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夜明雪令大軍原地休息一日,補充糧食及清水。

當日,大寶龍城將派來的精雪十萬王也已到達林納城,告知夜明雪,龍城將已帶10萬兵馬,正欲翻越扎布拉山口,向天格勒出發,估計二十日左右時間便可到達。

夜明雪心中計算:二十日左右,剛好他帶領的大軍也到達天格勒。

就在扎布拉山口之戰結束的第四日,駐守在天格勒的三位毗羅百萬皇一番商議之後,鑑於對方的實力過於強大,遂決定派人向毗羅王國救援。

大寶龍城將帶著10萬大軍翻過扎布拉山口,冒著高原缺氧,頭痛耳鳴的高原反應,慢慢地開始向天格勒方向進發。

夜明雪也帶著10萬大軍沿著雲精山道,慢慢地向天格勒開始推進。

地勢慢慢抬高,眾將士們的高原反應也逐漸強烈了起來,一個個只感覺胸悶頭痛,即使晚上睡覺休息,也是感覺十分地難受。

兩路大軍慢慢前行,每日行軍不過百餘里地。

好在過不十天半月之後,將士們也漸漸地適應了高原反應。

就在大寶龍城將和夜明雪帶領20萬大軍向天格勒進發的同時,有15萬毗羅大軍也翻越了夏爾巴丹山脈,來到了雲藏高原,進駐到精雪王國的都城天格勒。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此時正好龍城將和夜明雪大軍也在天格勒城外100裡地匯合。

按照雲生的計劃,兩路大軍之後,將由肅泰主持大局,統一實施指揮領導。

大寶龍城將和夜明雪二人資歷過於年輕,還難以服眾,所以雲生這才讓肅泰組織大軍的統一行動。

肅泰召集眾人開會,說道:“據偵察,毗羅王國的15萬援軍已經到達,敵我雙方兵力相當。

因此,我估計他們絕對不會原地防守,固守天格勒不出。

所以,我決定在後日,在天格勒城下襬下隊形,與敵展開決戰。”

眾人聽後,皆都點頭稱是。

大軍休息一日,肅泰派出2萬騎兵前出30裡地,進行巡邏警戒。其它的將士則開始準備武具,組裝和修繕投石車、弩車、拒馬、鐵車等武器裝備。

“宗主大人,在格木城我們與毗羅大軍作戰之時,發現毗羅王國的投石車臂杆修長,約是我們大康王朝的倍,其射程約為800步至1000步左右。”

向枝南向肅泰彙報道。

肅泰聽後,略作沉思,說道:“你們後來是怎麼處理的?”

向枝南道:“我將所有的‘鐵錘’投石車和‘刺穹’破弩全部後撤,而將300架‘遠火’置於最前方,同時並在弩箭上捆綁上易燃之物,用以火攻,這才徹底摧毀了對方的投石車。”

肅泰聽後點頭,說道:“你的建議很及時,我知道該如何處理了。”

兩天後,所有的戰鬥裝備都已準備就緒,令肅泰感到遺憾的和奇怪的是,毗羅王國的大軍竟然沒有出城攻擊,也沒有進行偷襲。

這讓肅泰精心準備的“遊隼”單裝弩兵和龍驤鐵騎混合編隊而成的戰鬥小組失去了作用。

還有就是100架“霹靂神火”和2000名“火槍手”混合編組而成的戰鬥小組。

第三日,肅泰命令大軍在天格勒城外30裡地的一處平灘處擺開隊形,而後開始慢慢向前推進。

更令肅泰感到驚訝的是,毗羅王國的百萬皇見肅泰擺下陣形,也遂令大軍出城,展開隊形,與肅泰大軍遙遙相對。

“看來,這毗羅人還真是想與我在天格勒城外一決勝負啊!不過如此也好,也省去了我不少的麻煩!”

肅泰叫大軍停下,待毗羅大軍擺好陣形之後,這才令大軍前推。

肅泰大軍前推,毗羅大軍也同時前推,兩軍同時向前推進,至相距10裡地時這才停下。

兩軍再沒有向前推進。

因為兩軍經過一日的佈陣與推進,此時太陽已經西落,雙方相互大戰已經有些來不及了。

一夜過去,安然無恙,雙方都是相互戒備,但是誰也沒有發起偷襲。

雙方誰也不服氣誰,雙方甚至都不齒於相互發起偷襲。

雙方都想著明對明地幹一仗,都想一戰決勝負。

次日天剛剛發亮,大康王朝的軍隊已經吃過早飯,按照隊形集結完畢。

同時,毗羅王國的軍隊也已經集合完畢。

肅泰指揮大軍分為左、中、右、後四個方陣。

在中路,率先部署的是700架鐵車和1000架拒馬,鐵車在前,拒馬在後,長達十里地。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在鐵車和拒馬之後,各站立著萬名將士,躲藏在鐵車和拒馬之後。

2萬名將士個個手持弓箭,弓箭上綁有沖天炮,箭頭被分割成十六個小塊,明顯是爆裂箭。

其它的5000名將士更為特殊,這5000名將士站立在第一道鐵車之後,手中個個持著一杆長形的物件。

這長形的物件非槍非箭,下面用木頭製成,木頭上安裝著一個圓形的鐵管。

將士們將這長形的物件左手託底,右手放置在一個半圓形的開關上,而後將這長形的物件抗在肩膀之處。

在鐵車和拒馬之後,則是600架“遠火”多箭弩車和100架“霹靂神火”。

“遠火”多箭弩車一弦十箭,弩箭上均綁有一個巨大的沖天炮。

“霹靂神火”則與“遠火”多箭弩車的弩架底盤相同,也用八個爪腳撐地。

不過不相同的是,“霹靂神火”的弩架之上並不是弓弦,而是一個黑色的鐵筒。

對,不是鐵管,而是鐵筒。

鐵筒口有拳頭大小,黑乎乎的。

在600架“遠火”多箭弩車和100架“霹靂神火”之後,便是800架“鐵錘”投石車和1000架“刺穹”破弩。

700輛鐵車、1000輛拒馬、600架“遠火”多箭弩車、100架“霹靂神火”、800架“鐵錘”投石車、1000架“刺穹”破弩以及9萬名步兵共同便組成了中軍。

在9萬名步兵之中,有8萬步兵是大康軍隊,而另外1萬名步兵則是精雪王國的將士。

這些精雪王國的將士並沒有手持弓箭,而是個個手持火把。

在中軍的兩側各是4萬名鐵騎,分別組成了左右兩翼。

這8萬鐵騎,個個都是身穿重型鐵甲,個個手持長槍。更為關鍵的是,這8萬名重灌鐵騎個個都是百人師以上的戰力。

在此次出征之中,雲生徵集了全國所有的百人師以上將士,其中有萬人侯800餘人,千人將萬餘人,百人師萬餘人,另有1萬餘十人士。

所以說,此次出征的大軍之中,僅百人師以上將士就多達9萬人。

8萬名重灌鐵騎組成了左右兩翼,剩餘的1萬名百人師以上將士和1萬名十人士將士則組成了後路軍。

後路軍的2萬名將士個個身穿藤甲鎧,他們的任務不是戰鬥,他們的任務是——追擊。

重灌鐵騎將士與戰馬都是身披重灌鐵甲,身形較重,速度較慢,不善於追擊。

而藤甲軍則身穿藤甲鎧,身體輕便,是追擊殘敵的好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九皇子,有九條命不過分吧

文字的理想