和待遇自是無需多言,但是上四軍也有一個不算缺點的缺點,那就是立功的機會太少。

但凡各地有戰事,其他非上四軍的禁軍隔三差五的都能撈個出去打野的機會,唯有上四軍,非傾國大事不得動也。

比如西夏立國、北遼入侵、南越儂智高叛亂等等,只有這個時候上四軍才有出動的機會。

在上四軍當差,若是那等只合混日子賺薪水的混子還好,若得是個有心功名,想要光宗耀祖立功受賞的上進者,那就不太友好了。

而林有慶就如當初的陳從善一般,肩負著振興父輩聲譽的責任,如何肯爛在捧日軍裡混吃等死?!

此番大軍討伐叛將趙懷德,朝廷動用禁軍一萬,其中上四軍出動天武軍一部四千人,禁軍虎翼左廂七千八百餘人。

林有慶卻是在收到風聲之後,立刻託人走關係調入虎翼軍任職。

上四軍的下級軍官若是調入普通禁軍,慣例都會官升一階,職拔兩階。

而像林有慶這等求戰心切的將官,那就更有所優待了。

藉著這個優待,林有慶卻從一個小押班作得軍中的提轄官(與水滸中出場時的魯達、孫立相當),成為此次西討禁軍的一員將佐。

不過就在林有慶摩拳擦掌的準備在討伐戰中立些功績光宗耀祖時,禁軍竟然與作為友軍的詔安義軍鬧了內訌。

簡直就是嗶了狗了!

林有慶很不理解曹統領為甚麼要與詔安義軍過不去。

大宋軍界有一個公認的鄙視鏈。

上四軍鄙視普通禁軍,普通禁軍鄙視廂軍,廂軍鄙視賊寇。

如果是在一般時候,或者說在京師,那是一點毛病沒有。

但若是到了戰時,再有這種認知那純粹就是作死。

就算是當年的狄襄武都不敢這麼作。

對此林有慶只能將其歸結為將門公子哥兒的任性。

對這種事情林有慶也只能乾著急,卻也無有一點辦法。

直到詔安義軍終於與禁軍決裂,屯兵岐山上自斷後路,林有慶卻才懷著些複雜的心緒,重新堅定了作為一個軍將的本分。

雖然你詔安義軍受了委屈,但是你若重新造反站在了大宋的對立面上,那麼林某人卻也只好刀兵相向,互不容情了。

急於立功的林有慶在禁軍攻打義軍岐山大營的時候,卻是毫不猶豫的向上官請戰。

他一番奮勇衝殺,以令人意料之外的順利攻入義軍大營之中,然後他們才發現自己中了埋伏。

本來林有慶還是有機會帶著部下衝出包圍圈的,雖然那會折損大半人手。

但是當二狗出現在戰場上的時候,林有慶當機立斷的選擇了認慫。

別看曹評的軍事能力並不被林有慶認可,但是那廝的武力是真的強,打遍八十萬禁軍上下無敵手。

當然,林有慶的幸運在於他沒趕上高公紀蓋壓一切的歲月,那個時候他還只是個撒尿和泥玩的小屁孩兒。

林有慶很雖然沒有親自與曹評動過手,但是他有一個武藝比他更出色的好友,一個慣常使用丈八蛇矛的禁軍教頭,卻在曹指揮使(曹評的職差)手底下走不過十個回合。

如此對比一下,林有慶懷疑自己在曹評手底下可能連五個回合也走不過。

而二狗在藍田縣外與曹評的那一戰,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來,他曹指揮使還要強出不少。

這也就意味著林有慶若選擇突圍,他很有可能會被二狗一槍刺死。

先賢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他林有慶連“出師”都不曾真正開始,如何能“身先死”耶?

所以林有慶果斷的投了。

本來他以為自己和部下會被義軍放回去的,畢竟岐山大營身處絕境,留他們下來只會憑空消耗義軍的糧草。

誰曾想,林有慶和部下們卻被髮配到了一個未知之地,作得築城的苦力。

這城旦(古代的一種修城牆的刑罰)苦力是真的苦啊!

林有慶只幹了三天,就有種要崩潰的感覺。

她這輩子何曾吃過這般的苦頭。

不過那些個普通兵丁和民夫倒是真的很適應這種苦役活,雖然勞累了點,但一個個卻都幹得有滋有味。

當然這其中最大的緣由,就是二狗為一眾幹氣力活的人們制定了極為豐厚的飲食配給。

二狗規定,一個下死力氣幹活的苦力,一天至少要吃三頓飯,共配給大米八兩(三百克左右),麥餅六個(每個約莫四十克左右),菜蔬兩碗,肉食一斤,水果兩個,醃菜一小碟(約莫十克),羊胡湯三碗。

這般待遇直接把一眾民夫和降兵們給幹懵逼了!

這不年不節的,就算是地主老財也不敢吃得這般奢侈啊!

大王,您確定這是給俺們這些個下里巴人們吃得東西?

沒犯迷糊吧?!

幾乎所有的人都對這般豐盛的餐食心懷不安,包括義軍中的些個頭領都是如此。

但是二狗卻還是力排眾議,堅持將大家夥兒的伙食標準定得這般高。

白花花的大米飯,焦香的麥餅,還有那肥嫩嫩的燉羊肉放在眼前,眾人就算心裡再有甚麼不安,卻也抵不住腸胃的催促。

管他呢,咱們先享受一番吃飽肚子的感覺,然後再說其它便是。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人是真能吃啊!

一碗大米飯下肚,再吃一大塊巴掌大二指厚的肉片子,菜蔬、果子亦下肚,再飲一碗淡羊湯,可很多人卻還不覺得飽。

吃飽了喝足了,然後就該面對“吃大飯”的後果了。

所謂的吃大飯,乃是古代華夏特有的一種說法。

只有兩種人吃得飯才叫吃大飯,一種是敢死賣命的人在拼命之前吃得慰勞飯;再一種就是死囚在臨刑前吃得斷頭飯。

這兩種飯食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極為豐盛。

當然,民夫和苦役們自不會認為他們吃的是斷頭飯,那就只能是賣命的餐食。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點華夏民族的一個特性了。

那就是懂得感恩。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富豪給窮人施捨些吃食財物啥的,這要是放在其他的大部分民族身上,他們或許會在面上說些感謝的話,但背地裡有很大可能會認為富豪犯傻,然後心安理得的佔便宜。

而大多數華夏人或許說不出多少感謝的話話,但卻會把這種恩惠記在心底,然後想著回報富豪的善意。

當然,也會有極個別的忘恩負義的敗類,但是華夏民族整體上卻是這麼個懂得感恩的民族。

後世有兩個最為明顯的對比例子,就是約翰·拉貝與奧斯卡·辛德勒。

兩人都在周圍人性最黑暗的時候,展現出了最崇高的光輝。

不過最終一個收穫了一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感恩,甚至連子孫後代都跟著受益。

而另一個則不但潦倒死去,淪為某些人賺錢的工具,更被別有用心的剖析所謂的人性的複雜甚麼的,稱其為“機會主義者”。

話題扯遠了。

這些個來自大宋的民夫和降兵們在吃了極為豐盛的“工作餐”之後,甚至不需要些個義軍監工的督促,便自發賣力工作起來。

他們是真的下死力氣幹活,幾乎毫無一絲偷懶耍滑的念頭。

嗯,倒也不是沒有那等比較聰明伶俐的傢伙,想著偷個閒啥的,然後他們就被周圍那些實誠幹活的“傻子們”給揍了。

若不是有義軍的管事攔著,那些個“不知道恩德的潑才”怕不是要被人活活的當場打死矣!

這就是華夏文明核心中的一個特性,用比較文雅的話來說就是。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君以國士待吾,吾必以國士報之。

順便說一句,林有慶林提轄,就是那些個被苦力們圍毆的“聰明人”中的一個。

雖然他有一身的好武藝,但是赤手空拳之下,面對幾十個壯漢的圍毆,卻也不曾落得了好。

說起這些個苦役力夫們,林有慶就覺得有一些不可思議。

在大宋,但凡幹苦役力夫的人,或許很有力氣,但絕大多數都生得精瘦無比,少有五大三粗的壯漢。

但是義軍這邊的力夫們幹得活兒更苦累,卻都生得粗壯無比,說一句人均膀大腰圓絕不為過。

林有慶當然不知道,這是力夫們連續三個月放開肚皮狂吃濫造般的進食的結果。

充足的營養,下死力氣的鍛鍊(幹活),卻才造就了一批人數在近三萬人以上的優質兵源,甚至比當前的義軍正兵的基礎素質還要好一些。

當然,想要為數萬人提供足以吃到撐的食物,其中的物資消耗絕對不小,只靠大宋地界的物資補充自然是不現實的。

好在申陽界的土地是真的很肥沃的令人吃驚,各種動植物資源更是多得令人咋舌,讓人有種老鼠掉進米缸油罐裡的感覺。

不管是有腦子的大黑山羊,還是各種真正的野獸,異界開拓者們每天放開了捕殺,它們卻都還是源源不斷的出現,成群結隊的殺不勝殺。

當然,這些個來自大宋地界的人們卻也不傻,除非是生命受到了威脅,再殘暴的宋人也不會毫無理由的故意殺戮動物。

他們絕不會像後世的某海盜殖民者那般,故意屠殺野生動物卻不是為了吃。

每天獵殺幾百頭野羊、野鹿、野牛,然後把屍體帶回營地,供給所有人吃用,這是來自大宋地界的開拓者們豐富的肉食的來源。

而這些被獵殺的動物相比於它們的群落數量來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且人們種得蔬菜瓜果已經開始供給消耗,糧食作物也進行了大面積的種植。

由於申陽界的氣候一直比較溫暖,至少義軍們所處的地方是如此,故而糧食作物的生長期倒也比較快。

其中人們種植的粟米再等半個多月就可以收割了,而小麥和稻米則還需要再等一兩個月,才到收割的時候。

這米糧收割之前,糧食物資不太充裕怎麼辦?

那就只能加大肉食的補充,以動物蛋白質和脂肪代替植物碳水化合物的消耗。

當林有慶被俘虜作得苦力的時候,普通民夫的伙食已經調整為,每天米麥等吃食三兩,肉類二斤,蔬菜兩份,醃菜不限量,而胡羊湯則被人們要求換成了稀米粥。

林有慶在城牆修造場上打架鬥毆,他雖然最終被打倒,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至少二十個壯漢被他打倒,這一出色的“戰績”引起了義軍上層的注意。

很顯然這是一個武藝高強的傢伙。

然後這廝就被知曉了情況的二狗帶走,作了他手底下的一員騎卒,然後林提轄就見識了這片土地上的另一種出人意料的東西——野獸人。

林提轄對當兵並不排斥,只要不與大宋軍隊廝殺,他甚至樂意為義軍們貢獻一份武力。

只是看著身邊的兵卒們佈設某一些奇怪扥陷阱,各種粗糙的大捕獸夾子,絆馬索,繩套,還有雜耍一般的鴛鴦陣,以及腥臭的血肉屍塊,讓林提轄懷疑他們到底是在跟甚麼作戰。

還是晚了,那就明天補上六十九章吧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黑暗鎮魂曲

陳一夢吧

荒謬的我:大叔穿成降魔小道姑

任海

劍滅虛無

皓月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