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架“遠火”多箭弩車、1000架“刺穹”破弩更換箭匣的速度較慢,800架“鐵錘”投石車裝填石球也同樣緩慢。

但是1萬名“遊隼”單裝弩兵和1萬名手持沖天炮的普通將士更換箭矢卻是速度極快。

將士們熟練地從身後取下箭矢,搭於弦上,而後拉動弓弦,一旁精雪王國的將士點燃沖天炮。

將士們松弦放箭。

“嗖”“嗖”“嗖”……

將士們一番平射,2萬支箭矢先後射出。

箭矢射在毗羅將士們的身上,毗羅王國的將士倒飛而出。

箭矢射在犛牛的身上,犛牛一聲慘叫,轟然倒地。

一番平射,衝在最前方的毗羅將士以及犛牛皆都倒地不起。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1萬名“遊隼”單裝弩兵和1萬名手持沖天炮的普通將士連續射擊,一支支的箭矢不斷射出,毗羅王國前排的將士以及犛牛齊唰唰地倒於地上。

600架“遠火”多箭弩車和1000架“刺穹”破弩調整角度,弩架高高昂起。

800架“鐵錘”投石車也是開始調整角度,壓倒拋杆。

600架“遠火”多箭弩車、1000架“刺穹”破弩和800架“鐵錘”投石車再次發射。

萬支不帶沖天炮的弩箭射出,800枚西瓜般大小的石球不斷地飛出。

萬支弩箭和1800枚西瓜般大小的石球相繼落下。

弩箭刺穿毗羅王國將士的身體,刺穿犛牛和巨象的身體。一名名的毗羅王國的將士倒地,一隻只的犛牛中箭倒地。

數百頭巨象身中數十箭,被射成了刺蝟,更兼石塊砸下,砸中巨象的身體。

一隻只的巨象一聲慘叫,龐大的身軀轟然倒地。

箭矢雖密,石塊雖密,但仍然有部分毗羅王國的將士躲過一波波的箭雨和石塊,向前衝來。

就在這時,蹲在最前排的5000名將士相繼起身。

第一排的1000名將士起身,手中持著一個長形的物件。

長形的物件上面是一根鐵管,下面是一個木製的託手,後面部分帶有彎曲。

將士們將木柄的後端靠在自己的右肩膀之上,瞄向前方,當對方接近100步左右時,猛然扳動扳扣。

“嘭”“嘭”“嘭”的爆炸之聲不斷地響起,一團團的火光從槍管中噴出,一枚枚的子彈也隨之噴湧而出,向前射去。

子彈擊中身騎犛牛的毗羅將士,毗羅將士或是犛牛轟然倒地。

1000名將士齊射,個個彈無虛發。

這長形的物件,正是雲生髮明的“刺客”。

“刺客”是雲生根據當今洪莽大陸的火銃與自己前世的步槍而合創的一種武器。

洪莽大陸的火銃,採用鐵管鐵器,發射之後槍管容易發熱燙手。特別是火銃的反後座力極大,將士們把持不住,射擊的效果極差。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雲生根據前世的步槍,增加了下方的木託部分,有了木託把柄,一是槍管可以固定在木託之上;二是槍管發射之後,由於木柄隔熱,所以將士們便不會覺得燙手。

雲生還增加了槍托的彎曲部分,這樣木託就可以託靠在將士們的肩膀之上,增加槍支的穩定性。

當今洪莽大陸的火銃,仍然採用的是裝藥與鐵砂相結合的方法,當火藥點燃之後,放出極大的熱量,熱量擴散,推動鐵砂前推,快速射出。

這種鐵砂擴散面積大,砂粒較小,根本無法擊穿100步外的鐵質鎧甲。

於是雲生決定製作自己前世的子彈,用子彈來代替鐵砂。

但是此項工作試驗數年,卻是沒有成功。

一是因為彈殼中底火裝藥的多少不好確定;二是彈殼底部黃銅的軟硬程度也不好確定。

第三個也是最為關鍵的,就是依目前洪莽大陸的工藝技術,很難製作出擊打力特別強的擊針來。

擊針力度不夠,就無法使彈殼底部的黃銅發生變形;銅製的底殼不發生變形,就無法引起彈殼內部火藥的燃燒;彈殼中的火藥不燃燒,就無法推動彈頭前行。

這在當今的洪莽社會,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工藝,依靠目前洪莽大陸的科學技術,是無法解決的。

但是,世間之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有了思路,有一定有解決的辦法。

果然是天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競成。

在經過明院眾多教授學子和煙花生產廠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在經過一系列的實驗之後,洪莽大陸的第一枚子彈終於實驗成功了。

子彈實驗成功了,但步槍的製作還不僅僅侷限於子彈,還有其它一系列的配套工藝。

雲生決定採用膛線的方法,這樣子彈便會沿著槍管的膛線旋轉著射出,飛行的穩定性會大大提高,射擊的準確度也會大幅度地提高。

但是,依洪莽大陸如今的技術,在後期卻是打磨不出膛線的。

所以,雲生在製作槍管之時,在模具之中便帶有膛線。成型的槍管制作出來之後,只須再進行打磨拋光即可。

同時,雲生根據射擊的效果,適當地延長了槍管。

槍管的增長,可以聚集子彈的動能,增加膛壓的大小,如此子彈便能射擊地更遠,穩定性更好,準確度更高。

當然,萬事並不是絕對的,槍管並不是越長越好。槍管越長,會不斷地消耗彈藥的動能,反而會減小射擊的初速度。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所以說,槍管的長短一般是與口徑相匹配的。

另外,雲生還將洪莽大陸的大口徑火銃變為小口徑槍管。

以前洪莽大陸的火銃都是敞口的,這樣的射擊之後,鐵砂便會向四周擴散,不僅射擊距離近,而且著彈點面積大,射擊效果差。

所以雲生將敞口的火銃變為細口徑的槍管,如此便能更好地聚集動能,增加子彈的初速度。

便是,槍管的口徑也並非越細越好,槍管過細,火藥便不能及時噴射,反而會容易引起炸膛事故的發生。

因此,子彈的大小、裝藥的多少、槍管的長短、口徑的粗細是需要相互匹配,缺一不可。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和改造,經過十四年不斷地、反覆的試驗和論證,就在兩年前,新式的火銃才最終定型。

雲生為之取名“刺客”。

殺人於無形之間,出手便意味著死亡,令人防不勝防,這便是“刺客”的特點。

不過,雲生製作的步槍缺陷也很明顯,射擊的距離不足100步,只能稱作為近戰武器。

另外,子彈的製作速度非常緩慢,需要不斷地敲打和打磨,保證彈殼良好的密閉性,一名工匠平均一天也就能製作一枚子彈。

第一批配裝步槍的是東海水師的3000名將士和番粵府的2000名將士。

此次對毗羅王國作戰,雲生也剛好藉此機會試驗一下“刺客”的威力。

第一排的1000名將士射擊完畢,第二排的1000名將士立即起身,同時將木柄的後端靠在自己的右肩膀之上,瞄向前方,扳動扳扣。

“嘭”“嘭”“嘭”……

一團團的火光從槍管中噴出,一枚枚的子彈也隨之噴湧而出。

子彈直接擊穿羅將士或是犛牛的身體,但可惜的是在100步的距離上,卻是沒有射穿毗羅王國將士的盾牌。

又是數百名毗羅將士或是犛牛轟然倒地。

第二排的將士射擊完畢,第三排的1000名將士再次起身,瞄向前方,又是一陣齊射。

第三排射擊完畢,第四排再次射擊;第四排射擊完畢,第五排再次射擊。

塔讀@P,^免費小說網站

五排齊射之後,前方陣地僅餘數百名毗羅王國的將士。

5萬名毗羅王國的犛牛大軍,經過600架“遠火”多箭弩車、1000架“刺穹”破弩、800架“鐵錘”投石車、1萬名“遊隼”單裝弩兵、1萬名手持沖天炮的普通將士和5000名手持“刺客”將士的六重阻擊,無一衝破防線。

倒是有100餘隻巨象身體披鐵甲,躲過了一輪輪的攻擊,甩動著長鼻,衝到了大康王朝軍隊的陣營前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大明我成為了一名海盜

作者dvo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